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_本文原题:【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本文插图
卷首:王君老师的网课《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阿长与《山海经》新读>》是一堂典型的青春语文探索生命幸福之课 。 冯培妮老师从青春语文的路径观察本堂课 , 发现本课独特磅礴的联通之美及对生命的尊重与爱 。 欢迎走进本期青春课堂 。

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本文插图
【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
——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陕西省西安东仪中学 冯培妮
青春语文倡导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 , 主张在语文的教与学中见自我 , 见天地 , 见众生 。 王君老师在她的网课《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阿长与《山海经》新读>》中解读出一个原生态的平凡女子所展现出来的原生态的爱 。 这正是经由对文字、文本的研磨而抵达心灵 , 唤起生命觉醒、探索生命幸福的好课 。
一、这是一堂大联通大格局大气魄的课
“灵性阅读”是青春语文基于阅读教学打通“教法和活法”的探索 。 本课以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为核心教学内容 , 聚焦于阿长所展现的努力而笨拙的爱 , 但又不囿于这一篇文本 , 而是跨文本、跨艺术形式、跨学科 , 上下贯通 , 左右融合 , 实现了王老师所说的“打通” , 展现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磅礴之美 。
(一)联通文本与文本
为了让听课者理解阿长那原生态的爱的可贵 , 王君老师先后联通了多个文本 。 并将这些文本依据课堂需要进行了分类整合:
第一类 , 普通人的笨拙之爱——《秋天的怀念》中无私隐忍的母亲 , 朱自清《背影》中的蹒跚的父亲 , 三毛《背影》中父母 , 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亲等 。 这类文本中所表现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压抑的、隐忍的爱与阿长对迅哥儿的质朴、鲜明的爱形成鲜明对比 。
第二类则是温暖自然的爱 , 美好的《散步》 , 可爱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温暖有力的《走一步 , 再走一步》等 。 王君老师带着我们重新咀嚼这些经典文本 , 那一幕幕鲜明美好的爱的场景让听者心中倍觉温暖 。 王老师是一位谱曲家 , 将这一个个独立的文本音符调动、排列 , 谱出一曲爱的乐章 。 至此 , 我才深刻理解那句话“万文互联 , 文本与文本之间总是在呼唤、在应答 。 ”这样的呼唤与应答呈现在课堂上竟有如此大气象 。
(二)打通文本与生活
电影是放大了聚焦了的生活真实 。 《浮士德》中有云“我为观看而生 , 瞭望是我的使命 。 ”人生而为“看” , 影视作品满足了人们“看”的需求 , 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 。
王君老师看影视不仅满足于“看” , 更是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 , 实现了文本与生活的打通 。 《重生》中那两例惨烈的亲子之爱 , 《我的团长我的团》以及《辣妈正传》中那两位不太健康的、不太会爱的父亲和母亲 , 还有王老师强烈推荐的台剧《你的孩子 , 不是你的孩子》 , 聚焦于这些作品中非正常的亲子之爱 , 每一例都让人感到压抑、感到痛苦、甚至感到恐惧!
王老师如是说:“没有谁会将‘爱与毁灭’划上等号 。 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 ……我们必须承认 , 日常生活中的这样惨烈的亲子关系 , 实在太多了 。 ”是的 , 生活中我们眼睁睁地看过多少因爱而毁灭的真实案例 , 剧中的那些父亲母亲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 王老师引领着每一个听课者看见自己 , 警醒自己 。分页标题
(三)融通语文与心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心理学和教育其实是同一现实、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 ”诚如是 。 对于王君老师而言 , 心理学和语文就是同一现实、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 王老师将语文与心理学完美融合 , 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 , 使那些看似解无可解的文本焕发新的生机 , 呈现新的面貌 。
课中 , 王老师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迅哥儿”形象 。 那么健康、那么活泼的孩子 , “迅哥儿观察力了得”“迅哥儿理解力了得”“从小就能自然地和他人实现联结”“学习能力了得”……看王老师的幽默“这个小家伙 , 乍一看 , 不明底细的话 , 还以为接受的是蒙台梭利的现代教育啊!”这些解读不是教者的凭空想象 , 而是带着心理学的背景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读出来的 。
其次 , 王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长妈妈的爱 。 长妈妈不完美 , 但却拥有爱的神力 , 那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 , 理解孩子的感受 , 接纳孩子的感受 , 回应孩子的感受 。 ”如此 , 听课者方顿悟 , 原来我们一直喜欢阿长的深层心理原因在这里——我们自己就是“阿长” , 我们爱得那么笨拙 , 也爱得那么努力 。
“对于老师来说 , 能够接受新事物是一项必要的素质 ,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心理学新思维是明智之举 , 特别是当新观念与我们一贯的观点相冲突的时候 。 ”(阿德勒语)王老师自己常说 , 近几年持续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使她得以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文本 。 开放的头脑 , 包容的胸怀 , 全新的解读 ,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本文插图
二、这是一堂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课
王荣生教授说:“在目前的情况下 , 对语文教学来说 , 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 一堂语文课……如果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 , 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 , 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 , 价值都极为有限 。 ”诚如斯言 ,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唤起人的生命共鸣,让干瘪的生命得到浸润、滋养的吧 。 它不但应是从教者的生命经验里生长出来的,而且也能长进听课者的生命里去 。 这堂课 ,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
(一)见自我
王君老师曾说:“这几年来 , 这个职业敦促着我从审视教材审视教法转移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 我的兴趣点从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转移到研究自己的灵魂世界 。 ”王老师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灵魂世界与经典文本互映研究 , 让她的课充满了生命的体温 。
课中 , 在展示三毛《背影》文段之后 , 王老师有一段话“成年之后 , 每次读到这些地方 , 我都会哭 。 我想起1990年 , 我去重庆教育学院读书 , 爸爸送我到学校后离开 。 我看着他 , 一个离了婚的 , 背负着沉重债务的男人消逝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 泪水 , 就在心里汇成了河流 。 ”在分析《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妈妈过渡无私的爱时 , 王老师说“我觉得我对史铁生有把握!如果是我 , 我也肯定选择:让我知道妈妈的病 , 让我以最好的状态 , 陪伴妈妈度过最后的艰难时光 。 ……这么伟大的史铁生 , 肯定比我强!但他没有了表达爱的机会 。 妈妈的过度无私 , 剥夺了史铁生表达爱的机会 。 ”
王老师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文本之中 , 既有共鸣 , 也有批判 , 这是教者用灵魂触摸文本的结果 , 是文本与教者自我生命经验相映照的结果 , 是真正的见了自我 。 有了这样感同身受的、深刻的生命映照 , 再加以理性分析 , 好课便应运而生 。
(二)见天地见众生
王君老师曾说 , 课要立起来 , 就必须面向学生、面向听课者的生命需求 。 而青春语文倡导的见天地见众生就是将文本、将课堂贴近现实的生命 , 实现“我”与“天地”、“我”和“我们”的联结 。分页标题
现实中 , 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大抵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亲子之爱与痛的纠结 。 我们有爱之心 , 却无爱之法;我们自认为爱得卖力 , 孩子们却不能理解、无法回应;甚至 , 我们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 父母孩子都深陷痛苦 。 王君老师对这种种畸形的亲子关系深感痛心 , 她视众生之苦如自我之苦 , 将解救之法融于课堂 , 让经典文本触动众生灵魂 。
听了王君老师的课 , 我一直在想 , 我们现在究竟该怎样做父母?是继续沿袭父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养观念还是寻求新的出路?王老师用她的课给出了答案:
“(《走一步 , 再走一步》)就是好的爱!心理学说 , 借助于任何场景 , 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 就是这个样子了 。 ”“(长妈妈)这种爱 , 超越了血缘 , 毫无功利 , 不经修饰 , 拙朴 , 自然、热情 , 真挚 。 这样的爱 , 是阿长生命的本能呈现 。 按照现在的说法 , 叫初心 。 我爱我们的孩子 , 仅仅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 , 而没有其他的任何原因 。 只要拥有了这份初心 , 受过教育的我们 , 都应该比长妈妈 , 爱得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 ”
是的 , 这就是新的出路 , 我们必须努力地改变自己 , 让好的爱呈现在父母子女之间 , 让悲剧不再发生 。
“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 , 让师生双方都永葆青春的激情 。 ”经由青春语文 , 我们一起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
参考文献:
1.王君. 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阿长与<山海经>》新读.语文湿地.
2.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君.青春语文专栏系列【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冯培妮 , 西安东仪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 西安市教学能手 。 辅导学生作文获奖30余篇 。 栖息湿地 , 在读、写、思中追寻语文之大美 。
个人公众号“培妮的一米阳光” 。
策划:青春课堂编辑部@语文湿地
编辑:刘文文 王钗鹰 冯培妮
卷首:刘文文
美编:王钗鹰
阅读原文”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