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波|【人物】赞!万盛作家登上全国百强报刊杂志封面人物...
_本文原题:【人物】赞!万盛作家登上全国百强报刊杂志封面人物...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万盛这个山清水美的小城
养育了一批批才子~
比如
陶波
也许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比较陌生
但一说“用兵韩信”
却有不少读者都读过他的作品
他是我区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
【陶波|【人物】赞!万盛作家登上全国百强报刊杂志封面人物...】近日
登上全国百强报刊
——《河南科技报》
成为该报纸杂志当期封面人物
本文插图
该杂志对陶波作品
及其文坛影响进行了集中报道
本文插图
去年年底
他的《宇宙的裂缝》出版发行
这是区内第一部小小说集
该书主要讲述了
万盛小城六十多年的故事
通过展示矿工、学生、医生等
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
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
了解整个小城的历史面貌
领略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本文插图
链接》》》》
陶波 , 曾就职于南桐矿务局(现南桐矿业公司) , 后又从事煤炭经营 , 业余醉心于文学创作 。 近年来 , 出版小说合集《风雨失眠》《对着月亮许愿》 。 在《百花园》《小小说选刊》《金山》《小小说月刊》《万盛日报》《三门峡日报》《重庆晚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小说200余篇 。
45年前他就定居万盛 , 这座城市给了他柔韧的性格和凌厉的笔触 , 其作品也如一汪清泉 , 洗涤和滋润着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
数年潜心创作 , 他为什么而写作?生活中如何捕捉灵感、搜集素材、进行创作?带着众多问题 , 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书里书外的故事 , 分享他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
谈经历
从“网络爱好者”到“文学爱好者”的蜕变
问及是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时 , 陶波干脆地回答道:“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儿 。 ”
岁月悠悠 , 路途漫漫 , 陶波的人生与时代同行 , 他先后经历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当过采煤工人、文秘、国企员工……虽是东奔西忙 , 但他热衷在网络上“挑刺儿” 。
“当然 , 偶尔也在网上写写诗歌、散文、小说 。 但回过头来看 , 我当时发表的大部分帖子是带着有色眼镜在观察社会、解读人生 。 用现在的话来说 , 我当时就是一个愤青 。 ”回忆起早些年的创作经历 , 陶波如此形容自己 。
而陶波真正开始文学创作 , 还得从他2014年底加入万盛作协说起 。
“加入作协后 , 我首先尝试写自己当煤矿工人的所见所闻 , 试着用文字去讴歌像赵心慌、万大掏耙之类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普通煤矿工人 。 ”陶波说 , 从那以后 , 他发现了一个充满哲理的认知:如果你的眼睛里 , 不只是生活中的不如意 , 常常去看去想那些善良美好的东西 , 你的内心也会变得善良而美好 , 这个世界也会变得美好起来 。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2015年 , 陶波参加了郑州举办的全国小小说高研班学习 。 陶波的写作水平飞速提升 , 先后在《重庆晚报》《河南科技报》《农业科技报》《百花园》《小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金山》等数十种报刊上发表小小说200余篇 , 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
本文插图
谈创作
文学更多的是给人希望
陶波说 , 创作5年来 , 他最大的感受是快乐 。 “创作如熬夜 , 子夜前后是最难的 , 过了这道坎 , 就慢慢看到天亮了 。 ”陶波认为 , 写作首先要感动自己 , 情至文生 , 方可感动别人 。分页标题
“创作《医院走廊里的喧嚣声》 , 我在办公室痛哭了3次 。 ”回忆起当时的情境 , 陶波仍不免红了眼眶 。
“十几年前 , 我到重庆的一家医院探望生病的妹妹 , 在医院的走廊里 , 一个十多岁的农村女孩脸色苍白 , 睁着大大的眼睛 , 静静地看着天花板 , 目光绝望呆滞 。 而在走廊的另一边 , 女孩的父亲正用沙哑的声音哀求医生 。 由于当时病人账户的钱已用完 , 主治医生正在按院方规定通知女孩家长出院 。 ”说这话时 , 陶波眼里盈满了泪花 。
“看着绝望的小女孩 , 我不禁想到了女儿和妹妹 , 刹那间泪水夺眶而出 。 ”当场 , 陶波将身上仅有的1000元给了女孩的父亲 , 让他为孩子输两袋血 。 在他的带动下 , 在场的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都纷纷向女孩的父亲伸出援手 。
回到家里 , 陶波将当时的所见所感写成了文字 。 后来 , 又将这篇文字进行了二度创作 , 最后将它放进了《宇宙的裂缝》小小说集里 。 “我把自己当作十几年前在医院就医的病人 , 换位思考着写作 , 我把那个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当做自己的女儿……”经过多年摸索 , 陶波体会到 , 文学创作不是给人绝望 , 而是要给人希望 。
陶波始终认为 , 任何时期的文坛 , 现实题材的创作都不可缺席 , 文学作品只有符合生活真实才能存在 。
“一个文学创作者如果缺乏对生活的激情 , 又没有切身感受 , 仅仅靠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不出好的作品来 。 那怎么办?一句话 , 热爱生活 , 深入生活 , 观察生活 。 仅有这三点还不行 , 要想写出触及人们灵魂 , 歌颂真善美 , 鞭挞假恶丑的作品 , 不仅要去观察 , 更要学会洞察 , 要清楚地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 , 去细察、并且洞察出什么来 。 ”陶波说 。
谈素材
存储足够的细节为主题服务
只要不下雨 , 每天早上 , 陶波都要到附近的公园逛一逛 。 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 陶波习惯边走边对着手机说话 。 “我不是在和别人聊语音 , 我是在利用‘高科技’输入我的素材 , 逛几圈公园后 , 作品雏形就形成了 。 ”原来 , 陶波用软件将语音转换为文字 , 将素材存储在手机里 , 回家再修改 。
陶波说 , 写小小说首先要有一个主题 , 要有一个能打动作者的内核 , 然后才会有意识地去构思一个故事 。 这就要做一个有心人 , 去记录分析洞察身边的人和事 。
“有一天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宴 , 面对一大桌色香味均佳的美味 , 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 连连夸赞女主人是一级厨师水平 , 笑骂男主人不勤快 。 女主人立即为老公开脱 , 说她跟老公有分工 。 老公早餐手艺特好 , 熬稀饭、蒸包子、煮面条都很棒 。 所以 , 老公做早餐 , 她睡懒觉 , 午饭晚饭就不用他动手 。 ”陶波说 , 女主人不经意的几句话 , 像醍醐灌顶一下子打开了的思路 。 他构思已久的文章有了切入点:就从早餐说事儿 , 编织一个失去爱人还积极健康地生活的故事 。
酒喝完 , 故事情节在陶波的脑海里也清晰了:一个深爱妻子的男人 , 当新婚燕尔的妻子在抗洪救灾中牺牲后 , 他没有沉沦 , 每天都去晨练 , 每天都做可口的早餐 , 每天都把早餐图片展示给离去的爱人 ,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文中 , 我不厌其烦地描述他有条不紊地做早餐的细节 , 想方设法压着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 文末一个陡转 , 把读者的思路引向它方……”回忆起如何获取素材 , 陶波滔滔不绝 。
“有些事就这样 , 不一定是你亲身经历的 , 也可以是别人告诉的 。 ”陶波说 , 生活就像万花筒 , 每个人在其中对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偶尔还会迸发出一些思想闪光点 , 或者冒出一些带有生活哲理的思考 。 创作小小说 , 一定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感人瞬间 , 平时将细节存起来 , 然后再从素材库中找合适的故事做载体 , 倾注自己的思想情感 , 把它表达出来 , 才能让细节为作品的主题服务 。分页标题
谈灵感
孤独是灵感源泉
一般来讲 , 人们认为一篇小说有意义时 , 肯定是说从中得到了什么教益 。 “没错 , 作品中反映了作者的是非观念、爱憎标准、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 让人乐于接受地传达了作者的一种信念 。 我始终认为 , 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们彼此陌生 , 而是为了让人们互相熟悉;不是为了让社会感到阵痛揭开伤疤 , 而是为了医治心里的苦楚 , 向美好看齐;不是为了暴露生活的丑陋 , 嬉笑戏谑 , 而是呼唤人们关切生活、热爱生活 , 更加文明进步 。 ”陶波说 , 不管作品中表现的幽默也好 , 讽刺也罢 , 决不是为了逗乐 , 它是创作者基于对社会现实、人生百态、人性弱点的洞察后 , 迸发出的具有教诲意义的文字 , 有点像醒世恒言的作用 , 而这些 , 也正是他为何写作的起点和终点 。
陶波向采访人员例举了他的一篇作品创作经历:曾是陶波的入党介绍人的老书记 , 80多岁查出患有癌症 , 由于老书记的孩子在外省 , 便打电话给他 , 希望他以后为自己简单的操办后事……
数月后的一个晚上 , 熟睡中的陶波被一个声音吓醒 , 醒后他发现是自己的手机掉在床下 , 他捡起手机 , 开机后一个电话打进来 。 “那是老书记的儿子打来的 , 他说 , 老书记走了……”后来 , 陶波将这件事写进了自己的小说《钟书记》里 , 他将主题上升至廉政建设 , 从老书记要求自己为他简单办理后事 , 延伸到倡导当今社会需要这样的好领导、好书记 。
一个梦境的捕捉 , 便成就了这篇文章 。 “灵感这东西 , 远在火星 , 听说过没见过 。 胡乱翻翻杂书 , 经常琢磨‘乱七八糟’的事 , 貌似就有了灵感 。 ”陶波打趣地说 , 每当遇到瓶颈时 , 他总会阅读名家名作或看看新闻、报刊杂志 , 或者到镇上、村里采风 , 然后从其中的一个故事里截取不同的面 , 便可创作出好几篇作品 。
除了捕捉灵感 , 陶波还善于利用各种写作技巧 , “欧亨利式结尾”“植入式开头”“孙方友‘翻三番’创作”……在陶波的作品里比比皆是 。
回顾自己的创作道路 , 陶波说 , 写作是个体劳动 , 本是孤独的事 , 但灵感在孤独中产生 , 创造在孤独中萌发 , 思想在孤独中闪烁 , 孤独使他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 但在创作的道路上 , 他又不仅是一个人在战斗 。 “创作对我而言 , 不只是一种写作的修炼 , 更是一种把小我提升到大我的过程 。 通过创作 , 我本想得到一个苹果、一种慰籍 , 但没想到收获了一个果园、一片心灵的春天 。 ”陶波补充道 , 一个人的快乐是孤单的 , 他要把这果园和春天 , 分享给更多的人 , 分享给那些有家国情怀、以写作报国的文友和朋友们 。
文图/采访人员 刘亚兰 闲笔 王筱筠
部分图片受访者供图
总值班:刘文勇
本文插图
- 楚汉|古代力气最大的四个人物,除了力能扛鼎的项羽,其他人你都知道吗
- 每日人物|猛男爱猫猫,人均巴菲特,我们卧底直男群发现了这些秘密
- 甄士隐|曹雪芹挖了好大一个坑!《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原来都暗含玄机
- 吃货|细数那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美食,美味又有意义网友:涨知识了
- 三国两晋南北朝,孙权|注意这些年龄问题,你可以更客观正确地认识三国历史人物的各种误区
- 周瑜|这位三国人物堪称完美,罗贯中出于一个目的,只能对其加以丑化!
- 本体|沙僧这么丑,他的本体到底是啥?取经路上,一位神秘人物道出答案
- 张艺摄影|重庆这家免费公园,始建于清朝,曾云集抗战时期商豪高层人物住所
- 太监|“以鼠励志”看历史人物怎样通过环境改变命运!
- 五代十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人物志:平淡无奇的乱世枭雄,历史首位木匠皇帝——马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