按关键词阅读:
下车伊始兴教育
曹行健十分重视文教事业,他认为只有兴文重教才能多出人才,才能开化一个地方的文明,促进一个地方的发展 。下车伊始,他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修葺学宫,先后置办30多亩学田,以供儒学学宫的开支,又多方号召地方兴办社学 。他还召集本县文化名流,编纂了辰溪县第一部县志,成书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尽管只有八卷,内容不多,却为后来的县志编纂提供了借鉴,标志辰溪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史书”,意义重大 。
文章图片
辰溪县志
与此同时,为激励读书人努力向学,曹行健决定修建文昌阁、锦岩塔,以达到“振兴文运”的目的 。由于曹行健大力倡导文教,辰溪兴学重教蔚然成风,10年后,辰溪县同年考中了米助国、余鹍翔两位进士 。科举时代,在边远荒蛮的湘西是多么显赫的成果 。
多方筹资筑石城
辰溪县城辰阳地处沅江和锦江的交汇处,原无城墙,为防“蛮民盗寇劫掠县市”,明景泰二年(1451年)知县杭宗道发动百姓修筑了土城,才“民赖以安” 。后因发大水,土城墙被洪水冲塌数处,一直无力再修 。
曹行健到任第二年四月,洪水暴涨数十丈,多处城墙坍塌,水灌入城,舟行屋上,江边的房屋尽数损毁 。曹行健在积极组织救灾后苦思良策,想一劳永逸地将土城改为石城,避免以后的水灾,但又不愿集资扰民劳民 。他想了很多办法筹款,后来查到一个多次诉讼都没结果的案子:永乐年间广恩寺向民施田800余亩,时间一久被佃户据为己有,双方打官司却一直没有结果 。曹行健秉公断案,将其中的一半田还给寺庙,另一半田充公,与一些被荒置的官地一起变卖,筹得大笔钱款后立即动工修建石城,第二年竣工,修了200余丈长,开城门5座,有城楼两座,其中在中南门城楼题额:云贵锁钥 。辰溪县城完成了由土城到石城的蜕变 。
文章图片
辰溪县城全景
著名作家沈从文就在《辰溪的煤》一文中写到“辰溪县的位置恰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小小石头城临水倚山,建立在河口滩脚崖壁上 。在市镇上向西望可以看见远山上一个白塔,尖尖的向透蓝天空矗着 。白塔属辰溪县的风水,位置在辰溪县下边一点 。”至今,辰溪明代修建石城的城墙和城基依然可见,锦岩塔如今也毁于文革而得以重建 。
曹公“生祠”传千古
曹行健在辰溪任职5年间,建城修塔、建坝修井、建桥兴学、浚通河道、课农桑、均粮亩等,做了很多实事好事,凡是有利于地方与民众的事,无不大力兴办,而又绝不扰一户一民 。县人感恩之心犹甚,联名写“万民信”寄往京城,高度颂扬其德绩 。后曹行健被朝廷擢升雷州府同知,县人闻之,准备万人盛大欢送,以展示民心 。曹行健知之,离任时为不扰民,在五更天带着两名家仆,悄悄出县衙,过河往雷州赴任 。当县人发觉,曹行健已离县境,对此感慨万千,决定筹资在锦鸡山为他建造生祠(在世立的祠庙),以示尊崇 。
稿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网址:/a/2020/0625/hnnews14641.html
标题:400多年前的这位辰溪知县,教你为官从政之道(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