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引言
宋代的周敦颐说:"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从唐代开始 , 牡丹观赏牡丹的文化形成和其园林应用进入历史上第一次鼎盛期 。 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 , 其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 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 , 牡丹文化作为唐诗文化中发展的缩影 , 其发展与唐代的兴衰息息相关 , 毫不夸张的说牡丹文化贯穿在整个唐代的发展之中 。 因此可以按照唐诗的演变和发展特点来对牡丹的发展时发展时期进行划分进 , 可以分为初唐 , 中唐 , 盛唐和晚唐五代时期 , 在每个时期牡丹分布的位置都是不同的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一、牡丹赏习之风兴起 , 唐朝贵族阶级带起的牡丹风气
提到初唐时期的牡丹 , 不得不说一下牡丹为何能够进入皇家园林 。 这个时期的牡丹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 从山西并州移植到长安上苑中 , 其中都是武则天的功劳 。 唐高宗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 , 唐高宗与武则天巡幸并州 , 此行即是唐高宗在朝中基本实现君主集权后开始运筹帷幄 , 准备兴兵辽东之际 , 又是武则天的衣锦还乡之旅 。
据《新唐书·高宗本纪》中记载:他们在四月中旬启程返回洛阳 , 在此期间 , 武则天在祖籍并州的寺庙中第一次见到牡丹被其独特之处所吸引 , 感叹长安上苑虽大 , 却没有栽植牡丹 , 因此牡丹开始它的皇家园林之旅 。 在唐高宗时期 , 进士科以文词为主 , 这就为一些才华横溢的庶族阶层的升迁创造了有利条件 。
柳宗元在龙城录中记载上苑双头牡丹花开之时 , 唐高宗设宴款待群臣 , 席间众人均赋诗吟牡丹 。 在这次宴会中 , 获罪的上官婉儿一句"势如联壁友 , 心若臭兰人"脱颖而出 , 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 。 因观赏双头牡丹而举行的宫廷宴会 , 它标志着之后持续了上千年 , 几经兴衰 , 最终被赋予丰厚的文化内涵的中国牡丹审美玩赏风习正式拉开序幕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初唐时期观赏牡丹的地域 , 主要分布在山西和陕西主要存在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 。 牡丹虽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 但是在其移栽到长安中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运用 , 一是武则天多住在洛阳紫微城中 , 二是当时牡丹的栽培技术不够成熟 , 受到环境的影响使得牡丹不能大量栽植 。 二、牡丹被称为"国花" ,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盛唐时期的牡丹 , 为何能从皇家园林中再回到私家园林中呢?由于统治阶级的中央集权 , 牡丹在从皇家园林回到私家园林中 , 就只能通过赏赐的方法了 。 由于政治因素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 牡丹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 , 进入全盛期 。 当时的两大政治中心兴庆宫和华清宫中均栽植了牡丹, 统治阶级对牡丹花的推崇 , 促使牡丹逐渐成为皇家园林的标配 , 而唐玄宗和杨贵妃夜游沉香亭观赏牡丹 , 则直接奠定了牡丹"国花"的地位 。
据李潜《松窗杂录》中记载 , 适逢牡丹花开 , 唐玄宗乘着月色尚好 , 携杨贵妃来到兴庆池赏花 , 时任翰林学士的李白作词 , 宫廷乐坛名角李龟年并十六名梨园弟子谱曲 , 盛唐四大传奇人物齐聚 , 直接将宫廷牡丹赏玩活动推向高潮 , 引领了后世宴赏牡丹的风尚 。 不仅如此 , 唐玄宗还将牡丹赏赐给国男杨国忠 , 为牡丹从皇家园林过渡到私家园林提供了契机 。 杨国忠获赐牡丹后踵事增华 , 在庭院中建"四香阁" , 并用"百宝栏"精心呵护 , 极尽奢华之能事 。 每当暮春牡丹花开时 , 便聚集众宾客在"四香阁"上赏花 , 其场面之盛大 , 世所罕见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开元、天宝年间 , 文化高度自信 , 盛世唐诗全面繁荣 , 达到其发展水平的巅峰 , 浦现出一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 , 如山水田园派的王维、盂浩然 , 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 , 还有王昌龄、崔颢等一大批名家 。 其中最伟大的诗人非李白莫属盛唐时期描写牡丹的诗歌共有六首 , 包括李白的《清平调》三首、王维的《红牡丹》 。 裴士淹的《白牡丹》、柳浑的《牡丹》 , 李白独占一半 。 其借牡丹咏杨贵妃所作的《清平调》更是在盛唐的咏物诗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 作为文学典故频频出现在后世文人的作品中 。
盛唐时期的牡丹分布在陕西 , 山西和四川主要在于皇家园林和四大园林之中 。 种植搭配技术有所进步 , 花色不断推陈出新有一尺黄 , 红色 , 浅红 , 白色等 。 牡丹开始分化等级以黄色为上品 , 红紫后 , 白色最次 。 还出现了擅种植牡丹的"花师"宋单父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三、牡丹成摇钱树 , 唐朝时期牡丹的栽培技术获得极大发展
中唐时期观赏牡丹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四川及浙江等地 。 主要栽植于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 。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 打破了盛唐的繁荣稳定 , 并直接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文人党争的政治局面 。 但是中唐并没有彻底衰退 , 政治上相继出现了唐宪宗"元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 , 国势逐渐恢复 , 社会稳定 , 农业经济依然继续保持着盛唐以来的发展势头 。 人们在久经战乱罹患之苦后开始趋向于享乐 , 当时社会上赏玩牡丹蔚然成风 。
李肇在《唐国史补》中记载 , 三十多年来 , 京城地区每到暮春牡丹花开时节 , 人们竞相出游 , 街上车马若狂 , 甚至以不耽于赏玩为耻 。 唐代科举考试一般从二月开始放榜 , 从二月至六月期间 , 新科进士及第后有到曲江进行宴游活动的传统牡丹赏玩之风的愈演愈烈 , 使得贵族阶层互竞豪奢的争相购买 , 导致牡丹花的价格居高不下 , "价数千 金贵 , 形相两眼疼 。 进一步推动了牡丹的栽培技术发展 。 佛教传入中国后 , 历经重重困难 , 使得佛门僧人认识到 , 佛教的命运是由中国统治者的意志决定的 , 进而将"佛不自兴唯王能兴"、"不依国主 , 则法事难立"等作为其传教的原则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唐朝以牡丹为国花 , 此时佛教正处于鼎盛时期 。 统治阶级皆钟爱牡丹 , 皇家佛寺便在寺院中种植、培育各种牡丹 , 以此附和帝王的喜好 , 期盼帝王的到来会使本寺香火旺盛 , 信徒众多 。 唐朝时期的寺院同王公贵族一样 , 拥有着大量的土地 , 使役奴婢、庄户 , 过着“不耕而食 , 不织而衣”的奢侈的生活 。
寺院的正常运行费用和僧尼们的日常生活费用无疑是巨大的 , 为支付这些费用 , 寺院需要通过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发展生产 , 同时增加寺院的"无尽藏".牡丹作为当时的国花 , 又广受大众喜爱 , 销售利润十分丰厚 , 寺院就利用其田产和较为独立的便利条件 , 种植牡丹出售来获取利润 。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 出现了"有寺皆有花"的现象 , 唐朝进而成为牡丹进寺观园林的关键时期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四、牡丹成为文人寄情于物的重要载体
晚唐五代时期观赏牡丹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五个地方:陕西、河南、四川、甘肃、宁夏、湖北、江西、江苏、福建等地 。 园林类型主要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 。 政治方面 , 朝廷内统治阶层腐败不堪 , 宦官专权 , 朝廷外藩镇相互制衡的平衡被打破 , 政局动荡 , 战乱四起 , 两税法的实行更加重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 , 使得民不聊生 , 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分页标题
科举制度方面 , 中唐时期为平衡高门旧族子弟和庶姓寒门而采取的"科第之选 , 宜与寒士 , 凡为子弟 , 议不可进"等取士政策 , 在晚唐时期被破坏殆尽 , 科场风气败坏 , 寒门庶子唯有攀附权贵 , 才有及第的希望 , 即使中了进士 , 也很难有晋升空间 。 许多文人骚客借牡丹表达的失落惆怅 , 在仕途上的种种辛酸和困苦 。 这一时期 , 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使得长安地区的牡丹开始没落 , 河南洛阳地区的牡丹开始进入发展时期 , 为宋朝洛阳牡丹"甲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四川成都地区的牡丹在前蜀王氏和后蜀孟氏的交替中不断发展壮大 , 牡丹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 。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
本文插图
牡丹的分布因唐朝统治阶级的对其的重视出现在皇家园林中 , 世家贵族的追捧 , 引领了唐朝牡丹赏玩之风的兴起 , 因统治者赏赐又重新出现在私家园林中 , 因赏玩之风的盛起 , 使得观赏牡丹被广泛应用到传统园林中 。 而因统治者的喜好寺观园林为了生存大量种植牡丹 , 研究栽培技术 。
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观赏牡丹的审美提高 , 在太平盛世下牡丹成为观赏娱乐的事情 。 但在烽火年代 , 战乱使人民民不聊生 , 文人骚客壮志难酬 , 牡丹又成了奢侈品 , 成了表达心中不满的景物 。 总而言之 , 牡丹在唐朝成也统治者 , 败也统治者 。 结语
盛唐时期 , 同样雍容烂漫的牡丹成为了唐人的心头好 , 也是大势所趋 。 纵观唐朝 , 不难看出唐人对牡丹的喜爱更多的是出自对于自身的骄傲 , 与其说是唐人爱牡丹 , 不如说是“牡丹爱唐朝”来的更为恰当 。 可是随着战乱频仍 , 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出现 , 之前为世人所爱的牡丹 , 却不再为人们所接受 。
唐人睹物思情 , 晚唐时期的日渐衰微让他们见牡丹而情伤 。 可以说牡丹文化贯穿了唐王朝的国运 , 它是唐朝社会的一个文化缩影 。 研究牡丹花文化 , 就能管中窥豹知晓唐朝的社会气象 , 这为我们今天研究唐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参考文献:
《新唐书·高宗本纪》
《松窗杂录》
【璟言历史|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花中窥人,盛世气象下唐人的“牡丹气质”】《唐国史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