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昆曲园林表演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可以谈得上是文化昌盛 , 经济繁华 , 同时在此环境下孕育的文人雅士也是数不胜数 。 昆曲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剧种和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 是当时江南文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 况且充满了歌与酒两大元素的昆曲文化环境更是深得当时江南文人的喜爱 , 使得昆曲与江南文人文化之间有着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密切联系 , 而江南文人对昆曲的艺术形态以及昆曲的审美风格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 。 江南文化与昆曲
1、独具一格的江南文化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相比 , 江南地区的更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人文也是相当发达 。 独具一格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文化精神传统 , 是当时江南文化与江南生活方式能够形成以及保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与社会基础 。
江南地区令人羡慕的鱼稻丝绸等消费品成就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繁荣华的经济刺激了人们各种生活享受的欲望 。 一种追求奢华、糜烂的社会生活风尚可以说是当时江南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 而与一些在自然经济条件上和江南同样优越的地区相比 , 江南地区有着更浓郁的诗书氛围以及更多的人文积淀 。 所以 , 正是因为它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财富”与“文人”要多一些 , 再加上江南特色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引导 , 使得江南人在生活理念上充满了一种在原有的物质条件下去追求精神上享受的意识 , 最终形成了独具江南文化气息的审美诗性文化 。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江南水乡
2、明清时期的昆曲:众多戏种的头牌
明清时期上至统治者、士大夫和官僚 , 下至平民百姓等等对艺术化生活及声色之乐戏曲都是十分的热爱和痴迷 , 再加上当时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是遥遥领先 ,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 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
昆曲有着 “百戏之祖”之称 , 是中国古典戏剧之集大成 , 也是我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到今天已经有着长达六百多年的文化历史 。 昆曲凭借其细腻婉转、抒情性强的戏剧腔调以及巧妙和谐的舞蹈动作深受人们的喜爱 , 其中《游园惊梦》、《夜奔》、《醉皂》等作品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
而昆曲与江南其它物态文化一样 , 文人们不仅把昆曲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消遣 , 更多的是成为诸多文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例如当时的人们都喜欢在一些喜庆的节日里或者许多社交活动中用昆曲来助兴 。 而许多痴迷于昆曲的旷达文人 , 沉迷于昆曲观演的精神享受 , 甚至不惜花重金来听曲 。 随着昆曲由苏州向江南诸多地区迅速传播、扩散, 昆曲逐渐成为戏剧种类的主导声腔, 同时也是激发了当时江南地区昆曲演出的热潮 , 成为江南文人们十分喜爱的戏曲之一 。 生活上消遣昆曲 , 精神上丰富昆曲
1、文人生活娱乐中的昆曲
随着江南地区在经济上的繁荣 , 江南文人们对城市娱乐功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 而江南文人们往往对戏曲中的故事、歌舞等属性尤为偏爱 , 此时昆曲作为在江南精致的文人文化土壤中滋生的戏曲 , 自然也就成为了城市娱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且当时最善于演唱昆曲的就是舞女 , 昆曲与舞女关系之密切也使得昆曲带上了一些“酒曲”和“舞曲”的色彩 , 所以早期昆曲的观众也是以文人为主 , 是针对文人的“清赏”需要而产生的戏曲 , 所以得到了当时江南文人们的热衷也不足为奇 。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园林
后期随着人们对昆曲的越发喜爱 , 昆曲成为了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最重要的全民性文化事项之一 。 甚至江南地区中还出现了像戏园、酒馆及茶园等商业性的演剧场所 , 满足了当时文人们饮酒、品茶、听曲的需求 。 清代顾公燮的《消夏闲记》中就记载到:“至雍正年间 , 郭园始开戏馆 , 既而增至一二馆 , 人皆称便 。 ”足以看出当时昆曲的受欢迎程度 。分页标题
再加上明清江南士人都喜欢建造园林 , 在园林里欣赏昆曲 , 成为江南文人们在闲暇生活中所追求的享受之一 , 所以许多园林里也都建设了戏台 , 时常进行昆曲的演出活动 。 例如苏州留园东部的庭院中就有一个小戏台 , 至今门上还留有“东山丝竹”四字的砖刻 , 用于昆曲演出 。
2、文人自己当编剧 , 寄情于昆曲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古代的文人们在思想精神上受封建礼教以及儒家思想的束缚很大 , 所以古代的中国文人们一般是没有言论自由的 , 只有在自己饮酒喝醉的时候 , 文人们才能言无不尽、一吐为快 。 且在明清时期 , 江南地区的世风趋于奢靡快乐 , 这更鼓动文人们放纵欲望 , 去追求人生的快乐和享受 。 而昆曲在继承以往其他戏剧文化种种之时 , 也继承了戏剧与酒的文化 , 所以昆曲与文人之间通过酒产生了联系 。
首先昆曲的演出环境大多都是与酒宴有关 , 包括昆曲本身的剧作家、艺人等等也是好酒者居多 , 文人们常常听听昆曲 , 喝喝酒 , 通过酒后之言来抒发内心的所思所想 , 消除自身的愁苦 。 且中国历史上许多关于酒的故事也都作为昆曲的素材被搬上舞台 , 这同时也颇能反映当时明清时期江南多数文化人的精神需求以及娱乐取向 , 寄情于酒和昆曲来铸造他们的精神世界 。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园林设计
而江南文人除了通过昆曲与酒的联系来寄托自己的心情以外 , 文人们还喜欢通过自己写昆曲的剧本来抒发郁愤 。 自从昆曲受到广大文人喜爱后 , 许多有名头的大文人也都纷纷喜欢把剧本写作权从社会地位低下的“书会才人”手里夺过来 , 自己参与戏剧剧本的写作 。 甚至一些有钱人家把原本在勾栏瓦舍里演出的戏剧 , 引进到自己家的高堂宽厅 , 通过招募唱戏曲的艺人到家里来成立家班子 。
慢慢地 , 昆曲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也成为了江南文人们表达思想、宣泄情绪、炫耀才情甚至抒发郁愤的一种文艺载体 。 对于明清时期江南文人们而言 , 其中大多数都“把玩”过昆曲 , 他们对昆曲的爱好 , 昆曲给予他们的慰藉 , 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传统诗词 。
3、促进昆曲艺术形态的丰富
昆曲作为明清时期江南文人及各个阶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深深影响了当时人的娱乐生活方式和状态 。 但是反过来讲 , 精致完美的舞台文化也是渗透在昆曲的戏文和演出中 , 使得昆曲的艺术形态更加丰富化 。 其中许多当代的建筑、饮食、服饰甚至民俗等对昆曲艺术形态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 他们既是昆曲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之一 , 但同时也是昆曲产生和发展的根本 , 影响着昆曲的内容以及所表现的艺术形式 , 对昆曲的艺术生产有着一定约束 。 且如果昆曲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消失 , 那么昆曲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
在建筑方面 , 明清江南士人喜欢集建筑、山水以及草木于一体建造园林 , 营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 而昆曲与园林同为江南文化的产物 , 有着共同的土壤及文化内涵 。 园林中 , 文人们喜欢建造戏台来进行昆曲演出活动 , 方便戏曲家们之间的互相交流 , 其婉约美好的环境 , 与昆曲缠绵蕴藉的风格相呼应 。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昆曲表演
而在昆曲的戏台上 , 园林经常被设定为才子佳人定情之处、文人读书游乐的场所 。 所以说昆曲是流动的园林 , 园林是凝固的昆曲 。 园林的美衬托了昆曲的高雅 , 而昆曲的婉转又点缀了园林的诗意 , 使得昆曲与园林 , 一样具有江南文化素雅而又内蕴深长的美学特点 , 丰富了昆曲的艺术形态 。
此外 , 昆剧除了在意境塑造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 其在相应的在舞台道具、昆曲服装等人物造型方面也是更加多样化 。 例如在昆曲传奇《明珠记》第三出《酬节》中户部尚书刘震与家人在后花园水亭上饮酒欢宴 , 宴席上罗列着的山南海北美味就体现出明清时期江南物产的丰富 , 饮食讲究奢靡铺排 , 且食物及食器都极其精美 。 而昆曲演员身上的服装也是明清时期日常生活常服的艺术反映 。分页标题
随着生活的变迁 , 昆曲服饰也随时代进行审美上的创新和改变 。 昆曲服装是生活常服的艺术化 , 充满着写意性与程序性等艺术特质 。 尽管江南人也懂得生活和艺术不同 , 但由于在他们的心目中生活应该向艺术看齐 , 因而不是为了生活而牺牲艺术需要 , 相反却是尽量创造条件使生活艺术化 , 艺术生活化 。 这也就造就了昆曲在审美风格以及艺术形态上的多样 。

纵横江湖事|明清昆曲“编剧”:江南文人群体,歌舞升平里让昆曲成“头牌”
本文插图
总结
优越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文化精神传统使得江南文人们对城市娱乐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 昆曲也就成为了当时娱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且戏园、酒馆及茶园等商业性演剧场所的出现 , 满足了当时江南们饮酒、品茶、听曲的需求 。 江南文人们借助昆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情感 。 此外 , 深受人们喜爱的昆曲在当时建筑、饮食、服饰等多因素的作用下 , 对昆曲的艺术形态以及昆曲的审美风格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
2.《昆剧发展史》
3.《中国昆曲》
4.《中国昆剧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