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引言:
辽国是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 , 在中国历史上 。 辽朝具有前承隋唐 , 后启金元的重要历史地位 。
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 。 孔子曰:“士志于道” 。
士人往往藉由“文化”参与政治 , 跻身决策层 , 从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施加影响 , 以达到“道”的实现 。
因此 , 在中国古代的政体中 , 士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发展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士人
而当时的少数民族国家都十分渴慕汉族士人 , 尤其以辽国为主 , 那么为了获取汉族士人辽国又做了哪些努力呢?这些汉族士人到了辽国之后又给辽国带来哪些变化呢?一、辽国汉族士人的来源
辽国是一个以契丹族为统治民族 , 而汉族人口却占绝大多数的王朝 。
关于辽朝的人口构成和数量 , 很多前贤学者都进行过探索 , 尽管他们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 , 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辽国 , 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
而汉族士人是汉人内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 , 他们的来源大致上是以下几种方式:1.俘虏招降
唐天复元年 , 耶律阿保机“为本部夷离菫 , 专征讨” 。 此后 , 阿保机频繁地向中原发起战事 , 掠夺人口是其重要的目的之一 。
由于契丹军队战斗力强 , 大量汉士便被俘入辽 。 正如《耿崇美墓志》所言:“契丹国雄图大振 , 奇峰莫当 , 一旦深犯 , 边疆遂遭虏掠” 。
在这些战争中 , 俘获汉人动辄以十万计 。 在每次战争的俘虏中 , 都肯定有一定数量的士人 。 而抓获的汉族官吏 , 也应以儒士为主 。 2.主动来投
除了在战争中被强掳入辽的汉士外 , 也有不少中原汉士主动投辽 。 唐末、五代 , 中原各统治集团压榨沉重、争战不已 , 民不堪命 , 燕人“苦刘守光残虐 , 军士多归于契丹”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唐朝战争
而新生的辽王朝对于来投汉人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 , “抚存慰纳 , 不取租税” , 以致“檀、顺、平、营之人亦多归之” 。
因此 , 辽建国前后 , 很多中原汉士主动来投 。 如王敦裕的次祖王绍是因为与燕王刘仁恭有隙 , 仰慕契丹 , 从而“自南徂北”主动投辽 。 3.扣留来使
辽代与南朝政权常有使者往来 , 扣留来使成为辽初汉士增长的另一途径 。
虽然大多数使者被辽廷扣留的原因并未明确记载 , 但应该是由于辽国初建急需人才 , 而这些使者多为文化涵养较高的儒士 , 自然就为辽廷所青睐 。
如出自“衣冠不绝”之家的贾去疑 , “先仕后唐 , 我大圣天皇时 , 奉使来贡 , 因留之 。 俾督工役 , 营上都 , 事业(毕) , 迁将作大匠 。 ”又如天显十一年十二月癸丑 , 唐大同、彰国、振武三节度使迎见 , 太宗也“留之不遣” 。
这种扣留来使的情况使当时的大部分官员都不敢使辽 , 一谈“北使”则“色变” , 甚至“泣下”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辽国
这充分反映了官员对于使辽的恐惧与无奈 , 也说明了使辽被扣应较为普遍 。 但总体来说 , 辽朝扣留的汉族使者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质而未还 。 4.并地燕云 , 汉族人口增多
天福元年七月 , 石敬瑭以“称臣”、“割地”为条件 , 乞求契丹出兵灭后唐立后晋 。
九月 , 辽太宗“倾国赴援” 。 十一月 , 契丹策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 作为报答 , 会同元年十一月 , 晋“遣赵莹奉表来贺 , 以燕云十六州并图籍来献 。 ” 分页标题
随着燕云地区的划入 , 辽朝的人口构成、文化状态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 汉族儒士也骤然增多 。 辽朝很多著名儒者的先世随石晋割让而变成辽朝臣民 。
这种增长是以辽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 , 而辽政权的优待政策也吸引、抚慰了外来汉士 。
直到宋时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 于是辽朝俘虏、招降汉士和扣留来使等活动 , 也就基本停止了 。 二、汉族士人对辽国社会的影响1.对教育方面的影响
辽国在从中原移迁汉士的同时 , 汉士也在积极改变着辽国 。 “教育养士”贯穿着整个辽代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孔子
他们推行许多有利于汉族儒士增长的政策 , 其中对汉族士人吸引力最大的便是尊孔崇儒以及科举取士 。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 辽朝汉族家庭积极创造条件 , 鼓励、支持子弟业习儒学经典 , 为科举考试作准备 。 而培养子弟成长为士人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 。
为了培养效忠辽代的治世人才、巩固辽代的统治 , 辽政权仿中原官学教育制度 , 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 。
《辽史》卷47《百官志三》“国子监”有“国子学”之载 , 足证辽朝在国子监之下设有国子学 。 辽朝的国子学据《辽史》记载有上京国子学和中京国子学 。
受此影响 , 辽国内以科举为业的士人数量也持续增加 。
而当时的南京汉士名儒云集 , 文化背景浓厚 , 所以 , 辽代汉人士子都争相去南京太学就读 , 故导致了南京太学生员“浸多” 。 由此可见 , 辽国科举之风和教育之风的兴盛 。 2.整顿吏治、举贤荐能
在以宰执韩德让为首的汉契大臣共同辅政下 , 承天太后摄政伊始便立即着手整饬吏治 。 辽廷要求当权者秉公办事、不得徇私枉法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韩德让
此即《辽史》所载:统和元年 , 下诏谕三京各级官员执法当公不可徇私 。 因三京鞫狱官多不遵行国家法令 , 量刑不公 。
或“曲加宽贷” , 或“妄行搒掠” , 统和十一年 , 韩德让奏“乞行禁止 。 上可其奏” 。 对于官僚贵族与燕人地主相勾结以中饱私囊 , 韩德让也予以严厉制止 ,
以上可见 , 韩德让为相期间 , 举荐了一批既有文才又能治世的人才 , 他们大多官至宰执 。
其中邢抱朴、耶律世良等 , 更是辽国政坛上较有影响力的名臣 , 对圣宗时期辽国的兴盛强大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3.爱民薄赋、重视农业
北宋建立以来 , 与辽始终兵戈相见 , 处于宋辽战争前沿的西京、南京地区数遭战火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
本文插图
宋辽之战
统和四年 , 宋军分三路大举攻辽 , 即“雍熙北伐” , 宋辽双方进行了大规模会战 , 兵火所过州县 , 民多流散 。 韩德让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 , 加以岁饥 , 宜轻税赋以来流民 , 从之 。 ”
韩德让所奏 , 既是抚民措施 , 又能对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在韩德让等汉儒辅臣的影响下 , 辽圣宗非常重视农业发展 , 圣宗多次下诏要求契丹军民不得妨碍农业并减免赋税 。
圣宗还多次下诏“劝农”、遣使“观稼” , 督促、扶助农业生产 , 辽圣宗一系列重农诏令便是韩德让上述“爱民促农”措施的延续和发展 。
辽代的农业生产在圣宗时期得到长足发展 , 是与韩德让、辽圣宗带有根本性的改革和实施的重农政策紧密相关的 。 三、辽国中兴
辽国初建的时候 , 辽国统治者重视人才 , 引进汉族文士的方针 , 奠定了辽国的统治基础 。

西橙历史|辽宋的人才大战,辽国为了吸引汉族士人都用了什么手段?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宋朝士人
到辽圣宗时期 , 辽朝国力臻于鼎盛 , 这是辽朝君臣共同努力的结果 。
《辽史》赞“(圣宗)践阼四十九年 , 理冤滞 , 举才行 , 察贪残 , 抑奢僭 , ……辽之诸帝 , 在位长久 , 令名无穷 , 其唯圣宗乎!”
可见“举才行”是圣宗统治辽国走向中兴的重要法宝 , 它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把包括汉儒在内的大批治世能臣纳入到中央机构中来 。
通过对《辽史》传记的考察 , 就可以发现 , 这个时期辽国的汉儒能臣数量之多、综合能力之强 , 在整个辽代里是非常突出的 。
这些汉儒主要是通过科举入仕加入到辽中央官僚系统中 。 也就是说 , 科举取士对于辽国中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
而辽代典掌科举者都为汉官 , 这便是汉官群体对辽廷所作的又一突出贡献 。
当然辽国中兴的原因不止如此 , 但无论在什么方面都不缺汉族文士的影子 。 可见当时汉族文士在辽国朝堂地位之高 , 以及他们在辽国中兴里扮演的角色之重要 。 结语:
辽代中期 ,更多汉官进入辽国最高决策层 ,与契丹官员协调配合、 联合执政 , 共同把辽国推向鼎盛 。
而韩德让更是位极人臣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左右辽国政治机构运作 ,成为辽代中期对辽国贡献最大的汉官 。
身为北、 南面最高宰相的韩德让 ,对辽国的番、 汉事务都有绝对的参决权 。
辽圣宗统和年间完成了多项改革 , 这些重大改革方针的提出、商讨、制定和贯彻实施 , 多与汉族士人有直接关系 。
具体说来 ,汉族士人的贡献主要表现于整顿吏治、举贤荐能、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等几个方面 。
由此可见辽国注重引进人才不是没有道理的 , 正是这些汉族士人 , 辽国才得以兴盛发达 , 实现中兴 。
参考文献:
《辽史》
《史记》
《耿崇美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