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 , 社会、学校、家庭将越来越重的负担放在了孩子肩上 。 原本充满欢笑的游戏童年被越来越厚的作业本和课外辅导班所填满 。 而童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 而游戏作为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 , 儿童游戏就已经出现并流行起来 。 时至宋朝 ,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城市兴起 , 儿童游戏的形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发展 。 这种创新与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游戏的内容 , 更体现在游戏大众化、世俗化的趋势上面 。 让儿童得以快乐成长的不仅仅是游戏 , 更是一个社会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一、种类繁多:花样不断的宋代儿童游戏
在宋代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 , 儿童游戏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井喷期 , 儿童游戏花样繁多 , 可以大致划分为博弈、雅趣、竞技、节令四类 。
首先便是博弈类游戏 , 这不仅仅是一类儿童游戏 , 而是一类老少咸宜的大众娱乐方式 。 在《汉书·游侠传》中记载:“博 , 六博 。 弈 , 围棋也 。 ”故博弈也就是博戏与棋类游戏的统称 。 在宋代 , 流行的博戏种类繁多 , 有双陆、打马等许多种 。 宋代时 , 这种博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 , 也渐渐演变成了宋人于市井相赌的一种娱乐方式 , 而也涌现了许多“以博戏取人钱财者” 。
除了双陆、打马等 , 宋朝最为流行的一种博弈类游戏便是象棋 。 象棋这个周武王所创造的游戏 , 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 , 玩法与内涵也不断更新 , 到了北宋时期 , 象棋形成了横九路、纵十路 , 共计三十二枚棋子的固定制式 。 而象棋的流行与宋朝皇室有着很大关系 , 因为皇帝的偏爱 , 象棋早就风靡宋朝宫廷 , 随着皇室的爱好逐渐流传开来 , 民间下棋之风也逐渐兴盛 。 这项对年龄性别都没有严格要求的游戏深受宋朝儿童们的喜爱 。 宋代诗人刘镇就曾留下过《八岁女善棋》的诗描写八岁孩童下棋时的灵活多变与高超棋艺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第二便是雅趣类游戏 , 这类游戏的兴起与宋朝“重文”的政策有着巨大关系 。 在朝廷崇尚文雅的社会背景下 , 雅致闲逸的社会风气促使着雅趣类游戏的兴盛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灯谜游戏 , 这与宋人喜爱观灯的传统脱不开关系 。 灯谜从最开始的诗歌 , 到后来的猜地名、人名 , 花样百出 , 逐渐世俗化 , 这对于有着充足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 , 是一项十分乐于参加的娱乐游戏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还有便是投壶 , 投壶起初并是在宴饮中的一种娱乐游戏 。 宴席上的宾客依次将筹投入壶中 , 然后以投中多少定输赢 , 输的一方饮酒作罚 , 这显然并不适合儿童玩耍 , 但是随着历朝的不断改进 , 投壶这一游戏逐渐演变成了有着修身和娱乐双重功能的游戏 , 不仅适合成人的宴酣之乐 , 也能满足孩童的戏耍之需 。
第三竞技类游戏 , 这类游戏在宋代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 , 不仅有前朝数代积累之精华 , 也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其中较为流行的便是蹴鞠、捶丸、相扑、马球等 。 这些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 , 逐渐从帝王将相的贵族礼仪运动推广开来 , 成为民间娱乐运动 。 其中“马球”这种本在军营将校中流行的游戏也逐渐得到了孩童们的喜爱 。 宋朝有诗云:“银床踞坐倾盃乐 , 三个孩童打马毬 。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第四类节令类游戏是规模最大的一类游戏 , 主要是指元宵节、寒食节、清明、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里展开的游戏活动 。 宋朝社会的发展 , 让 歌舞升平的大规模庆贺成为了宋朝重大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在这其中便衍生出来了各种各样游戏 。 比如宋人在清明节时期的踏青 , 三月春光正好之际 , 放风筝、打秋千、斗百草、蹴鞠、打马球等活动便成了节日的必备品 。 到了南宋时期 , 江南水网密布 , 观龙舟、打水仗、弄潮、垂钓等游戏逐渐兴盛 , 而南宋孩童大多从小就学会了游泳 , 这些娱乐项目自然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二、空前繁荣:宋代儿童游戏的鼎盛时期
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十分明显的独特之处 ,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宋代儿童游戏也不例外 。 宋代儿童游戏的发展程度可以用空前繁荣来形容 , 其发展水平也远高于前代 。 首先便是宋代儿童游戏的种类与前朝相比 , 种类繁华、形式多样 。 相较于前代 , 宋代的政治环境相对较为宽松、社会也较为安定 , 且宋朝统治者也十分推崇、注重娱乐活动的进行与开展 , 精神上的享受是宋人的普遍追求 。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 各种商铺林立 , 各式各样的小玩具也不断出现 , 这也极大丰富了人们游戏的内容 , 极大地促进了儿童游戏的发展 。
除此之外 , 宋代儿童游戏对于前代的继承也是其兴盛的一个主要原因 , 例如狮子舞、骑竹马、放风筝、蹴鞠、象棋等 , 宋人将前代的游戏大量继承并进行改造 , 将许多游戏变得可以让孩童参与进来 , 使各种游戏趋于定型 , 不仅给当时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乐趣 , 也对明清时期的游戏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宋朝儿童游戏的大众化与世俗化趋势也是其一大特点 。 在崇文抑武的政策环境下 , 宋人越来越追求文雅 , 社会上文雅、清明的氛围逐渐形成 , 儿童游戏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 , 许多竞技性、对抗性的儿童游戏逐渐弱化 , 慢慢变得文艺性、娱乐性 。 比如蹴鞠运动 , 在唐时 , 蹴鞠采用双门制 , 以攻入对方球门为胜 , 到了宋朝却演变成“白打”的玩法 , 即以花样为评判胜负的标准 。 各种偏向竞技对抗的古代体育运动随着对抗性的不断减弱 , 便也意味着这些运动可以作为一种游戏为不同年龄、阶层、性别所接受 , 越来越呈现世俗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 三、玩物不丧志:宋代儿童游戏的意义《学记》有云:“故君子至于学也 , 藏焉修焉 , 息焉游焉”
人在童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要符合孩童身心发展规律 , 不仅仅要有正课的学习 , 也要有充足的课下游戏与玩耍时间 。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 , 宋代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兴盛是有着巨大意义的 , 不仅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 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儿童游戏的发展 , 首先带来的影响便是孩童身心上的娱乐感 。 虽然被称作“游戏” , 但是却也能让孩童在其中受到一定的教育 , 比如通过猜灯谜来锻炼思维、参与蹴鞠和水戏等来锻炼体魄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 儿童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 宋人就是在尊重孩童天性的基础上 , 不断鼓励与引导孩子自我发展 , 通过正确的游戏引导锻炼孩子体魄与思想观念 。 儿童贪玩的天性也可以在游戏中逐渐变得不骄不躁、沉着冷静 。 例如棋类游戏 , 便有效磨练了儿童的耐性 , 这种急需平常心的游戏形式可以让儿童在游戏中不断磨炼 。
其次 , 宋代儿童游戏的发展现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现状 ,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 在中华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 , 游戏文化也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又重要的组成部分 。 游戏不仅仅体现了文化 , 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 比如宋代儿童游戏对抗性的削弱便很好体现了哪个朝代崇尚文雅风气的社会氛围 。 而在斗草、骑竹马、傩戏、狮子舞等游戏于宋朝的独特形式中 , 也可以推断出宋人的日常生活与民风民俗 。分页标题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
本文插图
此外 , 宋代儿童游戏的发展也给宋朝各种风俗画、雕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以儿童游戏为题材的宋代画作大量存世便是这一作用的佐证 , 比如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百子嬉春图》 , 陈宗训的《蕉石婴戏图》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 除了绘画 , 宋代诗词也深受儿童游戏的影响 , 《舟中杂咏》、《欢村童戏溪上》等便是其中代表 。 结语
基于宋代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崇文抑武的社会环境 , 宋代儿童游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 许多传统游戏得以继承、新的游戏形式又层出不穷 , 游戏的整体发展 , 直接推动了儿童游戏的进步 。 这些游戏丰富了宋代儿童的日常生活 , 也充实了他们的头脑和精神世界 , 具有重要意义 。 儿童游戏还可以反映出宋代的文化和民风民俗 , 可以保存与传承文化 , 且儿童游戏中的玩具更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
如今社会虽然教育压力越来越大 , 但是学校与家长并不应该谈“玩”色变 , 而是应该分清主次的基础上 , 正确处理好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 虽然不能让孩子深深沉迷在游戏之中 , 但也请把儿童快乐的童年游戏还给他们 。
参考文献:
《宋史》
《东京梦华录》
【寻史大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宋代孩童“玩物不丧志”的童年】《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