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零零后》创作谈:纪录片是生活的戏剧

如果说纪录片也有戏剧化故事,那是生活的戏剧、时间的戏剧
《零零后》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我们跟踪10余位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成长历程,连续拍摄了13年 。2017年,《零零后》电视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2019年,《零零后》电影版进入院线放映 。最近,《零零后》国际版在美国探索频道播出,引起国际纪录片界的积极反响 。国际纪录片协会前主席、导演哈里森·英格告诉我:“《零零后》让人真切体会到片中人物的感受,抓住了人性共通的东西 。”
【戏剧《零零后》创作谈:纪录片是生活的戏剧】这部纪录片开始于2006年一个偶然的泉滴,流经幼儿、少年、青年时代,汇成一条浪花奔腾的小河 。虽然谈不上惊涛骇浪,却时而水光晴和,时而阴云密布,甚至雷鸣电闪,涌动着成长的激情和力量 。在欢笑、哭泣、喧闹和孤独中,孩子们像禾苗一样拔节、抽穗、灌浆,从青涩走向成熟,未来的丰硕果实隐约可见 。
纪录片是一坛老酒,时光暴晒,生活发酵,思想提纯,美学酿造,贮藏着时间的滋味和人生的秘密 。与其说我们拍摄纪录片《零零后》,不如说我们带着摄影机陪伴孩子成长 。漫长的记录并不总像作品里那样激动人心,留在素材库里的镜头大多是琐碎、冗长甚至无聊的日常 。然而,就在这样的日常里偶然闪现一个个明亮的瞬间,多年之后与另一个细节猝然相遇,形成令人意外的戏剧情节 。比如,影片里池亦洋两次唱响国歌的场面 。在幼儿园,5岁的池亦洋带着一群男孩唱起国歌,直接切换15岁的池亦洋在国际橄榄球赛场上与队友高唱国歌 。面孔从稚嫩到成熟,从游乐到严肃,10年光阴划过,显影一位少年的成长历程 。
《零零后》也有戏剧化的故事,像池亦洋的棍子“大战”、柔柔与嘉阳的争吵、昊天和爸爸的互动等 。这些故事并非导演的构思,而是记录的结果 。对于纪录片来说,“捕捉”是一种关键能力 。把现实里的故事鲜活地、美学地捕捉下来,还原生活的质感,就会编织出动人的艺术情节 。如果说纪录片也有戏剧化故事,那是生活的戏剧、时间的戏剧 。
记录者有时像一位拾贝人,静静等待生活的海浪把贝壳带上沙滩,一旦发现就迅速捡拾,稍不留意贝壳又被带回大海,无影无踪 。纪录片正是由一个个珍贵的贝壳串成的项链 。一一是个恬静内秀的小姑娘,喜欢独处 。当老师劝她交朋友时,3岁的她宣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有权利这样” 。5岁的柔柔独自站在土丘上,脱口朗诵自己的诗歌:“风景风景,这是我最好的风景,我要呼吸风景” 。假如没有摄影机捕捉到这些镜头,也许我们将永远失去这些诗意的细节 。世易时移,这些童年的记忆也就沉淀在生活的河流里,连孩子自己也难以记取 。
拍摄《零零后》同时是思考教育的过程 。从电视版、电影版到国际版,《零零后》获得不少观众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积极反馈,一些家长、教师急切地跟我交流教育问题 。从语气的热切和探讨的深度,我明显感受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爱——爱的幸福、疼痛和思考 。13年跟踪,我们把人生镜头从特写拉到全景,观众会更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长的历程,看到成长中每一个节点的意义 。我们没有能力为观众提供一把打开所有问题之锁的钥匙 。事实上,这把钥匙并不存在 。但通过长时间跟踪观察,我们确信儿童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人格教育 。尊重孩子、陪伴孩子、观察孩子,才能找到最符合他/她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一项关于爱的事业,《零零后》是爱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
零零后一代正在成长,他们生长在新世纪,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既有中国文化根基,又面向世界、视野开阔 。我们的记录还将继续,非常期待看到他们长大成人的样子,看到他们崭新的人生路上将发生哪些令我们惊异的奇迹 。我相信,零零后一代将成为未来的文化大使,带给世界更为温暖的力量,让世界认识一个自信、健康、活力四射的中国 。分页标题
(作者为纪录片《零零后》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