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
5月30日凌晨 , 一声巨响打破了西昌山谷中的宁静 , 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呼啸而出 , 直刺苍穹 , 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2颗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
文章图片

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主要用于在轨开展新型对地观测技术试验 。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2次飞行 。郭文彬 摄
“强”:“三个首次”让火箭适应性更强
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运载火箭 , 可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 从2015年9月首飞开始 , 长十一火箭九战九捷 , 成功将39颗卫星送入太空 。
【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与以往的发射任务相比 , 此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三个突破 。 ”长十一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介绍 , 这三个突破分别是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火箭发射任务 , 首次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 , 首次采用全新信息化发射平台实施发射 。
继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陆上发射和山东海阳的海上发射之后 , 此次长十一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 , 充分利用新发射场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的优势 , 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合练和首飞任务 , 充分验证了运载火箭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
据彭昆雅介绍 , 与此前1.6米直径的整流罩相比 , 此次任务首次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 , 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间 , 更好满足多星发射需求 。 本次发射的2颗卫星采用串联布局 , 首次在固体运载火箭上设计了内支撑结构 , 将整流罩隔离出“loft结构” , 能够为卫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搭乘体验” 。
“此次发射充分验证了长十一火箭对发射任务的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的能力 , 未来火箭还将持续增强海、陆全域发射能力 , 将长十一火箭打造为国内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 。 ”彭昆雅说 。
“快”:履约周期压缩到5个多月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 , 长十一火箭有“快响利箭”的美称 。 火箭研发团队在不断总结发射经验 , 不断自我革新 , 使“快箭”越来越快 。
以往 , 长十一火箭发射任务的履约周期至少需要七八个月甚至1年 , 而现在在极限情况下 , 一发火箭从论证可行性到实施发射只用五个多月 。
“这得益于型号队伍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固体运载火箭的去任务化管理和并行设计思路 。 ”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说 , 该型火箭研制团队在火箭箭体总装去任务化基础上 , 实现了飞控软件的去任务化 。
此外 , 型号队伍还针对星箭接口以及卫星支架设计等关键任务短线实行了并行化集成设计 。 光是卫星支架便可缩短大约三分之一的准备周期 。
“另外 , 长十一火箭的总装测试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 总装厂创新了管理模式 , 7个人25天就能完成一发火箭的总装 , 10天就能完成出厂测试 。 ”金鑫表示 , 这也为今后长十一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奠定了基础;履约周期越短 , 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就越强 。
“稳”:新火箭面向未来发射市场
未来 , 研制队伍还将在长十一火箭现有基础上 , 研制运载能力达2吨的长征十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 。 “运载能力越大 , 每单位重量有效载荷进入空间的成本就越低 , 火箭的经济性就越好 。 ”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说 。
届时 , 火箭的发射价格仅相当于国际主流发射价格的三分之一 , 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优势 , 能为各类型载荷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 为中国长征火箭开拓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 。分页标题
李同玉告诉采访人员 , 研制队伍在主载荷有剩余运载能力的情况下 , 开发了搭载服务 。 从2018年第三次发射开始 , 长十一火箭就采取“专车、拼车”等模式 , 满足小卫星多样化的发射需求 。 今年下半年 , 长十一火箭还将在陆地发射场和海上实施多次发射任务 。
“后续 , 我们希望把火箭的运载能力做得更大 , 为未来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为进一步提高运载火箭的经济性奠定基础 。 ”李同玉说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