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文|赵太黑
读历史、说历史 , 用历史 , 从历史中如何发掘你意想不到的视觉和价值 。
公元215年 , 秦朝大将蒙恬率领大秦精锐与匈奴骑兵展开对决 。 此时大秦刚刚一统天下 , 在蒙恬按照秦始皇的总体部署下 , 胜仗一个接着一个 , 并且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 , 匈奴曾经不可一世被打的抱头鼠窜 , 远遁大漠 。 按照正常预判 此刻蒙恬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把匈奴继续猛追不舍 , 然而却收到秦始皇的命令 , 转攻为守 。 数十万大军按照战国时代 , 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 , 在这上面继续开始修筑长城 , 从大西北的临洮一直到辽东 , 整条蜿蜒的长城开始出现在东方领域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本文插图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进行如此之大的转换呢?看似战机很有利 , 却发动全国财力人力去修长城呢?看完下边你就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治理能力和超越性的眼光 。
对付匈奴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 , 但是秦始皇时期的民众基础大部分是农民 , 加之统一六国已经造成大量军士伤亡 , 如果要继续大规模与匈奴开展作战 , 那么骑兵的的数量就要继续扩张 , 把平时不骑马的种地农夫变成骑兵 , 不只是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 还导致了他农耕立国基础的削弱 , 劳动力上已经再难以承受 。
而且就算经过数年培养了强大的骑兵 , 但是要输送到草原进行作战 , 粮草的运输和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开销 。 鉴于当时没有发达的道路 , 所有运输都是人条马扛 , 按照史书记载 , 从中原运送粮食大部分都消耗在了路上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本文插图
相对来看 , 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非常低廉 , 他们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 , 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 , 后勤补给也十分方便 。 因此秦始皇如果选用继续深入作战势必耗费大量收入和生产力 , 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战争 却最终会被高消耗的战争成本拖向深渊 。
而匈奴骑兵的游牧民族 , 在马背上来去自如 , 成本低 , 战争消耗低 , 却收效巨大 。
对比后来的汉武帝虽然对匈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 却不得不远奔长袭 , 耗费了大量财力 , 最终导致汉朝衰落。 包括大明的朱棣率大军五次攻打漠北 , 虽然把蒙古各部打的四处逃窜 , 却最终得不偿失 。 因此 , 秦始皇最初的设计就显示出了高超的经济眼光 , 不消耗 , 用一劳永逸的长城构建永久性的防御体系 , 将流动不定自己弱势的情况变成为固定的战场 , 因此这些游牧骑兵就无法再开始打一下就跑的套路 必须先要在长城一线与秦军干一架才行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本文插图
因此这个转换的防守攻略 , 让秦始皇的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 , 战略位置也不再被动 。 大秦的农业生产因此也开始走向平稳发展 , 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 。 而匈奴骑兵却因此远离了放牧草场 , 加之长城一带群山起伏 , 更增添了一道防护和屏障 。 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 , 匈奴骑兵就丝毫没有用武之地 , 往往是还没有抢到什么 , 就被秦军一顿暴打 。
有了长城的防御 , 秦军就不需要训练大规模骑兵部队 , 加之士兵本身就是农民 , 所以在防守之余还可以开展屯田 , 大力发展生产 。 因此秦始皇的战略眼光切实非同一般 , 他的防守策略从经济角度来看 , 俭省了经济压力 , 从长远来看更是一笔巨大财富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此后的各朝各代 , 只要有条件、有需要 , 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 比如明朝成化年间 , 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 , 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 。 大臣们算了一笔账 , 如果征集5万劳工 , 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 , 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人侵者 , 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 , 总计耗银近10万两 。 成本高低目了然 。 而且 , 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 , 获得一定的粮食 , 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 。 于是 , 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 , 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 , 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 因此 , 明朝修长城 , 也是因为朱棣多次远征大漠后才恍然得出的结果 , 这才认识到 , 秦始皇确实不知道比他高明多少倍 。

历史大波澜|原创 蒙恬横扫匈奴,为何关键时刻要求收兵筑长城?学者:秦始皇太精明
本文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