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战国时期 , 群雄争霸 , 诸侯国间相互攻伐 , 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 魏国处于多战之地 , 诞生了无数经天纬地之人 , 如吴起、商鞅、孙膑等 , 然而这些人全都反戈到了别国了 , 在外交、军事上给魏国造成巨大损失 。
战国时期 , 魏国可谓是人才济济 , 尤为著名的是吴起、孙膑、商鞅、张仪、乐毅、范睢、信陵君 , 这些人刚开始都是为魏国效力 , 复杂的魏国环境使得这些人远走他国 , 纷纷投奔到魏国的敌国去 , 多数到了秦国 。
吴起在魏国创建了令六国畏惧的“魏武卒” , 还率军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地区 , 后来遭到丞相陷害 , 被迫流亡到楚国 , 到了楚国进行变法 , 使得楚国国力大增 , 对魏国构成极大威胁 。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本文插图
吴起在楚国变法
孙膑在魏国被庞涓陷害致残 , 后来逃到齐国受到重用 , 先后在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重创魏武卒 , 使得魏国国力大损 。
商鞅在魏国没有受到魏惠王重视 , 后来到了秦国帮助秦国进行变法 , 使得秦国位居七国之首 , 使得秦国在之后屡屡攻占魏国土地 。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本文插图
商鞅在秦国变法
张仪是魏国的贵族后裔 , 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 , 多次带兵攻取魏国土地 , 并且联合韩楚攻打魏国 , 使得魏国只好依附秦国 。
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首” , 他曾在军事上两次大败秦军 , 曾率军将秦军赶到函谷关 , 在窃符救赵后因为害怕魏王责怪 , 便在赵国居住十年之久 , 等到魏国被秦国攻打之际再次回到魏国 , 后来因为魏王听信谣言猜忌于他 , 使得信陵君沉迷酒色抑郁而终 , 十八年后魏国灭亡 。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本文插图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国有如此多的人才 , 为什么不能做到人尽其才 , 任由他们流落他国 , 成为自己的敌手 ,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其一: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
魏国的多数君主都是轻视人才 , 不懂如何运用人才 , 像商鞅这样的大才 , 被放置在一个小官上 , 无法发挥出他的作用 。 再者 , 魏国没有人才选拔和推荐机制 , 全凭当权者个人喜恶 , 无法真正得到有用的人 , 即使寻到有才能的人 , 也很容易被一些当权者视作威胁进行迫害 , 就如同孙膑一般 。 最后就是魏国的君主不能做到用人不疑 , 很容易被流言所左右 , 不能发挥出人才的作用 。
其二:国家战略和人才不匹配
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强盛并称霸的国家 , 然而自从马陵之战后便迅速衰败 , 国家逐渐被秦国蚕食 , 同时由于长期处于四战之地 , 诸侯环绕 , 很容易被其他诸侯围攻 , 注定了它的扩张道路艰难 , 后期更是奉行积极防御政策 。 然而魏国的人才对数是走的是扩张道路 , 国家战略和人才定位不一致 , 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仪商鞅这些人要离开 , 即使他们留在魏国 , 发挥出来的作用也是有限 。

孟子大大|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本文插图
魏国处于四战之地
其三:人才性格缺陷
有大才的人多少有些性格缺陷 , 像吴起杀妻弃母、商鞅滥杀无辜、张仪卖国求荣 , 这些人功利心过强 , 为了名利不择手段 , 让魏国君主和大臣很不待见 , 这也是他们不受到重视、容易受到猜忌的原因之一 。
人才很多 , 然而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需要方方面面的契合才行 。 这也就是魏国有人才 , 却无法留得住人的原因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