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

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丨施展札记17https://mp.weixin.qq.com/s/wfD6W3pN7oC8-wxZd-Yygw
施展: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

施展: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

施展: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

施展:为什么HK的地位无可替代
1、讨论HK问题 , 我会愿意先从预期问题谈起 。 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于预期 。 如果预期糟糕 , 则人们不会再投资 。 政治同样是一个管理预期的艺术 。 高超的国内政治 , 就是要把各种利益不同的群体整合起来 , 达成一种基于共识的秩序;这需要各种群体对于未来有稳定预期 , 能够期待一种“帕累托改进” 。 高超的国际政治 , 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中 , 能够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 , 以便形成对自己最有利的国际格局;这也需要能够让盟友形成稳定预期 , 愿意与自己合作 , 而不是让盟友提防自己随时变卦 。2、能够帮助人们形成稳定预期的 , 并不是诱人的经济回报 , 而是实在的法律规则 。 对预期而言 , 经济回报是“鱼” , 法律规则是“渔” 。 是否能获得“鱼” , 有着各种偶然性;一旦有了“渔” , 偶然性就大幅消除 。 国际政治层面的法律规则 , 载体之一就是各种国际条约 。3、法律规则是抽象条文 , 它的实际生命力如何 , 取决于政治上是否认真对待它 。 如果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对待国际条约 , 仅仅把它当作可以用来钻的空子 , 就是用“鱼”的思路来对待“渔” , 进而无法让其他国家对你的“渔”形成信任 , 最终吃亏的是自己 。 这也是我在前面的札记里反复讲国际上互信关系重要性的原因(回顾:为何不应说“有本事别买我口罩”?) , 是互信关系让法律规则/国际条约真的成为“渔” 。 甚至 , 在有互信关系的情况下 , 即便国际条约还没跟上 , 也能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事实上的深度合作关系 。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差不多就是这样 。4、再说回到内部的法律问题 , HK在中国内部有着独特性 , 是不可替代的 。 HK是中国境内唯一施行普通法(又称英美习惯法)的地区 , 与普通法体系相对的就是大陆法体系 , 欧洲的大陆国家、中国等等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 。 中国通过HK , 就有着一个与海洋世界形成无缝连接的接口 。 中国可以通过HK , 来影响国际资本市场 , 反过来也可以通过HK , 从国际资本市场汲取巨大的力量 , HK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时一个重要的借力打力的支点 。 虽然美国刚刚取消了HK的特殊贸易地位 , 但是HK在资本市场上的这种地位至少在名义上还存在 , 不过由于预期/信任遭遇严重侵蚀 , 这个地位也已经遭遇严重侵蚀了 。5、之所以HK的普通法传统如此重要 , 在于普通法和大陆法对经济的影响很不一样 。 普通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 要好过大陆法 。 所以 , 普通法地区的中小投资者 , 就更愿意自己去资本市场上冒险 。 而大陆法地区的中小投资者 , 则更愿意抱大腿 , 通过银行来理财 , 因为银行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更强 。6、以金融市场为例 , 在普通法地区 , 直接融资市场的效率 , 远远高于间接融资市场 , 大陆法地区正好反过来 。 直接融资市场就是股市、债市、期货市场等等 , 中小投资者个人直接买卖股票、债券、期货 , 进行投资理财 。 间接融资市场就是银行 , 中小投资者把钱存在银行 , 或者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 银行再代替中小投资者个人来进行投资理财 。 所以 , 世界上最重要的股市 , 都在普通法地区 , 比如纽约、伦敦、HK、新加坡 , 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也在普通法地区 。7、有些大陆法地区的股市规模也很大 , 比如东京证券交易所、欧洲证券交易所 , 规模大过HK证券交易所 , 但这是因为前两个股市所依托的本国经济规模大 , 并不是因为它们有能力从全球广泛吸纳资本 。 普通法地区的股市则可以从全球广泛吸纳资本 。 所以 , 普通法地区的资本市场更加活跃 , 市场深度更大 , 对于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也更大 。8、不同国家的商人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 , 如果各自的法律规定有冲突 , 双方也经常约定采用普通法 , 来保障合同的执行 。 几乎可以说 , 普通法体系就是规范整个海洋世界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逻辑 。9、因此 , HK具有一种重要的二元性 。 一方面 , 它是中国这个大陆法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另一方面 , 它又和整个海洋世界分享着同样的普通法秩序 。 这样一种二元属性使得HK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枢纽 , 其作用在中国内部独一无二 , 无可替代 。10、不能光看到深圳的GDP超越了HK , 就以为深圳可以取代HK 。 两个城市在经济意涵上有着质的差异 , 量的多少在质的差异面前 , 根本不重要 。 所谓的“中国想让哪里成为金融中心 , 哪里就能成为金融中心” , 基本上属于呓语 。11、HK的这种特殊地位 , 基于其普通法逻辑;而普通法的运转 , 又是基于大社会小政府的逻辑 , 以及背后的一整套生活方式 。 这些是大陆法地区感到很陌生的 , 却是必须意识到的一种质的差异 。 如果希望能够拥有HK这样一种接口 , 就需要尊重普通法的一系列法理逻辑 , 及其所依托的生活方式 。 否则的话 , 就得承担失去这个接口的代价 。12、在网络舆论中还能感受到 , 国人看待HK的时候 , 总还是有着一种深切的屈辱史观 , HK经常是被嵌入在一种单向度的殖民、屈辱的视角下来理解的 。 因此 , 在网络舆论中 , 很容易通过对英国人留在HK的普通法秩序的挑战 , 而获得一种扫除屈辱的快感 。 这种网络快感要付出很多代价 , 已如前述;快感所依托的屈辱史观 , 则值得进一步分析 。13、下面的讨论主要是在分析中国应改进的问题 , 这绝不是说其他国家没问题 。 但是过多指责别国意义不大 , 就好比做生意时遇到麻烦 , 好的管理层不会把精力放在指责竞争对手上 , 而是放在反思自己是否本应做得更好上 。 这种反思才能让自己真正地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至于对手的问题 , 如果真是问题 , 市场迟早会教它做人 。14、毋庸讳言 , 中国近代史上确有很多屈辱 , 但近代史还有着更加宏阔得多的面相 。 如果仅仅抱持屈辱史观 , 则这些面相都会被遮蔽掉 。15、一系列历史研究已经表明 , 在清代中期 , 中国人口过度膨胀 , 已经陷入一种“内卷化”困境 , 也就是说 , 劳动力过剩导致其过于便宜 , 从而无法内生性地出现技术跃迁 , 也就无法内生性地出现工业革命 。 过剩人口靠农业经济无法消化 , 但正因为人口过剩 , 又无法内生性地进入工业经济 , 这就进入一个死循环 , 似乎只剩剧烈的社会动荡引发人口剧减一途了 。16、突破死循环的办法也是有的 , 比如从外部引入新技术 , 进而激活出工业经济 , 推动中国历史演化至新的阶段 。 在当时 , 能够带来新技术的唯有西方 , 新技术的进入和贸易过程相伴随 。 中国是在西方枪炮胁迫下加入世界贸易的 , 这里面当然有屈辱 , 但是更要看到这个过程对于中国走出死循环的意义 。 这与任何参与方的好心或坏心都没关系 , 只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 , 恰当地理解到这一点 , 才能恰当地理解历史 , 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17、一旦加入世界贸易秩序 , 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变化会出现 。 过剩人口只有在封闭经济体的情况下才会导致“内卷化” , 一旦加入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 , 却会转为一种竞争优势 。 因为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后 , 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比较优势 , 过剩人口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上有着巨大优势 , 这也就打开了一种更宏阔的潜在可能性 。 这种潜在可能性如何现实化 , 还是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 “革命”也成为其现实化过程中难以绕开的一步;但毫无疑问 , 在与西方的历史互动过程当中 ,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 , 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第一步 。18、在这样一种新的视野之下 , 重新观照中国近代史 , 就会发现 , 屈辱毫无疑问是存在的 , 但是单向度的屈辱史观 , 实际上遮蔽了更加重要的历史面相 , 相当于用一个指头遮蔽了九个指头 。 这样一种遮蔽 , 使得我们无法恰当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也会严重地扭曲中国的国家目标的表达 , 以至于复仇成为目标 。 这是近年来网络上各种战狼式情绪的根本来源 。19、战狼式情绪对外就会表达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 这会让世界对中国充满疑虑 。 之前类似于用待出口的口罩擦脚这种战狼视频 , 传播到海外 , 其负面效应大过多少次的正面努力 。 其他国家不知道中国会如何使用自己的强大力量 , 不敢相信中国对于“渔”的承诺 , 只能看到中国对于“鱼”的诉求 。 中国的各种努力无法获得国际的信任 , 乃至被恶意解读 。 层层恶性循环展开 , 陷入了各国在信任关系上的“塔西佗陷阱” 。20、再次强调 , 其他国家当然也有问题 ,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反思 , 不是把精力放在指责竞争对手上 , 而是放在反思自己是否本应做得更好上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