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身手“闷铁疙瘩”装上“聪明大脑”三夏生产北斗导航显身手

【显身手“闷铁疙瘩”装上“聪明大脑”三夏生产北斗导航显身手】半岛采访人员 王好
2020年6月23日,北斗全球组网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至此北斗3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这也预示着下游应用市场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
同一天,莱西市郝家寄马埠村青岛春晓家庭农场场主王春晓看着自家刚刚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完成播种的100亩玉米感慨,“种地用上北斗导航,种的又直又快,100亩地不到一天功夫搞定” 。而在以前,他家100亩地的播种作业需要两三个农机手忙活至少两天,期间一旦下雨贻误农时,很可能前功尽弃 。
如今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在青岛的田间地头,通过北斗导航定位,小麦收获机、小麦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玉米播种机等传统农机纷纷变身无人驾驶“神器”,在让农民种地更轻松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此外,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 作为青岛市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还可享受相应补贴 。北斗导航加持下,加快由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青岛农业生产新场景正在加速落地 。
无人驾驶播种机下地效率倍增
6月23日,一场夏雨普降岛城,对于王春晓来说,无人驾驶播种机帮他抢到了降雨前完成播种的宝贵农时,这是一场及时雨,如今他只等雨后加速玉米出苗成长 。
“今年我把农场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托管,整地、起垄、夏种全都用上了无人驾驶农机,活儿干的很漂亮!”谈起刚刚完成的无人驾驶播种机玉米播种作业,王晓春不由得赞叹起来,“100亩地只干了11个小时,效率高不说,播种的每一行都笔直笔直的,看着真是舒坦 。”他告诉采访人员,以前使用农机手人工驾驶播种机,每天作业12个小时,这已经是身体可耐受的极限工时,即便如此也至少要两天才能完成 。如果增加人手,则意味着成本开支加大 。

显身手“闷铁疙瘩”装上“聪明大脑”三夏生产北斗导航显身手
文章图片
无人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作业演示现场 。
此外,由于作业周期长,期间容易受到天气因素干扰贻误农时,“今年夏种青岛多雨,像我这100亩地,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人工驾驶农机作业两天,中间万一遇到下雨可就麻烦大了,不仅要停机器,已经播种的也可能要返种,直接影响后续农作物生产 。”人工驾驶受个人驾驶技术以及身体状态影响大,导致作业误差大,因为达不到作业标准而返种的情况常常发生 。
北斗定位让“铁疙瘩”变聪明
“我们的农机搭载了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属于农业用北斗终端,作业误差精度可以控制在±2.5厘米以内 。”为王春晓的种植基地提供托管服务的青岛茂盛农机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杜庆伟告诉采访人员,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如同千里眼一样,为农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路径,在它的帮助下,以前农田里的“铁疙瘩”变得“更聪明”,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极大提升 。如果换成人工驾驶,即便不考虑驾驶员疲劳等因素,误差精度在10厘米以内也已经算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
“改善耕地利用率5%-10%,提高作业效率及质量30%-50%,降低劳动强度60%,增加机组经济收入20%以上 。”杜庆伟用一组公司实操作业中总结的统计数字,向采访人员说明搭载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农机的“厉害” 。在他看来,无人驾驶农机可以24小时标准化作业,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可以让农户、农机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多赢 。
农机补贴助力 智慧农机青岛遍地开花
事实上,搭载了农业用北斗终端的农机设施已经在青岛今年“三夏”生产中大显身手 。日前在平度市田庄镇西寨村的麦田里举行的全市“三夏”生产暨智慧农机作业现场会上,小麦收获机、小麦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玉米播种机、植保机(自走式高地隙喷药机、植保无人机)、除草机等纷纷亮相 。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示范推广了麦田信息感知、麦作处方设计、作业路径规划、智能导航、远程监测等“互联网+”农机作业技术集成,试点建设小麦种植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初步实现了小麦播种、施肥、灌溉、植保、收获全环节智慧作业,加快由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 。分页标题
与此同时,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已经列入青岛市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购置该品目下的相关农机可以获得相应补贴额度 。根据山东青岛农机购置补贴情况公开信息显示,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品目下的相关农机具单台补贴额最高达到14770元 。另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昌介绍,对于购买补贴机具可享受的补贴限额,目前政策规定个人年度内享受补贴最高限额为50万元,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补贴最高限额为2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