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剑|直击拉卜楞寺的辩经现场,藏区旅行必看的人文景观,相当震撼
_本文原题:直击拉卜楞寺的辩经现场 , 藏区旅行必看的人文景观 , 相当震撼
本文插图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 ,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 即公元1709年 , 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 , 来此朝拜的藏族僧侣及信众终年不断 。 如前几天的文章中所说 , 拉卜楞寺既是寺院 , 也是规模和等级都相当高的藏学府 , 设有显、密二宗的六大学院 , 以扎实的佛教教育而扬名于世 , 至今保留着完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 只是在藏地的学习 , 要比汉地艰难的多 , 从入寺开始 , 每一位学僧 , 都要对显宗的经典五部大论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 , 这至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 , 而要想得到“学位” , 毕业后还要再修习二十多年 。 在藏传佛教的学习生涯中 , 辩经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 几乎每天都要进行 , 这样独具特色的学习方式 , 数百年来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僧人们 。 作为游客 , 来到拉卜楞寺 , 一定要看一次辩经 , 感受一下现场的震撼 。
本文插图
辩经是拉卜楞寺的学僧们 , 每天下午三点的必修课 。 辩经场所比较多 , 而通常游客们能参观到的 , 是在弥勒佛殿与释迦牟尼佛殿之间的辩经台前 。 上百位年龄不一的僧侣 , 身着深红色的僧袍在空地上席地而坐 , 进行思想上的交锋 。
本文插图
其实在此之前 , 我已经在拉萨的色拉寺和大昭寺观摩过辩经 , 但好像在一些细节上 , 各个寺庙还是有所不同的 。 拉卜楞寺在快到下午三点时 , 会有一些先到达辩经台的僧侣们 , 聚集在一起 , 用击掌、口哨、吆喝声等形式 , 呼唤更多的僧人们前来辩经 。
本文插图
随着整齐的吆喝声 , 附近的小巷里 , 红袍僧人们鱼贯而出 , 三三两两地陆续来到辩经台 。
本文插图
只见他们几人或十几人一组 , 一方席地而坐 , 另一方脱去棉衣 , 身着单薄的僧袍 , 准备开始激烈的辩经 。
本文插图
站着的为发问方 , 坐着的为回答方 , 在辩论的过程中 , 提问方将僧袍披单脱下 , 缠于腰间 , 露出胳膊拍掌蹬脚 , 以洪亮的声音提问 。 答辩者端身正坐 , 认真倾听以便针对性回答 , 还会有“老师”在一旁监督 。
本文插图
整个辩论场上的气氛十分热烈 , 提问方通常都是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夸张的肢体动作 , 近乎吵架式的“贴身肉搏” 。 而答辩者却是一副以不变应万变 , 任尔狂风骤雨 , 雷霆霹雳 , 依旧气定神闲 , 山崩于前色不变 。
本文插图
辩论场面看似混乱 , 目的却很简单 , 就是运用自己的佛学知识和辩论技巧 , 让对手放弃观点 , 在辩论中认输 。 这样的学习方式数百年来 , 一直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僧人们 , 他们通过这种贴身肉搏式的思想碰撞 , 强化对浩瀚典籍的记忆 , 领悟佛法的精髓 。 作为游客 , 虽然听不懂他们辩论的具体内容 , 但在那啪啪作响的指掌间 , 也能感受到一种掸去尘埃的轻松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在辩论的尾声 , 僧人们全部穿上僧袍席地而坐 , 围拢在一起继续诵经念佛 。
本文插图
一旁的藏族信众 , 虔诚地跪拜在地 。
本文插图
从辩经台后方的高处俯瞰这壮观的场面 。
本文插图
【锈剑|直击拉卜楞寺的辩经现场,藏区旅行必看的人文景观,相当震撼】三百年间 , 拉卜楞寺的教学中 , 完整地保留着辩经传统 。 除了日常的辩论 , 在特定的日期 , 还会由寺院长老组织、全体僧众都必须参加的辩论大会 , 以及跨地区或寺院的大规模辩论大会 。 辩经的目的在于辩明经义 , 对藏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 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