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美发达国家独大 , 强者愈强
目前全球射频前端市场总规模稳定增加 , 且集中度较高 , 前四大厂商几乎占据着85%市场 , 领先的厂商均是日美发达国家企业 , 分别是Skywork、Qorvo、AVAGO和muRata 。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全球射频前端市场增长及份额
除此之外 , 全球射频公司还在不断的进行整合演变 。 不断可扩展技术、产品及市场渠道 , 进行有机结合 。 强强联合 , 强者俞强 。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全球射频公司整合演变一览美国三大射频巨头:Qorvo、Avago、Skywork
Qorvo利用收购 , 拓宽产品线
Qorvo是2015年由RFMD和TriQuint两家公司合并而成立一家RF厂商 。 两家公司合并后的Qorvo完成了天线、功率放大器芯片、滤波器和射频开关的全产业线布局 。 公司主要包括两个部门 , 移动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和国防产品 。 这两个部门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射频与通信 , 其中射频技术是Qorvo专注的领域 。
自Qorvo成立后 , 公司就进行了多次并购 , 来扩大其产品线 。 在这个过程当中 , Qorvo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 , 首先针对物联网领域进行了布局——2016年4月 , Qorvo宣布收购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Green Peak , 此次收购让Qorvo得以扩展RF解决方案和系统芯片 (SoC) , 为其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当时间进入到2019年以后 , 5G的发展开始被业界所关注 。 而Qorvo因有Sub-6G和mmWave技术 , 被业界看好其在5G时代的发展 。 乘着5G的东风 , Qorvo也在2019年进行了多次收购 。 在这几宗收购当中 , 我们不仅看到了Qorvo不仅仅在丰富射频产品线 , 也在积极扩展非射频产品的业务 。
在非射频产品线中 , Qorvo收购 Active-Semi International当属典型的案例 。 Active-Semi是电源管理和智能电机驱动IC市场的新兴领导者 , 并不属于Qorvo常规经营范畴 , Qorvo为什么会青睐于此?对此 , Qorvo方面曾表示 , 收购后 , Active-Semi将成为 Qorvo 基础设施与国防产品 (IDP) 部门的一部分 。 而电源管理在Qorvo所专注的IDP(包括5G基站、国防有源相控阵、汽车和物联网)市场的营收贡献将会越来越多 , 这是Active-Semi吸引Qorvo兴趣的原因之一 。 此外 ,Active-Semi的电源管理芯片在运动相机市场拿下大概50%的市占 , 在固态硬盘中的份额也介乎20%到25%之间 , 电机产品也和全球领先的大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 更重要的一点 , Active-Semi在攻克这些市场的期间 , 还积累起了开辟更多新兴市场的技术基础 , 也成为了Active-Semi赢得Qorvo青睐的加分项 。 Larry Blackledge 在Active-Semi被Qorvo收购时曾表示:“Active-Semi 的可编程模拟功率解决方案与 Qorvo 的领先产品和技术组合的强强联手会带来大量机会 , 使公司可以增加营收 , 开发更高集成度的系统解决方案 , 进军 5G 基础设施等新的高增长市场 。 ”
六个月后 , Qorvo方面再次传出收购消息 。 据悉 , Qorvo本次收购了高性能RF MEMS天线调谐应用技术供应商 Cavendish Kinetics 。 对此 , Qorvo表示 , 收购完成后 , CK团队将推动RF MEMS技术应用于Qorvo的全部产品线 , 并将该技术转变为能针对移动设备和其他市场进行大规模制造 。
近日 , 根据Qorvo最新季度的财报显示 , Qorvo已就收购Decawave和Custom MMIC达成明确协议 , 公司表示将斥资5亿美元收购这两家公司 。 其中 , Decawave主要专注于研发一种提供超宽带(UWB)无线技术的低功耗芯片 , 其可以识别室内任何物体的特定位置 。 UWB芯片被苹果应用于其iPhone11 , 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中 。 另外 , 也有消息显示 , 华为也计划将UWB芯片用于其手机当中 。 种种迹象表明 , 未来围绕着UWB芯片将会为手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 众所周知 , 移动设备是Qorvo营收来源很重要的一部分 , 此时 , Qorvo选择收购拥有一流UWB技术的企业也是一种能够快速进入到UWB领域的方式 。 通过布局UWB技术 , Qorvo也可将UWB技术与其此前收购的物联网相关技术相结合 , 从而迸发出更大的影响力 。分页标题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Avago射频产品正走向边缘化
在半导体行业当中 , 提到收购能手 , 就不得不提到现如今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五的企业——Broadcom 。 现在的Broadcom是Avago于2015年斥资37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的Broadcom Corp BRCM.O , 后更名为Broadcom Limited 。
射频芯片作为Avago的原始业务之一 , 却在Broadcom中走向边缘化 。 根据外媒消息 , Broadcom正在考虑出售其无线芯片业务 , 目前Broadcom正在与瑞士信贷合作 , 为其射频部门寻找买家 。 据悉 , Broadcom此次计划出售的RF部门属于无线业务的一部分 , 但在 2019 Q4的财报电话会议中 , Broadcom CEO 陈福阳表示 , 博通的无线芯片业务是独立运营的 。 公司表示 , 目前该业务已被划为核心半导体业务之外的业务 。
通过整合以上信息 , 有市场认为 , Broadcom的重心将开始由半导体转向软件 。 而通过Broadcom自2018年以来的收购情况来看 , Broadcom的确已经在软件业务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收购——2018年7月 , Broadcom以189亿美元现金收购软件公司CA Technologies 。 2019年8月 , Broadcom宣布以107亿美元收购杀毒软件厂商赛门铁克的企业安全业务 。
即便Broadcom正在试图拓展其软件方面的实力 , 并有意向出售其射频业务 , 但其射频产品却仍然被业界所认可 。 近日 , Broadcom表示 , 公司已经与苹果签署了两份多年合作协议 , 称其部件将出现在苹果产品中 。 据悉 , 这两宗交易是去年夏天博通披露的射频芯片供应协议的补充 。 Broadcom公司表示 , 两家公司新的协议以及此前披露的其他合同将为该公司带来总计150亿美元的收入 。 由此可见 , 其射频业务的强劲实力 。
Skyworks的孤军奋战
相对于Qorvo与Broadcom而言 , Skyworks方面则鲜有买卖消息 , 可以说这家公司一直都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 。 这家成立于1962年的企业致力于开发用于射频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半导体 。 据其例年财报显示 , 在2011至2019年中 , Skyworks的移动业务收入从11亿增长到23亿左右 , 年化增长率为9.2%;非移动业务收入从2.84亿增长到11亿以上 , 年化增长率为19% 。 非移动业务增速明显高于移动业务 。 但Skyworks客户集中度较高 , 其产品大部分销售给苹果公司——根据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 , 苹果公司在2018财年占其总营收比重为47% , 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 。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除苹果以外 , Skyworks也是多家本土手机厂商的射频供应商 。 受惠于中国手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的成长 , 也为Skyworks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 据相关数据显示 , Skyworks营收来源最大的消费地区为美国 , 第二大消费地区则是中国大陆 , 2018财年占比25.4% , 2019财年上半年为22.1% 。
同时 , 万物互联的趋势也让射频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器件 。 根据近期5G Americas与推出的5G白皮书指出 , 蜂巢式物联网正成为广域物联网应用的首选技术;同时爱立信(Ericssion)2019年移动性报告中亦表示 , 蜂巢式连接的IoT装置预计将从2018年的10亿台成长至2024年的41亿台 , 复合年成长率为27% 。 其中LTE-M/NB-IoT(大规模物联网)预计将占其中的45% , 远高于2018的数量 。 在这种趋势下 , Skyworks在“触网”时并没有选择收购 , 而是通过合作的来进行布局 。 今年一月 , Skyworks与Sequans联手于2020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展上展示新品 , 有意布局NB-IoT/LTE-M市场 。 有媒体报道称 , 本次Skyworks与Sequans的技术合作 , 将使大规模物联网的布建加速 , 连带提高5G应用 。
此外 , 也有国外相关报道认为 , Skyworks将是即将推出的5G的主要受益者 , 它已经从最初推出的5G移动网络和支持它的基础设施中发现了新的动力 。 这也是Skywork能够在射频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一大亮点 。 根据华为发布的全球产业展望预测 , 到2025年 , 全球将部署650万5G基站 , 由于5G基站频段高 , 覆盖半径小 , 传播性能弱 , 需要更多小基站来实现室内室外场景的全面覆盖 , 预计5G时代小基站的规模将数倍于宏基站 。 Skyworks所拥有的4G/5GSmallCell和Massive-MIMO基站解决方案 , 将在未来非移动端5G业务中发挥潜力 , 因此 , 也被业界所看好 。分页标题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射频前端全球五大供应厂商国产射频PA的真实市场现状
国内射频PA三大市场:手机市场、WIFI市场、基站市场 。 根据法国调研机构Yole统计 , 手机PA市场约占65% , WIFI PA市场约占20% , 基站市场约占10% , 其他为5% 。
手机PA市场现状:
要了解射频PA的真实市场需求现状 , 我们需要从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和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来分析 。
国产手机射频PA分为:2G PA、3G PA、4G PA、5G PA 。
2020年 , 全球2G手机预估为3亿部 , 采用国产2G PA , 其中昂瑞微占60%以上;3G手机预估为5000万部 , 国内市场基本为零 , 3G PA主要是昂瑞微和Qorvo;4G手机预测为9.5亿部 , 其中大约6亿部来自中国 , 4G PA的需求大约为50KK/M , 假定SKY、Qorvo和高通PA分走50%的份额 , 国产射频PA厂家的机会是25KK/M , 国内有Vanchip、慧智微、展锐、飞骧、锐石创芯、昂瑞微等厂商提供4G PA , 其中一家占10KK/M以上 。
华为海思手机射频PA具体出货数据未知 , 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
据高盛最新的一份报告预测显示 , 2020年全球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2亿部 。 2020年出货的2亿部5G手机都会采用国外5G PA , 设计工作已完成或者即将完成 。 国内5G PA从样品到量产交货需要时间 , 真正的机会要等到2021年 。
国产手机射频PA有没有机会 , 与Skyworks暂时停产无关 , 能替代的 , 已经替代 , 不能替代的 , 缺货也很难替代 , 何况还有Qorvo 。 此外 , 需求大幅下滑 , 之前的备货应该可以满足市场供货需求 。 从下面的国内外手机出货数据和预测就可以看出 。
WIFI PA市场现状:
根据Yole和多方的数据统计结果 , WIFI PA市场规模约为手机PA市场规模的三分之一 。
Yole之前预测 , 手机射频前端市场将从2017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50亿美元 , 迎来14%的高速增长 。 其中PA , 将会从2017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70亿美元 , 年增长率7% 。
Yole之前应该没有想到中国手机射频PA会进展那么快 , 中国手机射频PA厂家会有那么多 , 价格竞争会有那么激烈 , 价格直接砍一半 。 如果Yole重新统计 , 全球手机射频PA年销售额至少会降到40亿美金 。
推算下来 , WIFI PA/FEM的市场规模约10亿美金是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 这是一个小众市场吗?
通过WIFI PA全年砷化镓晶圆消耗量统计 , 再乘以一片6寸晶圆上平均DIE颗数 , 得到的结果是约15亿颗/年 。 随着WIFI6的到来 , 这个数量还会上升 , 但国产WIFI PA的兴起 , 导致产品均价会大幅下降 。
WIFI PA/FEM正在经历国产替代的过程 , 只要不是终端客户指定 , 新项目上基本上都会首选国产芯片 , 包括台湾立积 , 这也是立积Q3/Q4上市财报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 。 2019年立积受惠华为等客户802.11ac FEM网通产品拉货稳定增加 , 营收6.48亿元人民币(非WIFI射频产品占10%) , 毛利率35.8% 。 随着华为WIFI6路由器量产提货 , 立积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1.96亿人民币 , 同比上年季度增长95% 。
到目前为止 , 国产WIFI PA/FEM的市占率不超过10% , 包括台湾立积 。 最新统计 , 国内做WIFI PA/FEM的公司已达13家 。
基站PA市场现状:
基站PA分GaN PA、LDMOS PA、GaAs PA , 这些产品长期被国外厂家所垄断 , 近些年国内公司也开始研发 , 真正批量出货的很少 。
GaN PA和LDMOS PA的主要厂家:NXP、日本住友、Amploen、Qorvo 。
GaAs PA的主要厂家:Skyworks、Qorvo、高通 。 行业专家介绍 , GaAs PA用于小功率基站 , 以2W为主 , 4W的GaAs PA很难支持100MHZ带宽 。 现在2W的GaAs PA已经有很多国内公司在做了 , 竞争也会很激烈 。
目前 , 基站PA主要采用LDMOS PA , 但是LDMOS技术适用于低频段 , 在高频段领域存在局限性 。 行业人指出 , 5G基站GaN PA将成为主流技术 , GaN PA能较好的适用于大规模MIMO技术 。 根据Yole预测 , 2023年基站PA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7亿美金 。 国产射频芯片与国外差距 分页标题

传感器专家网|卡脖子技术之射频芯片器件:国产尴尬何时终结?
本文插图
国产射频前端芯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但也要看到差距 , 这种差距将长期存在 。
有人问 , 国产射频前端芯片什么时候可以追上国外;我说10年 , 也有人说20年 。 什么时候国内射频芯片公司可以自己定义主流产品了 , 那时就可以说已追上或者超越国外公司 。
在有些射频前端芯片方面 , 我们已经追上国外 。 在主流射频前端芯片方面 , 国产射频芯片公司差距明显 , 革命尚未成功 , 同志仍需努力 。
国产手机PA的差距:
2G PA:各方面性能都不输国外产品 , 成本更低 。 国外公司2G PA基本上不再供货了 。
3G PA:整体性能不输国外产品 , 成本更低 。 国内厂家有昂瑞微 , 展锐、飞骧;国外主要是Qorvo CMOS 3G PA 。
4G PA:分两档 , 中功率4G PA和高功率4G PA , 国产中功率4G PA与国外产品基本上不相上下了 , 成本和价格上都有优势 , 能替换的都已经替换了 。 国产高功率4G PA , 整体性能上还是有点差距的 , 但也能满足手机客户的需求 , 最后取决手机客户是否对性能有极致追求 。
5G PA:国内产品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 SKY和Qorvo在去年已经量产交货 , 国内公司今年才开始有样品 。 根据以往的经验 , SKY和Qorvo在年底会推出下一代5G PA产品 , 国内公司又要开始下一波的跟进 。
为了摆脱国产射频芯片公司的跟进 , SKY和Qorvo有三种方式:
不断地更改PIN脚定义 , 改进一些小功能 , 其实也是大同小异 , 以先入为主的方式 , 让跟进者没法直接替换 。 国内厂家要跟进量产 , 需要一年以后 。
创建很多产品型号 , 通过芯片版图改变一下PIN脚位置 , 变成同样功能的产品有不同的型号 , 不同的客户推不同的型号 , 让国内公司不知道跟哪一个?感谢MTK , 在手机上结束了这一做法 , 统一PIN定义 , 让国产射频PA缩短了差距 。
在手机PA上 , SKY和Qorvo只有一种做法 , 保持先进性、保持产品的复杂性、保持产品定义主导权 。
记得10年前 , 国产2G PA在客户端量产交货 , 8年前国产3G PA也开始出货 。 眼看着跟上了 , 最后还是没跟上 。
国产WIFI PA/FEM的差距:
WIFI 4 PA/FEM:国内中功率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 整体性能上也已经不差于SKY和Qorvo 。 完全可以替代 , 但也要说明一下 , 这已经是SKY、Qorvo公司10年前的产品了 。 高功率产品 , 跟SKY和Qorvo还是有点差距 。
WIFI 5 PA/FEM:国内很多公司都在做这个产品 , 能做好的公司不多 , 康希5.8G中功率FEM性能上国内做的最好 。 产品也分中功率和高功率 , 国内高功率FEM与SKY和Qorvo差距明显 。
WIFI 6 FEM:当前是热点 , 很多射频前端芯片公司纷纷加入这个赛道 。 WIFI6给射频前端带来了更多机会 , 也带来了更多竞争 。 WIFI6 FEM同样分中功率和高功率 , 国产WIFI6中功率已经出来 , 国产高功率WIFI6 FEM估计要到明年 。 SKY和Qorvo高功率WIFI6 FEM在2018年就已经面世 , 预估国内产品的差距至少是3年 。
WIFI 7 FEM:SKY在客户端已经可以提供样品了 。
WIFI PA/FEM有个好处 , 是个长尾产品 。 只要做的好 , 性价比高 , 市场一直存在 。 要跟随SKY , 也很有难度 , 同样类型的WIFI6 FEM , SKY有330、331、333、337、340 , 国内公司怎么跟?
国产射频开关和LNA的差距:
射频开关:射频开关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发展 , 工艺都是采用SOI , 频率支持不是问题 , 分GPIO和MIPI接口 。 卓胜微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频开关公司 , 国内射频开关 , 性能好 , 成本和价格更好 。 我也分析了一下 , 市场价格在0.1USD以下的产品 , SKY和Qorvo都没有什么兴趣去继续优化 , 做完就结束 。
射频Tuner:这个产品还是由国外公司领先和主导 , 主要厂家:SONY、SKY、Qorvo 。 Tuner分为三级:耐压40V、60V、80V 。 耐压40V和60V , 国内射频芯片公司基本上都能做 , 但80V还有难度 , 也有听说卓胜微已经做出来 。 据了解 , 耐压80V已经满足5G手机应用 , 对技术上没有进一步的要求 。 市场上的Tuner主要为SP2T、SP4T、DPDT、3P3T 。分页标题
GPS/LTE/WIFI LNA:LNA是国内射频芯片公司主导的市场 。 技术上 , 已经没有问题;工艺上 , 已经很成熟 , 人才上 , 已经很充足 。 但国内公司不太关注高性能的LNA , 这跟国内市场有关系 , 大家只关注量大的产品 。
如果要说差距 , 滤波器的差距与国外是最大的 。 国产滤波器的追赶需要时间和投入 。
文章来源:itt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