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自古说:“读万卷书 , 不如行万里路 。 ” , 在宋代 , 官员可以通过朝廷的支持进行旅行 , 史称“公务旅行” , 说好听一点是旅行 , 实则指的是官员进行公差 , 宋代以前也有此种官员调配 , 但直到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第一次将赴任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记录下来写成一篇游记 , 后世将这类文体称作“日记体”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因为宋朝官员外调旅途相对轻松不用担心路途上的交通、住宿以及安全问题 , 所以涌现了许多此类文章 。 大宋规定:“任何至南方赴任的官员 , 都可从京师乘船前往 , 且沿途所经州县也都能为官员配备船只 。 ”并且朝廷规定的到任期限比较宽松 , 沿途官员们可以领略名山大川 , 见亲访友 , 因此公务旅行也是宋代官员交友酬答、增加阅历的重要机会 。 一.欧阳修开创了日记体先河且影响甚广
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主要有三种 , 其一是赴任或离职;其二是朝廷公差;其三是出使国外 , 《于役志》是宋代官员调任所写日志的首部 , 记录了欧阳修宋景祐三年 , 因参与政争被贬谪 , 从开封到地方上任的游记 , 《于役志》以日记的方式叙事 , 这种叙事方式开创了历史先河 , 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作品 , 不仅是因为这种文体新鲜 , 更是因为欧阳修文宗的地位 。
《于役志》是日记体之开端 , 后世因为官职的调动需要跋山涉水前往任职地方的官员 , 都纷纷效仿欧阳修的《于役志》 , 致使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赴任官职的游记 , 例如:陆游的《入蜀记》 , 郑刚中的《西征道里记》 , 楼钥的《北行日录》等等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他们这些文章的排列构架都与欧阳修的《于役志》相同 , 这些游记不仅是文学作品 , 更是为现在的历史学家 , 提供了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手资料 , 王十朋在《西征》中写道:“岁云莫矣却归来 , 捉笔书为《于役志》 。 ” , 说明《于役志》已经成为了当时 , 公务旅行游记的代名词 , 足以见得《于役志》在文学史中的影响之深 , 地位之重 。 二.公务旅行耗时久且有专船接送
1.文豪欧阳修的赴任之旅长达五月
宋仁宗景祐三年 , 欧阳修因参与政治斗争 , 由馆阁校勘被贬为夷陵县令 , 从开封到夷陵一行旅途两千六百里 , 从开封府到夷陵 , 官员们一般都选择走相对快捷的水路 , 从开封府西南方向出发走陆路经过颍州府到达唐州 , 然后换走水路顺着汉水支流乘船到达襄州和郢州地界 , 再换走陆路最后直达夷陵 , 在欧阳修之前有一个名叫尹洙的官员被贬郢州走的也是这条路 。
欧阳修在去夷陵的途中一路上结交好友 , 遍访亲朋 , 走到鄂州的时候欧阳修会见了兄长 , 刚准备启程又听闻有人在襄州见到了师鲁即前面说到的被贬郢州的尹洙 , 于是欧阳修又想前去郢州拜会老友尹洙 , 可他又怕耽误行程 , 于是乎他就问当地百姓说如何从此地去往郢州同时还能兼顾去夷陵上任的行程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百姓告诉欧阳修 , 大可放心的从此地前往郢州 , 因为夷陵与郢州之间有一路使其来往两地的路人数日直达 , 此时欧阳修一听欣喜不已即刻便动身前往郢州 , 根据史料记载 , 郢州与夷陵两地之间确实存在一条捷径 。
宋朝嘉祐四年 , 因母亲去世回蜀守丧十月期满的苏轼与父亲兄弟两人从蜀地返京 , 三人选择从水路出川 , 直达荆门 , 途经宜城、襄、邓、唐、许、尉氏抵达京城 , 三人从襄州以北的路径大致与尹洙当年所走路径相同 。
2.欧阳修赴任夷陵乘坐的航船令人羡慕
自欧阳修接到皇帝旨意知道自己由管阁校勘贬为夷陵令后 , 《于役志》只记载欧阳修于五月二十四日启程离开京都 , 九月十七日抵达公安渡 , 而据史料欧阳修应该是当年十月二十六日到的夷陵县 , 此次赴任之行全程共计五个月零两天 。分页标题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夷陵之行 , 耗时之久也是有原因的 , 因为当时正值盛夏 , 天气炎热 , 朝廷又催得急叫他即刻启程 , 所以难以购买马匹和车轿 , 因而舍近求远选择走路程更长的水路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在当时欧阳修给好友尹洙的书信中有他自己的缘由阐述 , 信中说:“我一开始计划的是走陆路到夷陵赴任 , 无奈天大暑 , 又无马 , 故而选择水路 。 让我开心的是 , 老人和小孩都一路平安 , 身体无恙 , 我母亲以前都不曾饮酒 , 夷陵一行 , 一天竟能饮数杯 。 ”
而欧阳修此行携带的家眷应该不止母亲和他的幼子 , 应该还有路上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家丁随行 , 若走陆路必定是长途跋涉 , 当时有正值酷暑 , 全家上下有老有幼且无马匹 , 当然不能陆行 , 走水路虽然路程稍远 , 但是一路有舟船代步 , 相对便捷 。
欧阳修此行 , 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也就是船只了 , 但在《于役志》中欧阳修并未对乘坐的船只大小进行描述 , 他只在书中说道:“至宿州 , 舟失水道 , 败拖 。 ”由此看来 , 他所乘之船有舵 , 是中等船 , 并且还写到:“见安道于舟中”“与元均小饮仓北门舟中”“具酒为寿于舟中” 。
由此可见 , 欧阳修此行所乘之船 , 不但能满足基本的载人驼物 , 还可以会见宾客、摆酒祝寿 , 有时天色太晚他还让一些客人留宿船中啊 , 这些种种迹象表明 , 他所乘坐的这艘船一定不小 。 但是等他到了真州的时候 , 欧阳修又在文中提道:“移入客舟” , 客舟也就是商船 , 看来到了真州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当地的官府没有给欧阳修提供官船 , 所以他只能选择坐商船出汴河 , 这真州府衙也不是针对他一个人 , 而是北宋前期 , 汴船多止步在真州地界 , 官府漕运:“汴船不入江 , 江船不入汴 。 ”往后 , 欧阳修乘客舟一路行至岳州 , 在此地因为有夷陵县府吏来接 , 所以欧阳修又从客舟转入官船 , 宋朝行船 , 大多遵循顺风就鼓帆 , 逆行无风或者是逆风有或者是有暗礁 , 就收拢船帆 。
范成大在赴任广西途中 , 船在江西境内得顺风 , 他写道:“风驶尽帆力 , 舟如飞 。 ” , 诗仙李白也曾写到:“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 , 由此见得 , 风虽变化无常 , 但只要行船人善于行船掌舵 , 日行千里也是不在话下 。 三.“旅客们”一路交际亲友 , 观赏名胜
1.走亲访友 , 摆宴作乐
欧阳修夷陵一行 , 历时五月 , 时间虽然很久 , 但是他此行收获也不少 , 基于他此行旅途中并未遇见灾恶 , 所以他此行也是遍访群友 , 让原本枯燥的赶路行程成为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 《于役志》中记录的大多都是欧阳修访问的新朋旧友 , 王慎中也说:“《于役志》 , 酒肉账簿也 。 ”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欧阳修在沿途的大多州县都有驻足 , 多则如在荆州徘徊长达一月 , 少则停留数日 , 其间在楚州停留的时候十七天与自己当年一同中第的进士时任楚州判官的田况日日形影不离 , 摆宴饮酒 , 游览当地 , 在荆州的一个月更是几乎天天宴请亲朋 , 或是下棋赏月或是观雨赏荷 , 据《于役志》所述 , 欧阳修前后共结交的朋友有姓名者多达五十四人 。
其中有曾今同在京做官的同僚 , 因为欧阳修在当时的名气比较大 , 欧阳修此行虽是被贬谪 , 但他的文章广负盛名 , 所以即使如此愿意与其交往的人有很多 , 在欧阳修启程之前 , 同僚好友都纷纷宴请为他践行 , 其中在路途上 , 他也广交知己 , 比如泗州的春卿、洪泽的李春裕 , 也有会见自己家的亲人比如在鄂州拜访了哥哥 , 赴任途中拜会亲友 , 结交知己 , 也不是欧阳修一人 , 而是当时的风俗 。分页标题
2沿途游览名胜 , 祭祀祈祷
《于役志》记载欧阳修一路上除了面见亲友 , 还游览名山胜水 , 祭祀神明 , 如:“五月乙巳次陈留 , 登萸庙 。 ” , 意思是五月乙巳在陈留驻足停留 , 前往萸庙祈求平安;又如:“六月庚戌 , 知州陈亚小饮魏公亭 , 看荷花 。 ”意为六月更戌和知州陈亚在魏公亭一边饮酒一边观赏荷花 , 而他在楚州和荆州驻足时日最久 , 也一定是遍访群山 , 游览胜地 。

博古论今|饮宴、游览、祭祀,跟着《于役志》马住宋朝官员的公务旅行攻略
本文插图
自古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 , 都有山水情节 , 子曰:“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 ”文人才子们游览名山所持的态度也与常人不同 , 普通人单纯为了游玩 , 而文人们大都是寄情山水 , 抒发自己心中仕途不顺的抑气 , 因而名山胜水一直得到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的青睐 。 结语:
宋代官员的公务旅行路途轻松且充满情趣 , 其间纵情山水 , 不曾有半点被贬谪的抑郁之情;《于役志》是我国历史上首篇正式官员旅行日记体游志 , 它对于当时在文人界的影响甚大 , 这类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了解当时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 。
参考文献:《于役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