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几百年来 , 喜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人一直大有人在 。 很多伟大的人物也会特别关注 , 甚至去精研细读 。 现代企业管理的精英们 , 通过古典名著深悟中国文化精髓 , 能够从中获得企业管理的借鉴和警示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与军事题材的鸿篇巨著 , 其中蕴含的管理知识不胜枚举 。 当我们谈到《三国演义》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时 , 心中不免有一些感慨 , 在当前企业管理中 , 《三国演义》中的情景随处可见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企业管理之道 , 以经营发展为根本 , 而经营发展则以人为基础 。 在企业管理中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就是人才的选拔、使用和管理的策略应用 。 《三国演义》中的人才管理 , 能够带给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足以让人为之惊叹 。
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曾经感叹:“人才莫盛于三国 , 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 故得众力相扶 , 以成鼎足之势 。 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 , 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 , 刘备以性情相契 , 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 ”
可以说 , 三国的君主选人用人的方式不尽相同 , 却都能够形成人才聚集的良好氛围 。 但是 , 从企业人才管理和使用的角度衡量 , 《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奸雄”曹操和“武侯”诸葛亮 ,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都有败笔 , 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警醒的作用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曹操在政治上非常成功 , 这与他重视人才的策略息息相关 。 “山不厌高 , 海不厌深 。 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一首《短歌行》 , 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 唯才是举的坚定决心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唯才是举”的原则之下 , 曹操的人才管理有得有失 。
《三国演义》中 , 曹操识才用才的能力和效果 , 远远超过刘备和孙权 。 小说用很多的细节 , 形象地描述了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宏才伟略 。 在罗贯中的笔下 , 曹操善于慧眼识才 , 并极力争取和笼络人才 , 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智慧与心胸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曹操麾下群英荟萃 。
书中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当时已贵为丞相的曹操之识才、惜才和重才之心跃然纸上,让曹操的形象焕发出一种动人的人格力量 。 其次,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不求全责备 。
不拘一格 。 身为普通士兵的于禁、乐进 , 曾为俘虏的张辽、徐晃 , 降后复反、反后再降的张绣、贾诩 , 曾经欺骗曹操毕谌、魏钟等人 , 都被曹操提拔重用 , 或成为一代名将 , 或成为一时能臣 , 为魏武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
礼贤下士 。 官渡之战期间 , 袁绍的谋士许攸因不受重用 , 转投曹操 , 闻言曹操大喜过望 , “不及穿履 , 跣足出迎”“遥见许攸 , 抚掌欢笑 , 携手共入”后来用许攸之计大破袁绍 , 在官渡之战这场决定北方归属的大战中获得全胜 。
爱才惜才 。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的曹操 , 为魏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 而爱才惜才的曹操也颇有手段 。 所以才有了汉寿亭侯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 , 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不能“唯才是用” , 成为曹操人才战略的诟病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人非圣贤孰能无误 。 曹操在人才的使用上 , 也有失误和败笔 。 “唯才是举”让曹操麾下群英荟萃 , 但是由于曹操“生性多疑”的奸雄品质 , 未能完全做到“唯才是用” , 因此损失了很多人才 。
用人唯亲 。 在曹操手下 , 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数不胜数 , 很多是他“唯才是举”的结果 , 但是能够独领一军的人却为数不多 , 不是他们没有帅才 , 而是曹操由于多疑 , 更多的时候只敢任用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家族之人 , 也因此吃了不少败仗 。分页标题
防人之心 。 诓骗徐庶进入曹营之后 , 因为徐庶母亲之死 , 曹操并未敢授予徐庶太高的地位 , 因为怕徐庶心有芥蒂 , 反了自己 。 在曹操崛起的前期 , 对曹操来说 , 荀彧无异于萧何对刘邦之功 , 因为理念不合 , 始终有着很深的戒备心理 , 最终荀彧郁郁而终 。
擅用心机 。 曹操手下也不乏死在他心机和手腕之下的能人才子 。 官渡之战胜利之后 , 须有狂妄自大、居功自傲 , 被武将斩于马下 , 如果不是曹操默许和暗示 , 何至于此 。 杨修虽然参与接班人的争斗 , 爱耍小聪明 , 但罪不至死 , 却被曹操以军令处死 。 启发和感悟:
曹操非常善于识别和笼络人才 , 因此手下各类人才云集 , 拥有强大的人才优势 , 所以成为三大集团中的最强者 。 曹操主张“任天下之智力 , 争天下之归心”“大用者不务细行”“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 , 无所不可” , 是现代企业人才管理可以借鉴的地方 。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优势作用 , 不拘一格降人才 , 在人才使用上不求全责备 , 用人之所长 , 容人之所短 , 使曹操获得了大量栋梁之材 。 很多现代企业 , 在人才招募和使用中 , 缺乏这种胸襟和胆略 , 往往过于求全责备 , 人才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人物形象 , 非武侯诸葛亮莫属 。 在罗贯中的笔下 , 诸葛亮的形象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 “隆中对”展示政治远见 , “舌战群儒”突出外交才华 , 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 , 无愧于经天纬地的一代奇才 。
不仅如此 ,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和尽忠的高风亮节 , 更是让很多人不胜感叹 。 每当看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的《出师表》时 , 都不禁掩卷悲戚 。 但是细思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 却也功过参半 。 激励和以身作则 , 诸葛亮堪称表率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 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的典范 , 成为古典文学上的一颗不灭的明灯 。 不仅如此 , 在谈笑之中 , 对人才的使用和把握也有所建树 。
激将励志 。 诸葛亮经常巧用反面激励的“激将法”调兵遣将 , 在《三国演义》之中的故事颇为常见 。 在率领蜀军征讨“南寇”的过程中 , 以“不识地理”为由 , 迟迟不用赵云、魏延二人 , 却从反面激发了两人的锐气 , 使赵云和魏延在准备周详的情况下深入重地 , 成功地实现了战略部署 。
率先垂范 。 “挥泪斩马谡”之后 , 诸葛亮上表申请自贬:“臣本庸才……不能训章明法 , 临事而惧 ,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 箕谷不戒之失 。 咎皆在臣 , 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 , 以督厥咎 。 臣不胜惭愧 , 俯伏待命!”通过上表自贬 , 严明了军纪 。
缓和矛盾 。 马超因为勇武和张飞战斗旗鼓相当 , 归降之后关羽不服 , 诸葛亮亲自写信进行抚慰 , 安定关羽之心 。 荆州刘表的属下 , 很多人投奔刘备 , 诸葛亮在其中作用非比寻常 。 另外 , 在刘备麾下的益州、荆州等团体发生矛盾时 , 诸葛亮从中斡旋 , 平衡有术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授信不足 , 诸葛亮用人之道的失误 。
在选拔人才上 , 诸葛亮提出“国之有辅 , 如屋之有柱 。 柱不可细 , 辅不可弱 , 柱细则害 , 辅弱则倾 。 ”然而在实践中人才使用上 , 诸葛亮却有很多问题 , 对人才的授信不足 , 所以事必躬亲 , 所以只信任亲近的人 , 成为蜀国后期人才缺乏的原因 。
任人唯亲 。 诸葛亮在位期间 , 只信任自己最亲近的人 。 子承父业的张苞、关兴 , 自己的授业弟子马谡、姜维 , 荆楚的代表蒋琬、杨仪、向宠、董允、郭攸之等人 , 成为蜀国重臣 , 诸葛亮任人唯亲的特点一目了然了 。分页标题
赏罚酌情 。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 天下人皆知 , 却因为刘备“望权记过 , 容将功赎罪”几句去说情 , 未进行责罚 , 虽有战略战术原因 , 却已经形成判例 。 但是后来的马谡失街亭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判罚有些牵强 , 马谡死的有些冤枉 。
事必躬亲 。 作为蜀国的CEO , 诸葛亮大权在握却事必躬亲 , 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做主 , 因为“殚精竭虑” , 自己最后“鞠躬尽瘁” , 成全了自己侍主的忠心 , 却让手下的人才没有展示自我、发挥优势的自由和平台 。 启发和感悟:
在三国时代这样一个极度动荡的乱世之中 , 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 当时各个集团的当家人无不重视人才、求贤若渴, 就连残暴不仁、刚愎自用的董卓都知道网罗人才 , 在篡夺汉室大权后又都惺惺作态地“擢用名流 , 以收人望” , 人才招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有自己的想法 , 但是却有些偏颇 。 对亲近的人信任有加 ,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人才的能量 , 但是授信不足、事必躬亲却让用人之道存在瑕疵 , 最后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人可用的局面 , 实在让人不胜唏嘘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综合了文学、战争、政治等多方面 , 在揭示三国时期发展轨迹的同时 , 从战略管理思想上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成就 。 所以说 , 《三国演义》不仅具有文学意义 , 还有哲学、史学和管理学的意义 , 更为人才管理提供了借鉴和警示 。 “唯才是举”更要“唯才是用” 。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 而招揽和选拔人才是重中之重 。 曹操能够“唯才是举”可以借鉴 , 但是同时做到“唯才是用”才是让人才出类拔萃、发挥优势的必然之举 , 否则“唯才是举”带给人的只是表面现象 , 对企业发展未必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
在《三国演义》中 , 曹操和诸葛亮都有着同样的错误 , 授信不足、任人唯亲 , 这种现象在现代企业中屡见不鲜 。 作为领导者, 必须树立“合理授权”的管理理念 , 用人所长 , 容人所短 , 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 以“用人唯贤”的标准取代“用人唯亲”的做法 , 才能形成更好的人才聚集环境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事必躬亲”不是“越俎代庖” 。
作为蜀汉丞相 , 诸葛亮领益州牧 , “自校簿书” , 事事勤勉谨慎 , 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 , 将本应授权属下的事务 , 全部自己来做 。 对手司马懿评价诸葛亮说:“孔明食少事烦 , 其能久乎!”事必躬亲并非管理人才之道 , 其实是“越俎代庖”的褒义解释 , 更是阻挡人才脱颖而出的绊脚石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
本文插图
当前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 , 更是知识经济和人才经济的时代 , 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 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中之重 。 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 , 形成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 , 才能让企业越走越好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诸葛亮 , 在书中有着鲜明的人格 , 对人才管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 却也有败笔和失误 。 细读《三国演义》 , 从中可以领略到人才选用管理的真谛 , 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吸收经验 。
【率职之言|曹操和诸葛亮用人的成败得失,《三国演义》留给企业的借鉴和思考】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 , 同样需要慧眼识才 , 同样需要避免任人唯亲和求全责备 。 从制度管理上、从企业文化上、从人际关系氛围上切实体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人才聚集和脱颖而出的环境 , 形成充分信任、大胆授权、人尽其才的氛围 , 是人才选用的关键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