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制造业:一场期待已久的风云际会

5月28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民法典的出台 , 不仅是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 也将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媒体在强调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时 , 纷纷用新时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来形容 。实际上 , 民法典的身影不仅出现在涵盖个人权利的社会生活里 , 也同样存在于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社会生产中 。
为了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 学界和产业界一直有“制定制造业促进法”的呼声 。此次通过的民法典虽无“制造”之名 , 却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
民法典的“物权编”是确定各类型财产产权归属的直接依据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 , 无论机器设备还是制成品 , 都是民法上的“物” 。“物权编”起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 从法律上保障制造企业安心生产制造 , “劳有所获” 。
民法典的“合同编”则从“动态”角度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背后一系列的要素——人员、技术、资本、数据、物流等 , 这些要素的流动是实体经济内生循环的基础 , 支撑了制造业的整体进步 。在一个法治的社会 , “合同编”明确了商品经济交易的各个环节和程序 , 保障了制造业要素自由而有序地流动 。
看似只与个人有关的“人格权编”同样对制造业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传统制造业赋能 , 但技术的发展不能成为“脱缰野马” , 需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合理约束 。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 , “人格权编”相对清晰地在自然人类和拟制智能主体、个人隐私和数据挖掘等层面划定了界限 , 使新兴技术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至于误伤社会公民的人格利益 。
产业的发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 难免面临磕磕碰碰 。企业的关键技术人员离职后可能违反竞业禁止协定 , 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商业秘密可能会被泄露 , 竞争对手可能污蔑企业声誉和产品性能 , 生产制造设备可能遭到毁损 , 等等 。当一些人为的“磕磕碰碰”给实体经济造成损害时 , “侵权责任编”便会站出来 , 为受侵害的制造业企业寻求救济 。
无论国内国外 , 许多伟大的制造业企业历经百年而不倒 。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手工作坊 , 虽不显眼 , 却很可能是某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中小企业的治理模式未必完整健全 , 当公司的重要股东婚变或离世时 , 会给企业的股权结构带来变数 。“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能够帮助企业尽量隔绝股东人身关系变化导致的动荡 , 使企业继续成长 。
【民法典与制造业:一场期待已久的风云际会】 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变化太快 , 许多颠覆性的技术会对法律制度供给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当民法典各分编无法以具体条文的形式给予解决方案时 , “总则编”则会从抽象的民法原则出发 , 衍生出可以适当解决现实发展问题的民法解释 。
当今世界 ,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 各国都纷纷强基固本 , 引导本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的民法典躬逢盛世 , 破空而出 , 将会与“中国制造”共同演绎出一场风云际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