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_本文原题:《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 , 松茸竹荪遍地
【编者按】“中国美食不灭 , 正得益于几千年来中国饮食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发展 。 ”美食家二毛收藏老菜谱30余年 , 所藏文献跨越明清到上世纪80年代 。
《二毛的老菜谱》栏目将以不同的年代、地域、菜系、事件、名人为线索 , 在老菜谱里探寻美食文化的历史和变迁 。
人物名片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二毛
二毛(原名 , 牟真理) , 上世纪60年代生于重庆酉阳 。 著名诗人 , 美食家 ,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 , 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文化部和中国烹协) , 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 。 1987年直至现在 , 先后在重庆、成都和北京创立文化餐饮品牌“川东老家”和“天下盐” 。 著有《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国吃家》等美食著作 。
口述/二毛
整理/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薛维睿
这期我想谈谈云南美食 , 我刚去云南拍摄了纪录片《美食入滇记》 , 走访了云南三个大的菜市场 , 分别是香格里拉 , 昆明和西双版纳的菜场 。
我认为有五种东西最能代表云南 , 分别是野生菌、汽锅鸡、过桥米线、云腿和鲜花饼 。 这些东西能“拿出来走出去” , 是当今云南饮食文化自信的代表 。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云南菜谱》 , 1982年7月第1版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其中最让人感叹的是云南的菌类 。 七八月份正是云南野生菌上市之时 , 这次去昆明专门买卖野生菌的集散地 , 其品种之丰富 , 交易人流之多 , 恐怕在亚洲甚至世界都是罕见的 , 可以用极其震撼来形容 。
我估计菌类品种多达七八十种 , 鸡枞菌、松茸和竹荪遍地都是 。 其他只从书本上知道的菌类 , 也都能在那里见到 。 比如“见手青”牛肝菌 , 我用手触摸了一下 , 接触的地方的确会变成靛蓝色 。
恰好我收藏过一本《云南食用菌》 , 这本菜谱出版于1984年 。 其中提到 , 由于云南气候、土壤、地势的不同 , 适宜各种菌类的生长 。 其中有一个地方 , 是从德钦县境内的卡格博峰到澜沧江边的西单铁索桥 , 其直线距离短短12公里 , 气候差异却相当于北方到南方几千里的变化 , 相当于黑龙江到海南的差别 , 包含亚热带、热带、寒带的气候 。 这种气候和环境特殊之处 , 使云南的食材呈现千变万化的局面 。
云南食用菌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 , 世界上食用菌类600多种 , 云南有350种 , 占世界食用菌类一半以上 。 同时 , 我国食用菌类500多种 , 云南占三分之二 。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食用菌栽培法》 , 1935年6月初版
以木耳属为例 , 我国内有8个品种 , 云南就占了其中7种;银耳属国内8种 , 云南占了6个 。 牛肝菌在全世界有36种 , 国内有26种 , 云南有其中23种 , 其中22种是是可食用的 。
云南美食的广阔和多样 , 和其物产丰富是分不开的 。 七八十年代有考证 , 当时普遍的食用菌多达七八十种 , 这为用菌类做菜提供了前提 。 在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 , 记载云南有很多种菌 , 既能食用 , 也能药用 。 证明早在2000年前 , 菌类已经广泛运用于美食 。
在我收藏的一本上世纪50代《中国名菜谱》中 , 云南很多50年代的名菜 , 许多都是用各种菌做成 , 包括鸡丝虎掌、梨窝鸡丁(即北风菌鸡丁)、生煎鸡枞、羊肚菌炖火连肉、网油鸡枞、酿青头菌等等 。分页标题
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 , 早在一百多年前都想将这些野生名菌驯化 , 由野生转变为家菌 , 最终成功的非常之少 。 据说现在技术有所进步 , 部分可以人工培植 。 我收藏过一本《食用菌的栽培法》 , 出版于1935年 。 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对菌类栽培的教科书 , 但像鸡枞、松茸这种野生菌的驯化当时还没有记载 。
云南有许多名菌 。 曾上《舌尖上的中国》的松茸 , 因为传播的效应 , 让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广受欢迎 。 《云南食用菌》中记载 , 松茸学名松口蘑 , 也叫松菌 , 昆明有些地方也称之为老鹰菌 , 大理叫做大脚菇 , 丽江纳西族叫玉姆鲁等等 , 有许多不同的叫法 。 松茸“菌肉肥厚 , 肉质细密” , 还有浓郁的特殊菌香味 。
松茸如果要吃其本味 , 比较基本的做法是油煎制 。 也有用吃刺身的方法 , 以新鲜的松茸蘸芥末来吃 , 这在现在云南餐馆是比较普遍的吃法 。 松茸炖汤和烹炒更不用说 , 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做法 。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中国名菜谱》第十一辑 , 1965年4月第1版
松茸被称为“菌之王” , 在这本《云南食用菌》 , 排在“珍贵的食用菌”之首 。 松茸生长在海拔1600到3200米的温带、温寒带的云南松、华山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的密林中地上 。 像香格里拉的海拔就在3000米以上 。
在《舌尖上的中国》介绍松茸以后 , 很多人可能认为 , 松茸只在香格里拉 。 事实上 , 丽江、中甸、维西、大理等云南等二十多个地方都多出产松茸 。
在珍贵的食用菌中 , 名列第二的是竹荪 。 竹荪还有很多诗意的名字 , 比如长裙竹荪、面纱菌、仙人笠等等 。 竹荪生长在海拔200米到1500米 , 寄生在枯竹根部 。 在四川的菜谱上 , 还有道名菜叫“竹荪肝膏汤” 。
云南另外一种珍贵的菌是鸡枞 。 鸡枞又叫蚁枞、伞把菌、鸡脚蘑菇等 。 鸡枞的肉质肥厚 , 颜色洁白 , 味道极其鲜美 。
鸡枞生长特别 , 盛夏温高湿润之季 , 白蚁窝上长出小白球菌 , 之后再生出突起状的幼鸡枞 , 最后突破覆土伸出地面 , 成为常见的鸡枞 。 有趣的是 , 鸡枞利用蚁粪和白蚁分泌的激素促进生长 , 白蚁则以鸡枞的白色菌丝体作为食料 。 如果白蚁窝被人为或是自然地破坏 , 白蚁会成群结队地搬家 , 此时鸡枞菌也就不存在了了 。
历史上关于鸡枞的记载很多 , 药用价值也特别高 。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过 , “鸡枞出云南 , 生沙地间 , 高脚伞头 。 ”清朝时陈子重在《滇黔记游》中写道:“鸡枞黔中亦产 , 但不如滇之蒙自者佳 。 ”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云南食用菌》 , 1984年6月第1版
另外 , 猴头菌、羊肚菌、灵芝、虫草等都是云南珍贵菌类 。
用菌类做的菜 , 占了云南名菜近三分之一 。 我收藏的一本1981年的《云南菜谱》 , 其中提到以菌做菜有二十多种 , 并单独列为一类 。 我在其他省的菜谱没有发现有专列“菌类”的 。
其中一些菜现今已经失传 , 但通过菜谱可以重新转化和创意为新的菜品 。 比如排在第一的菜品“网油鸡枞” , 许多云南本地厨师已经不知道这道菜 。 “网油”是指猪油上面的一层油网 , 再用两片鸡枞菌夹一片云腿 , 包进猪油网里 , 然后用鸡蛋糊封口后炸熟 。 可以想象这道菜外脆里嫩加酥香 , 值得重新复原 。
另外一本《中国名菜谱》第十一辑 , 是由云南、贵州、广西名菜组成的 , 收藏了云南59个菜 , 其中菌类菜有十多种 。 有一道菜“鸡丝虎掌” , 用鸡丝和虎掌菌做成 。 我在云南野生菌市场看到了虎掌菌 , 形态很大像虎掌 , 有黄色和黑色 , 据说黑色口感更好 。 鸡丝可以做虎掌菌 , 鱼丝、鸭丝、鲍鱼丝应该都可以按此法烹知 。分页标题
总之 , 云南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 , 为许多动植物的留存创造了优势 , 许多烹制古法都保留至今 , 而云南食饮也因此大有可为 。
附菜谱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生煎鸡萗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
鸡丝虎掌
来源:封面新闻
口述:二毛(著名诗人 , 美食家 ,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 , 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专家 , 中国饮食文献收藏家)
供图:二毛
整理:薛维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 , 仅为传播更多信息 。 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 , 请分享至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 , ID:scsdfz 。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com;工作信息:scsdfz@qq.com;《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com

二毛的手工菜|《二毛的老菜谱》第11期:世界食用菌超过半数在云南,松茸竹荪遍地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