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中国山水画 , 源远流长 。山水画以其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 体现国人审美意识 , 成熟后的山水画备受历朝文人所青睐 。
山水画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发展 , 但附属于人物画 , 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 如东晋顾恺之(348-409年)《洛神赋图》和《女史箴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 他的《画云台山记》应是山水画的开山之作 。隋唐山水画开始独立 , 如展子虔(545-618年)的设色青绿山水 , 如:《游春图》 , 元代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画鉴》认其为山水画正式的始祖;李思训(651-716年)及李昭道(675-758年)父子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 , 形成了金碧青绿山水 , 代表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如《明皇幸蜀图》;王维(701-761年 , 一说699-761年)的水墨山水和王洽(?~805)的泼墨山水等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取向 。五代山水画蓬勃发展 , 荆浩(约850-911年)因避战乱隐于太行山 , 创作出代表北方的既雄伟有深远辽阔的“全景山水”;关仝(约907-960)早年师法荆浩 , 山水画表现出关陕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 , 画风朴素 , 形象鲜明突出 , 简括动人 , 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 , 景愈少而意愈长”;董源(934-约 962年 )则以淡墨轻岚的江南山水 。到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高峰 。
从此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
北宋中期的画家郭熙是山水画大师 , 也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理论家 , 他的传世画论名作《林泉高致》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林泉高致》的出现是山水画成熟后的产物 。它是一部较为系统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论著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生平简介:
郭熙(1023-约1085年) , 北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 。字淳夫 , 河阳府温县(今河南焦作温县)人 , 北宋绘画大师 。他出身平民 , 早年信奉道教 , 游于方外 , 以画闻名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 , 初为“艺学” , 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 , 曾“一殿专皆熙作” 。王安石变法时新立中书、门下两省和枢密院、玉堂等墙上壁画 , 皆为其所作 。晚年郭熙落笔益壮 , 能自放胸臆, 炉火纯青 。
郭熙擅画山水 , 无师承 , 早年风格较工巧 , 后取法李成 , 画艺大进 。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 , 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 , 得“远近浅深 , 四时朝暮 , 风雨明晦之不同” , 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 , 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 , 别具情趣 。其画论《林泉高致》 , 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等等 。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枝如蟹爪下垂 , 笔势雄健 , 水墨明洁 。
传世作品有《早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窠石平远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以及《树色干远图》、《关山春雪图》、《山林图》、《秋山行旅图》、《幽谷图》等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林泉高致》:
?《林泉高致》是郭煕山水画创作的经验总结 , 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 。全书分六节 , 即除开序言外 , 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画记 。
?今存六节中“序言”和“画格拾遗”两节为郭思所写 , 其余四节均为郭煕所作(郭熙生前所述 , 其子郭思记录整理而成) 。
?《山水训》一节集中叙述郭熙山水画创作经验和主张 。郭熙认为太平盛世 , 想要“苟洁一身” , 不一定去隐居归向大自然 , 借助好的山水画 , 完全可以不下堂奥而坐穷泉壑 。这是对前人提出的“卧游”和“畅神”(南北朝时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提出 , 是中国艺术史、美学史中的重要审美命题)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 。又讲述了山水画家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汲取素材、如何继承传统和如何表现 。这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
?《画意》一节主要是强调画家要注意艺术气质的锻炼和文学修养的提高 , 认为诗是无形画 , 画是有形诗 , 诗可以帮助画家扩大思路 , 丰富想象 。
《画诀》一节讲的是画面布局、形象塑造、笔墨技巧以及表现四季天气变化等不同景色的基本规律 。
《画格拾遗》是郭思记述其父郭熙的一些山水画的情况 。
《画题》一节就古代绘画的作用发表议论 , 认为画家应当有所作为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林泉高致》?理论总结: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林泉高致》涉及面很宽 , 有关山水画的方方面面 , 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塑造、笔墨运用 , 以及观察方法等等 , 都有很好的说明 。不少地方发前人所未发 。就山水画的创作经验而论 , 它强调了如下几点:
1、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 , 抓取主要特征 。
“远望以取其势 , 近看以取其质 。”对于山水的四季朝暮、阴晴雨雪等环境下的变化 , 郭熙都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 , 总结出不少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 如对山水“三远”的提出及山水在“三远”状态下的特征 , 对山水画创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山有三远 , 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 ,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 , 深远之色重晦 , 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天色春晃(明亮)、夏苍(淡青色或草色)、秋净、冬暗(深黑色) 。”“真山水之云气 , 四时不同 , 春融怡 , 夏蓊郁 , 秋疏薄 , 冬暗淡 。”等等 , 不一而足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 , 酝酿构思 。
“真山水之烟岚 , 四时不同 , 春山淡冶而如笑 , 夏山苍翠而如清 , 秋山明净而如妆 , 冬山惨淡而如睡 。”之四时山水感受 。“春山烟云连绵 , 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 , 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 , 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 , 人寂寂 。看此画令人生此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意 , 如真在此山中 , 此画之景外意也 。见青烟白道而思行 , 见平川落照而思望 , 见幽人山客而思居 , 见岩扃泉石而思游 , 看此画令人起此心 , 如将真即其处 , 此画之意外妙也 。”带着诗人的心怀去观察自然 , 去发现自然中富有诗意的情节 , 再给予诗化的表现 , 画面必然充满诗意的内涵 。分页标题
3、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 , 反复修改 。
郭思追述郭熙创作时的精神状态:“乘兴得意而作 , 万事俱忘 。”“凡落笔之日 , 必明窗净几 , 焚香左右 , 笔精墨妙 , 盥手涤砚 , 如见大宾 , 必神闲意定 , 然后为之 。岂非不敢以轻心佻之者乎 。已营之 , 又撤之;已增之 , 又润之;一之可矣 , 又再之;再之可矣 , 又复之 。每一图必重复 , 始终如戒严敌 , 然后毕此 。岂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 。”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 至今仍值得提倡 。
4、师承要广取博采 , 不局限于一家 。
“专门之学 , 自古为病 。”“人之学画 , 无异学书 。今取钟、王、虞、柳 , 久必入其仿佛 。至于大人达士 , 不局于一家 , 必兼收并览 , 广议博考 , 以使我自成一家 , 然后为得 。”“今齐鲁之士 , 唯事营丘(李成) , 关陕之士 , 唯摹范宽 。一己之学 , 尤为蹈袭 。况齐鲁关陕 , 幅员数千里 , 州州县县 , 人人作之哉 。专门之学 , 自古为病 , 正所谓出于一律 。而不肯听者 , 不可罪不听之人 , 殆由陈迹 。人之耳目 , 喜新厌故 , 天下之同情也 。故予以为大人达士 , 不局于一家者此也 。”
5、技法要根据需要 , 灵活运用 。
在笔墨技法方面 , 郭熙的贡献更为突出 。中国画的积墨法和用笔法实完备于郭熙 , 而积墨法的完备 , 大大提高了水墨画的表现力 。所谓积墨法 , 就是用淡墨重叠数次 , 使画面深润、厚重 , 对画面的模糊处和应分层次处 , 再用干浓墨破醒 , 破醒后再用淡墨水渲染 , 务使达到深厚而层次分明的境界 。此外 , 用笔方法的皴擦点刷拃擢画 , 也是郭熙第一个系统总结的 。而这些对山水画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总结: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北宋中期 , 产生了巨大变化 。突出的一点是多数山水画家不再过隐居生活 , 他们也不再强调山水画一定要表现隐居思想 。郭熙作为宫廷御用画家 , 适应山水画的发展趋势 , 及时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方面给以总结 。由于郭熙的山水画强调表现诗意 ,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 使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元好问说:“山水家李成、范宽之后 , 郭熙为高品 。”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山水画大师郭熙与其理论《林泉高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