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看似风光的背后正在慢慢腐朽
华章妹说全球经济体系存在一个层次分明的等级秩序 , 一国的命运取决于它在这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体系中央国家比起外围国家享有很大的好处:它们不但比外围国家富有得多 , 而且稳定得多 。但与此同时 , 一旦中央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 , 产生的破坏性是连带的 , 也许因此而影响全球经济 。就如同祭坛上的神像一样:美国这个中央国家看书风光无限 , 但是在漂亮的泥塑背后正慢慢地腐朽 。 以下 , Enjoy:
作者:翟东升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01 当代世界市场体系的构造1. 四类国家当前世界市场体系中 , 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套叠型中央—外围结构 。所谓套叠型 , 是指这个世界体系分为多个层次 , 如同多个同心圆套叠在一起 , 不同的国家分布在不同层次的圈子中 , 财富则在这些同心圆之间生产、流动、消费与储存 。通过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博弈 , 各国在这个体系中各占其位 , 各逞其能 , 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工 , 从而确定了各自在这个体系中的位置 。分析某国在这个体系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 , 最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向整个体系出口何种东西以交换它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所有的经济体 , 世界体系内的国家和地区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 分别为中央国家、准中央国家、外围工业国家以及原料提供国家 。
1)依靠信心生活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全球市场体系中央地位的国家显然是美国 。 到21世纪初 , 它出口最多的东西不是商品或服务 , 而是美元 。其次是各种无形资产 , 包括商标和品牌的使用权与特许权、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品 , 以及一些商业模式 。至于粮食和军火等物质性商品则都是排在后边的 , 在金额上远不能与前两大项相比 。我们之所以相信美元 , 并非如同美元纸币上所印制的那样因为“我们信仰上帝” , 而是基于美国无与伦比的经济技术实力以及压倒性的军事和政治优势 。美国的财富和力量又反过来导致了全世界对美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承载或者象征了这些文化的商品与品牌的追捧 。由此 , 我们可以将美国这个中央国家称为依靠信心生活的国家:依靠别人对他们巨大的实力优势和制度优越性的信任和信心 , 以及他们对这种信任和信心的坚定维护与巧妙使用 。2)依靠理性生存的国家紧邻美国外围的是西欧和日本等准中央国家 , 它们用来与世界交换的商品也包括它们的货币 ,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精致的高附加值工业品与服务 。西欧和日本既有中央国家的货币出口及虚拟经济的特征 , 又保留着类似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 , 所以我们将它们称为准中央国家 。它们依靠的是百年工业发展所获得的资本积累 , 加上在先进的研发能力以及管理组织能力基础上获得的技术和专利优势 , 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依靠理性而生存的国家 。3)依靠勤劳谋生的国家在欧洲与日本的外围 , 是第三个层次的国家 , 即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 , 其中生存着世界上最大量的人口 。它们也生产工业品 , 但是与准中央国家相比 , 它们的工业生产在技术上远为简单 , 组织效率和管理技巧明显落后 , 其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复杂程度相对低下 , 其单个产品的零部件数量远不如前者庞大 , 更缺少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中国及大多数东亚邻国 , 以及印度、南非、墨西哥、巴西、土耳其、部分中东欧国家即属于其中 。由于它们提供了全世界最大量的劳动力供给 , 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 , 所以不妨称之为依靠勤劳谋生的国家 。4)依靠运气生存的国家在体系同心圆的最外围 , 则分布着许多依赖能源和原料出口而生存的国家 , 这些国家覆盖着地表最大面积 , 中东、拉美、非洲、东欧、中亚等地的大量经济体都处于这第四圈中 。它们基本不创造或者制造东西来与世界交换 , 而是拿祖先传下来的地下埋藏的资源交换别人的劳动产品 , 所以 , 我们不妨称之为依靠运气生存的国家—它们生存的质量取决于脚底下的土地可以提供何种自然资源 。2. 差异、分工与财富循环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相比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体系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层 , 在中央地区出现了美国同欧日等国之间的进一步分工 , 美国经济进一步虚拟化 , 制造业进一步相对衰落 , 美国国内除了少数最具垄断性的制造业比如军火和航空航天外 , 其他工业都在不断转移至欧日或新兴工业国家 。在制造业整体工艺水准和技术专利积累上 , 日本和欧洲在很多方面已经反超美国 。 美国同欧日之间分工发展的结果是 , 美国越来越巩固了其“世界银行”的地位 。
根据CIA网站的World Fact Book的购买力平价计算上述分工的基础是它们各自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差异 , 借此而形成的体系内贸易关系是:原材料从第四圈国家流向内圈国家;第三圈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加上来自第二圈的精细部件和研发、营销服务 , 变为各种层次的产品与服务流向中央和外围;而中央则用其信用资源来向外围各个层次支付其所购之物 。与贸易关系相对应的是中央同外围之间的融资关系 , 这种融资关系的另一种称呼便是所谓的美元霸权 。外围国家通过向中央国家提供它们的劳动成果或者祖产 , 账面上获得大量贸易盈余 。在此背景下 , 由最富裕、最强大的中央国家提供的支付保证 , 无论是其政府发行的债券还是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 都构成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替代品 。于是中央—外围之间的全球市场体系形成了一个喷泉池一样的循环 , 在这个池中流动着的就是财富之水 。中央国家作为商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和体系主流货币的发行者 , 掌握了这个喷泉池的根本动力 。 资金出于储值需要由外围向中央流动 , 中央将资金用消费或者投资的方式投射到世界各地 , 拉动整个体系的经济增长 。分页标题
02 世界市场体系的基本特点1. 无远弗届世界市场体系无远弗届 , 覆盖着几乎全世界各个角落 。这主要是全球化的功劳 。其实 ,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 就是这个世界市场体系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吞噬和改造原本孤立的、分散的、自在的地域和人口 , 将尽可能多的要素的价格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均衡化 。2. 非常不公平的体系中央国家比起外围国家不仅远为富有而且远为稳定 。以21世纪初期人均能源消费为例 , 假如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14 是1个单位 , 那么欧洲(包括东欧)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就是6个单位 , 日本人均9个单位 , 而美国约为15个单位 。
数据取自中国上海 , 作为代表性数据相对于体系中的其他所有国家 , 中央国家的政府可以更为从容地应对和利用全球市场力量的波动循环 。当外围国家面对经济和金融危机时 , 中央国家往往出面施加压力 , 要求外围国家采取“顺周期”政策 , 也就是说 , 要求它们放开对市场的管制 , 让市场做自由落体运动 , “自己寻找到均衡” 。比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时期 , 美国都要求申请救援的国家放开管制 , 增加税收 , 减少政府预算 , 以便减少赤字 , 紧缩银根 , 这些要求显然加剧了金融与货币市场的波动性 。而当中央国家自己面对危机时 , 它们则给自己开出“逆周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药方 , 也就是说 , 在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实施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 而在经济过热的时候采取从紧政策 , 其目的是要熨平经济波动 。这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自主性和自利性 , 源于中央国家对核心货币的垄断 。这个体系的不公平之处还体现在中央国家利用自己的货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机会 , 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 。3. 体系的自我强化功能所谓自我强化功能 , 是指由于这个体系的作用 , 中央和外围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 导致强者恒强 , 弱者恒弱 。外围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认为中央实力强大 , 因而可信 , 所以将资本和财富投入中央 , 而中央则由于获得外围的资本与财富而显得更为强大、富有而且优越 , 从而使得外围更加乐于将财富寄存到中央去 , 期望的利息也因此更低 。外围的巨量财富流向中央 , 使得中央的资本密集度大大高于外围 , 富余者价格低 , 所以中央的资金价格(利率)大大低于外围 。 从中央到外围 , 基本上是资本密集度由高到低排列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 人越是穷越借不到钱 , 越是富越是有人抢着借给他钱 。所以我们常常戏说银行家们的行为特点是“天晴的时候他们哭着喊着要把伞借给你 , 一旦下雨他们又哭着喊着要把伞拿回去” 。这个道理在国家间也是如此 。
03 作为中央国家的收益、代价与条件1. 中央国家获得的收益分析今天美国的金融与货币霸权往往让中国学者们感慨万千:中央地位的第一大好处在于显著提高了其居民的人均财富拥有量 。因为有了一个巨大的、稳定的财源—全球铸币权—中央国家可以用几乎为零的成本获得世界上巨量的商品和服务 。通过货币或者市场的机制将这些平白得来的财富分配到其居民中去 , 使得其居民实际所享受到的财富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所创造的 。中央地位提供的第二大好处在于为中央国家提供了对全球经济波动节奏的掌握和调控能力 。有了这种主导权 , 即便仍然必须常常面对市场力量的桀骜不驯和不确定性 , 但是相对于体系中的其他所有国家 , 中央国家的政府可以远为从容地应对和利用全球市场力量的波动循环 , 甚至从中获益 。2. 获取和保有中央地位的条件当代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央地位 , 其最大特征是它的货币霸权 ,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央同外围之间的资金—商品循环 。有鉴于此 , 我们要分析中央地位条件就必须从中央国家的货币霸权入手 。“地球村”里的“山姆大叔号”银行是怎么做的呢?第一 , 在银行成立之初 , 需要尽最大可能显示其资本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黄金储备占全世界的3/4) , 并以此为后盾 , 推出“存款担保”“优惠利率”等措施(美元与黄金挂钩) , 以此让自己迅速成为市场上的垄断经营者 , 在培养出储户的“习惯”之后 , 再取消这些担保和优惠活动(1971年与黄金脱钩) 。第二 , 控制这个地球村里最重要的商业活动:能源交易 , 确保这种战略性资产的计价、结算支付以及后续的存款都是在自家开的银行里进行的 。第三 , 维系好几个重要储户(东亚和海湾国家)的关系 , 让它们在重大问题上有求于自己 , 有了大储户的“忠诚”就很容易稳定小储户的信心 。第四 , 发行海量国债和准国债 , 并开发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 , 以满足体系外围“储户”不同的风险—收益—周期偏好 , 作为国际资产的储值地 , “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远远好于欧洲” 。第五 , 最重要的是 , 长期的财务健康要求美国能够将吸收到的存款转化为资本 , 并获取比存款利息更高的收益 , 为此需要把吸收的存款资金同跨国公司34的人才、技术、专利、品牌、渠道等资源相结合 , 投射到世界市场的各个角落去追逐尽可能高的资本回报 。最后这一点衍生出两大要求:一是自己的跨国公司拥有明显的经营优势 , 对技术、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的垄断是维持较高资本回报率的关键所在;二是全球市场开放性的推动和维持 。美元在全球(而不仅仅美国本土)市场上的购买力是美元的价格基础 。这种购买力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价格水平;二是可选商品或者资产的范围 。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 , 所以对美元而言重要的是全球市场而不是美国本土市场 , 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意味着如果这个世界的市场开始趋于封闭 , 那么拿着美元可以买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少 , 则美元价值的基础就坍塌了 。在某种极端情况下 , 即便美国本土丝毫没有值得购买的东西 , 但是只要世界市场是基本开放的 , 那么美国的债权人拿着美元仍然可以换取想获得的东西 , 美元仍然值钱 。所以 , 全球市场的开放性是美元地位的根本支柱之一 。分页标题
3. 中央国家承担的成本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代价 , 体系中央地位也不例外 。 为保持其地位 , 中央国家至少有以下两项长期代价:一是产业外移、长期逆差和与之伴随的去工业化;二是为稳定或者说控制那些战略性地区和战略性资产而支付长期的安全成本 。要想从外围国家征收美元铸币税 , 就需要把美元大量而持久地输出到外围国家手中 。让外围国家手里长期持有美元 , 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美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将美元输入外围国家 , 二是美国用美元购买国外厂商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哪种途径 , 都会导致美国的产业外移和本土的去工业化 。当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时 , 它们除了输出资本外 , 也带去美国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尽管美资跨国公司可以从海外获得大量的利润增量 , 但是这一过程会导致美国本土流失一些制造业岗位、技能乃至政府税收 。对外资本输出带来霸权国技术垄断地位的瓦解和本土产业优势的消失 , 这一点在当年英国霸权的衰落过程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美国的去工业化问题由来已久 ,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 , 美国的去工业化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 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企业的大规模倒闭 , 以及制造业职位持续的、不可逆的流失 。美元发行国带来的巨额铸币税收益可以让美国长期不劳而获 , 其代价是美元的有效汇率大大高于其维持自身工业竞争力所需的汇率均衡水平 。 这种收益长期挤压着美国本土生产和出口能力 , 其机制与所谓的荷兰病相似 。在开放经济环境中 , 当一个经济体可以稳定、长期、巨额地不劳而获时 , 这个经济体中很难再容纳其他各种普通产业的生存—这些产业需要持续的资本投入和大量的劳动力 , 但所提供的工资水平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 因为这种额外收益将各种生产要素(资金除外)价格的水位抬得太高 , 以至于除了暴利行业和不可外包的部门(non-tradable sector)之外 , 其他面对外围国家竞争的各种产业迟早会在严酷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 , 武器技术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的扩散大大增加了维持帝国优势的难度 。不对称作战模式的发展也抬高了体系中央国家对外围大国的遏制和威慑成本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卷入战争最频繁的国家 , 冷战后军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 , 其军费预算占全球所有军费预算的比例一直维持在一半左右 。生命和财政资源的消耗对于维持美国对战略资源和战略地区的控制性地位而言是一种必要的运营成本 , 因而可以看作占据和维持体系中央地位的必要代价 。正是由于承担上述两种长期代价 , 美国的国家和社会在过去的60年间逐渐发生了器质性改变 。它从一个财富创造者变为消费者 , 从一种食草动物变为食肉动物 , 并且由于这种器质性改变而对自己在体系内食物链上的新地位产生了依赖 。一旦离开了这种超额收入 , 可能会引发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崩溃 。中央地位带来的泡沫性利益如同毒品 , 短期可以带来兴奋和力量 , 长期则消解其实力 , 并使之上瘾 。把上述代价上升到关于财富的哲理层面来看 , 不难发现:财富的流动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 但是财富创造能力的流动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在某种意义上 , 与其说是中央国家主宰了整个全球市场体系 , 不如说是中央国家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祭坛上的神像:风光无限、享受香火 , 但是在漂亮的泥塑背后慢慢地腐朽 。关于作者:翟东升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教授、副院长 ,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与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特聘研究员 , 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 内容摘编自《中国为什么有前途》 ,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 , 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 。
「延伸阅读」
推荐语: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所处的位置 , 了解中国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 , 了解个人怎样利用国家、企业的力量融入全球竞争 , 获取优势 。 一本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的全民阅读手册!
- WBC|他是全球最年轻的拳王,美国6岁孩童获得WBC拳王头衔
- 亲历美国学校科技比赛,拼不了爹的我好卑微
- 人民日报客户端|最新:全球新冠肺炎确诊超1450万例 美国超377万例
- 中油财经网|局势变了!5月,中国成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降第3……
- S-400防空导弹系统|图穷匕见!美国收买土耳其S400失败,立马提交制裁法案
- 美国意图与台湾 “结盟”违背了中美之间的协议
- 北约|美方又张口“要钱”了
-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回暖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 美国|疫情下的美国:穷人的不易与富人的不义
- 谢尔曼铁骑|最近距离25公里,反击行动!美国海军又一次侦察俄叙利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