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让人冷静的“离婚冷静期”

中国的第一部《民法典》规定 , 从2021年1月1日起 , 在中国协议离婚必须要经过一个“冷静期”——申请离婚后30天内如果有一方反悔 , 就可以撤销申请;并且 , 30天的冷静期过后 , 如果双方没有在30天内到场领证 , 那么也当做撤回离婚申请 。也就是说 , 在这60天里 , 只要一方有不同的意见 , 当初的协议离婚申请就无效了 。从人们在网上的留言讨论来看 , 大多是对离婚冷静期的反对和恐惧 。有人认为冷静期抬高了离婚门槛 , 使得被家暴的人更难离婚了 。但专家们说 , 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 , 而家暴通常需要诉讼离婚 , 不受冷静期影响 。还有人认为冷静期本质上干预了宪法规定的个人婚姻自由 。但专家们说 , 冷静期只能阻止冲动离婚的人 ,真正要离婚的人一个月后还是可以离婚的 。另外 , 在支持者看来 , 因为离婚会给夫妻双方和孩子都带来很负面的影响 , 所以提高离婚的门槛也是为了保护孩子、夫妻双方以及家庭的幸福 。除了这些直接的目的 , 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背后的真实用意——通过冷静期减低离婚率 , 来稳定家庭结构、提高生育率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 新增的离婚冷静期真的合理吗?对保护婚姻和稳定社会 , 离婚冷静期真的有效吗?“因为很多人冲动离婚 , 所以需要冷静期”的逻辑谬误白岩松的一段报道非常好地概括了很多支持者的观点:“这不是要限制离婚自由 , 而是现在越来越多有这种冲动地、轻率地决定要离婚的念头” 。另外 , 他还指出 , 离婚冷静期在过去几年已经进行了试点 , 所以现在才写进《民法典》中 。按照这个逻辑 , 冷静期的合理性至少应基于两个条件:1)很多人冲动离婚;2)冷静期试点的结果有效 , 具有普适性 。但从目前的公开报道来看 ,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说明有“很多人”冲动离婚 。蒋胜男引用《2016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指出 , “闪婚闪离、草率结婚离婚”的人数不足5% , 尽管这个数据也存在一定争议性 , 但“法律不应该用小部分人的情况来一刀切地对待整个想要离婚的群体” 。 其他的报道则试图通过证明“冷静期实测有效” , 来侧面证明冲动离婚的人很多 。例如 , 在2015年的一篇题为《离婚前先请专家来劝 , 这项服务将由政府买单》的文章里 , 苏州民政局工作人员称 , 2014年苏州离婚的16432对夫妻中 , 冲动型离婚的占了1/3以上 。但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员 , 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判断标准 , 来界定这些夫妻是否属于“冲动型离婚”呢?文章里只给出了一组数据试图佐证“冲动离婚率”之高:2014年苏州各区出动了专业婚姻家庭咨询师对1758对要离婚的夫妻进行了劝和 , 成功劝和了608对 , 成功率为34.6% 。 但是 , 这就可以说明1/3的人都是冲动离婚吗?类似的算法还发生在报道法院试行“离婚冷静期”的文章里——采访人员通过计算在法官筛选的16对夫妻中 , 10对夫妻在冷静期到期后 , 有5对取消了离婚诉讼 , 从而得到了“离婚冷静期使半数夫妻和好”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是极其没有根据的 , 它至少犯了两个常识性谬误:第一 , 被劝和或被要求冷静的夫妻都是经过筛选的 。也就是说 , 工作人员明白干预手段在他们身上可能更有效 , 所以最后得出的成功比例并不具备普适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在一所有10,000名学生的学校里 , 校长筛选了10位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进行奥数培训 , 最后有5人在奥数比赛中得到了满分 , 那么 , 这可以说明这所学校有50%的学生都是可以通过培训得到奥数满分的吗?其次 , 和解成功是怎样测量的?当下取消了离婚的要求 , 是否等于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再次提出离婚?另外 , 这些“和好” , 是否因为受到了胁迫或限制必须撤销离婚申请 , 并无从得知 。而撤销了离婚申请是否就等于“婚姻和家庭幸福得到了保障”?就像没有人会把切除癌细胞等同于病人完全康复 , 那么为什么可以把撤销离婚申请看成是夫妻和好、婚姻危机的解除?另外 , 眼尖的人也许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 苏州民政局的劝和成功比例是在专业婚姻咨询师的干预下得到的 , 而不是简单的“离婚冷静期” 。而过去真正的离婚冷静期只在一些地区的法院进行试点 , 也就是说成功的案例只来源于诉讼离婚 , 并不是协议离婚 。所以 , 这次的协议离婚冷静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到底在哪里?离婚 , 就等于“不幸福”吗?虽然网上的反对声如潮 , 但一定也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会支持离婚冷静期 。 而认为离婚比留在一段不幸的婚姻还要糟糕的人 , 也绝不在少数 。以至于无论是否了解别人的婚姻状况 , 很多人都会非常理直气壮地去劝和 , 甚至直接阻止别人离婚 。例如前几年报道过一位武汉市的婚姻登记员以网络故障、机器坏了等各种谎言来阻止前来登记离婚的夫妻 , 声称自己挽救了500多对濒临破裂的婚姻 。 她的行为还受到了表彰 , 被称为“最美红娘” 。这种行为直接反应了一种价值观下的现实——婚姻是社会身份的象征 , 是一个奖杯 。拥有这个奖杯 , 哪怕它有毒 , 也一定好过没有这个奖杯 。所以很多人会更关心是否离婚的那个结果 , 而不是别人为什么要离婚 , 和因为无法离婚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是 , 婚姻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 是夫妻每天呼吸着的环境 , 是他们的空气 。而糟糕的婚姻关系就像有害的空气 , 或快或慢地侵害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 旁观者没有资格去评判说“就算真的有毒 , 我觉得你们再忍一个月也没关系” 。
无法让人冷静的“离婚冷静期”分页标题
《最完美的离婚》如果双方有可能改善这个有害的生活环境 , 当然是很好的 , 也是很幸运的 。 可如果改变不了 , 尽快逃离才是更明智、更健康的选择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 , 糟糕的婚姻和心血管疾病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年纪越大 , 这个关系就越强烈(Liu & Waite, 2014) 。另一项研究也表明(Umberson, Williams, Powers, Liu & Needham, 2006)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对婚姻越不满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越糟糕 。也就是说 , 糟糕的婚姻不是一个“忍一忍”就会好的事情 , 它反而很有可能成为中老年人的健康隐患 。比起困在糟糕的婚姻中 , 更自由的离婚却可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项研究(Stevenson & Wolfers, 2006)在比较了美国各州离婚法律之后发现 , 在允许单方面结束婚姻关系的州 , 女性的自杀率会降低8~16% , 家暴会减少30% , 同时被伴侣杀害的女性人数也减少了10% 。不是每一个被家暴的人都有能力进行诉讼离婚的 , 很遗憾 , 我们的法律不但没有要为这些弱者提供便捷 , 反而在一条可能通往解放的路上再砌上了一堵墙 , 就好像他们受到的折磨、翻过的障碍 , 还不够多似的 。
无法让人冷静的“离婚冷静期”
詹青云微博旁观者常常无条件地反对夫妻离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也是杀伤力最大的理由——孩子 。至今仍有许多人认为 , 有“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 , 即使这个完整的家庭里有许多的矛盾、争吵、暴力和冷暴力 , 对孩子来说都好过一个“破碎”的家庭 。可是 , 对孩子成长有益的 , 并不是简单地由父亲和母亲组成的家庭的那个形象 , 而是这个家庭里营造的氛围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离婚对孩子会有长期的负面影响 , 但是 , 这个负面影响并不一定来自于离婚本身 , 这些离婚家庭中已经长期存在的冲突才是最主要原因(Zimet & Jacob, 2001) 。事实上 , 无论离婚与否 , 父母间的冲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是负面的(Emery, 1982) 。 更重要的是 , 比起已经离婚的家庭 , 有很多冲突且未离婚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反而更大(Amato & Keith, 1991) 。 而离婚后 , 随着父母的冲突下降 , 孩子的一些行为问题也会减少(Hetherington, Cox & Cox, 1982) 。
无法让人冷静的“离婚冷静期”
《婚姻故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 , 父母离婚并不是原罪 。 家长也不需要背负这样沉重的负担 , 而强行把自己困在不幸的婚姻中 。父母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学习如何理解情感 , 以及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最主要途径 。 但当父母自己深陷情绪和关系的泥沼时 , 又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呢?所以 , 无论是为了夫妻双方还是孩子 , 离婚都不见是一件坏事 , 它有时甚至可能是问题的解药 。抓错的药方 , 不变的结局大家都明白 , 把离婚冷静期写进法律 , 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家庭的幸福了 , 它还背负着让社会稳定 , 让人丁兴旺的重任 。近十几年来 , 中国不断升高的离婚率和下降的结婚率是明显的大趋势 。 特别是自2003年施行了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将离婚登记在1个月内办理改为当场拿到离婚证——之后 , 离婚率从03年的1.05‰一路飙升至18年的3.2‰ 。所以 , 关于是否能降低离婚率 ,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登记离婚难度增加 , 成功登记的人数就会降低 , 而只要我国的平均人口数不出现负增长 , 离婚率必然也会降低(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 。研究表明 , 韩国从2004年开始了离婚冷静期后 , 离婚率出现显著的下降(Lee, 2013) 。 基于此 , 我们的确可以很有信心地预测 , 未来数年内离婚率的数字会更“好看” 。但这会改变近些年下跌的结婚率的走势吗?未来结婚的主力军是80、90后 , 但他们也是“前浪”眼中拉高离婚率的主力军 。在几乎所有关于离婚率和冷静期的报道叙事中 , 80、90后的年轻人“被认为”是缺乏责任心和沟通理解能力的 , 是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感而冲动结婚的 , 所以才需要离婚冷静期来直接约束他们的“过分自由” 。
无法让人冷静的“离婚冷静期”
《最完美的离婚》按照这个逻辑 , 我们没有理由会认为在给婚姻的出口砌上一堵墙之后 , 只是“为了追求快感”的年轻人还会一头栽到婚姻里来 。 他们完全可以去用别的方式追求刺激和甜蜜 , 何必给自己添堵呢?同理 , 这样只顾自己享乐 , 毫无责任心的年轻一代人 , 更不会去想要生养小孩了 ,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预见生育率继续断崖式的下跌 , 没有小孩也没有伴侣的人将越来越多 , 老龄化社会也将加速到来 。所以 ,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提高生育率、结婚率来让社会更繁荣稳定的话 , 那么离婚冷静期作为解决方法 , 它的底层逻辑和输出结果恰恰是和这个目的相悖的 。所以 , 离婚冷静期更像是病急乱投医 , 找错了病根 , 还抓错了药 , 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 , 结局已经没有悬念 。当前浪们指责年轻人冲动、不负责任的同时 , 不妨想一想年轻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 , 面对的是怎样的未来 。要稳定家庭生活?可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 996甚至007都已经是工作常态 , 他们在家的时间都很难有了 , 拿什么去维护家庭生活?难道拿996辛苦工作赚到的钱来稳固家庭生活吗?且不说是否可以用钱来维护感情 , 就说在还完房贷、车贷之后 , 还有多少能去拿来增进夫妻感情?那不如生个小孩来增进夫妻关系 , 稳固家庭结构?那么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区房准备好了吗?就算砸重金买房了 , 学区突然变了怎么办?上了学之后 , 谁来从996中脱身给孩子辅导功课?而夫妻把全部精力和金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之后 , 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更稳固了吗?所以 , 现代社会面临的婚姻和生育问题 , 不是由年轻人本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 而是这个社会使得他们必须专注眼前得失 , 在不安和焦虑中自顾不暇 。当双休、年假、食堂、合格的社会保障、平等的教育等等社会福利 , 早已逐渐演变成“传说”的时候 , 我们不再是坐在一条船上共同划桨前进的人 , 而是一个个掉进海里 , 拼命扑腾只为不沉下去的人 。这样高压的生存方式 , 又如何寄希望于两个人可以一直保持手拉手的“扑腾”状态?所以 , 我们需要的是船 , 而不是在扑腾的时候 , 还把我们的手禁锢在一起的镣铐 。 来源:公众号看理想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