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午报|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 “接诉即办”快速为群众解难题



劳动午报|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 “接诉即办”快速为群众解难题
本文插图
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以下简称“《向前一步》栏目组”)通过城市管理者与普通百姓之间平等对话沟通的平台 , 开创了电视媒体深度参与政府工作的先河 。 促进了文物腾退、征收、拆迁、物业等多个问题的解决 。

劳动午报|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 “接诉即办”快速为群众解难题
本文插图
“为百姓办事”
《向前一步》栏目组被称为北京“接诉即办”的电视平台 , 做过棚户区、拆迁、促提升等选题 , 聚焦的都是北京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 。 这些都是关系到首都发展的大事儿 , 是老百姓最在乎的实事儿 。
为了快速解决群众呼声强烈的问题 , 《向前一步》栏目组在媒体时效上下功夫 , 将政务系统中的“接诉即办”“吹哨报道”快速处理机制纳入到节目制播流程里 。 栏目组加派了专人每天梳理网络舆情、接听热线、搜集民生消息 , 向上级领导一天一报 , 同时节目组还主动与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12345”热线合作 , 互通有无 。 对于群众意见大、反响强烈的急难问题 , 从拿到线索的那一刻起 , 快速前采、调查取证 , 对于条件成熟的选题加紧录制和播出 , 让问题落地有声 , 得到最及时的处理 。
如 , 播出的“20小时的管家风波” , 《向前一步》栏目组的采访人员自拿到线索后立即展开了调查前采工作 。 在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后 , 通过请示相关政府部门正准备一周后录制 。 可是没想到 , 就在采访人员拍摄时 , 新老两家物业公司与业主突然间发生了激烈冲突 , 形势一时难以控制 。 为了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 经过栏目组与东城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紧急协商 , 决定打破录制计划 。 当天通过紧急调配 , 各工种在短短3个小时内赶到富莱茵小区 , 最终通过长达11个小时的跨夜调解录制 , 矛盾双方握手言和 。 录制后一周 , 老物业完成全部交接手续 , 新物业正式入住富莱茵小区 。 从爆发冲突到问题得以解决 , 《向前一步》栏目组仅仅用了20个小时就解决了居民与物业公司长达8年来的积怨 。
截至目前 , 《向前一步》节目播出30期 , 在背街小巷治理中 , 推动了58条街巷完成整治 , 让342处违法建设得以拆除;在棚改征收项目中 , 推动了600多名未签约居民完成签约 , 惠及10万人的公共利益;在社区共治共建共享中 , 与居民携手共治 , 让780人坐上了崭新的电梯 , 300户居民解决了停车难题 。
“替政府说话”
《向前一步》栏目组在形式内容上除了“替百姓办事” , 还有一个重要核心是 “替政府说话” 。
一期节目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有效推动了沉疴治理 。 《向前一步》栏目组关于西城区华康里文物腾退的节目播出后 , 西城文委觉得节目做得好 , 政策讲的清 , 索性直接为《向前一步》节目设置了二维码 , 让腾退户扫码观看 , 以便了解“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刚性 。 谁承想 , 他们之后启动的3个文物腾退项目 , 在奖励期内签约率都达到了难以置信的100% 。 同样受益的还有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密云区鼓楼街道 , 通过《向前一步》节目的播出 , 明确了治理“拆墙打洞”的法律依据 , 通过运用这些依据 , 街道成功说服了80多户居民配合治理工作 。 一档电视节目 , 就这样成为了政府部门推进工作、改进方法、借鉴经验、解决问题的“敲门砖”“试金石” 。
《向前一步》栏目组塑造了一批可亲的基层干部形象 。 在做客《向前一步》节目录制现场的所有人中 , 最庞大的一个群体就是基层工作者 。 节目播出后 , 很多人都成为北京市民耳熟能详的“社区网红管家” 。 大家记住了“五鞠躬的朱科长” , 记住了“敬军礼的高主任” , 记住了“算错账的小赵” , 记住了“没空陪高三女儿过暑假的冯书记” , 记住了在现场“泣不成声的蒙古汉子颉科长” , 这些面孔就是北京老百姓心中“政府”的形象 , 他们给北京争了光 , 长了脸 。分页标题
【劳动午报|北京电视台《向前一步》栏目组: “接诉即办”快速为群众解难题】【集体简介】
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 , 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统筹下 , 推出的全国首档市民与公共领域对话的节目 。
《向前一步》收视率多次位列省级卫视同时段的首位 , 新媒体平台的粉丝量达到了7.5亿 , 视频的播放量突破了1亿次 , 节目被全国30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作为学习的资料 , 并在播出两个星期之后在国家广电总局全国广电系统视频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 , 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 两次被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 在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特别公益活动“2018中国电视年度掌声 嘘声”发布会上 , 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栏目荣获“年度掌声”称号 。
本报采访人员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