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美国终于要用自家的飞船载人上天了,这意味着什么,深度|时隔9年


上观新闻美国终于要用自家的飞船载人上天了,这意味着什么,深度|时隔9年
文章图片
“科技狂人”马斯克即将迎来近20年太空创业之旅的最大考验——将人类送入轨道 。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 , 他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于当地时间27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龙”飞船 , 将美国宇航局(NASA)两名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 。
这将是最近9年里美国宇航员首次从本土起飞 , 也是私营企业首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 疫情之下 , SpaceX这次发射为何仍能备受关注?为何SpaceX能领先于波音等大公司拿下载人首飞的资格?这次任务对太空探索行业又意味着什么?有评论称 , 对于这个因疫情和衰退而伤痕累累的国家来说 , 这次发射至少给了人们一个仰望天空的机会 。
备受关注
彭博社称 , 与人类航天史上许多里程碑时刻——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近地轨道、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相比 , SpaceX本次发射不足挂齿 。 那么 , 为何它仍会成为外媒追逐的焦点?吸引美国正副总统相继表达现场观摩的意愿?
综合外媒观点 , 本次发射之所以备受关注 , 至少有三重原因 。
首先 , 这是自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以来 , 美国宇航员首次从本土起飞 。 作为航天大国 , 自2011年“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后 , 美国已有9年时间没有能力进行载人发射 , 不得不仰仗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 。 为此 , 美国需要向俄罗斯支付人均约8600万美元的路费 。 有数据显示 , NASA9年来斥资约40亿美元向俄罗斯购买了52张“船票” 。
其二 , 这是宇航员首次乘坐私营公司制造的火箭和飞船进入近地轨道 。 尽管早在2010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就决定将空间站之旅转手给私人承包商 , 但航天先驱们始终怀疑 , 这一天是否真会到来 。 “从来没有人乘坐商业航天器进入太空 , 这绝对是史诗般的时刻 。 ”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航空航天分析师路易吉·佩鲁索(LuigiPeluso)说 , 进入太空非常危险 , 载人发射的难度更是以指数级飙升 。
其三 , 这是科技初创公司SpaceX成立18年来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 。 自马斯克2002年成立SpaceX以来 , 公司就以人类移民其他星球为最终目标 。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 , 它都被嘲笑为亿万富翁的痴人说梦、用密封蜡和橡皮筋造火箭 。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指出 , 外界的关注主要基于两点 , 首先 , 美国自从航天飞机退役以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 不得不依赖俄罗斯 。 但俄罗斯的“船票”不断涨价 , 美国的政治颜面也受到影响 。 因此 , 美国一直想摆脱俄罗斯的制约 , 同时启动了多个研发方案 , 包括“龙”飞船、波音的“星际客机”、“猎户座”飞船 , 以及小航天飞机“追梦者” 。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 美国终于迎来首次载人飞行 , 外界自然抱有期待 。 其二 , 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私营公司的载人飞船 , 跟以往国家运营的模式不同 , 相当于推出了私人“打的”的“天地往返”模式 。
脱颖而出
为了这次发射 , NASA和SpaceX准备了很久也等待了很久 。 有人质疑 , 为什么偏偏是SpaceX , 有望成为创造历史的行业明星?
美联社称 , 早在50多年前 , NASA便产生了让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的想法 , 但市场和技术均不成熟 。 NASA会依赖一些私人公司建造设备或提供服务 , 但NASA仍是老板 。
“直到本世纪初 , NASA的两次致命航天飞机事故——1986年的‘挑战者’号和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发挥了关键作用 。 ”美国雪城大学公共政策教授亨利·兰布赖特(HenryLambright)说 , 当“哥伦比亚”号解体时 , NASA不得不重新考虑“后航天飞机时代”的世界 , 它希望节省开支 , 也希望将精力集中在其他探索领域 , 这给了私营公司施展拳脚的机会 。 2005年NASA的试点项目推动私营公司加紧开发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的航天器 。
当时 , SpaceX获得了一些初始资金 , 但公司最初的三次发射都失败了 。 不过彭博社称 , 在SpaceX从无到有的十多年征途上 , NASA一直是其重要合作伙伴和客户 。 自2012年以来 , 它在送航天器入轨、与空间站对接、运送货物和物资等方面得到了大量实践机会 。 它的“猎鹰9号”火箭不仅为NASA执行任务 , 也为商业部门提供服务 。
2014年 , SpaceX终于等来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 当时 , NASA与SpaceX、波音签署了总价68亿美元的合同 , 授权两者竞争载人航天项目和宇宙飞船开发 , 以恢复在美国的本土载人发射能力 。 《华盛顿邮报》称 , 没人认为SpaceX公司能打败波音公司 , 因为两者差距悬殊: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巨人 , 涉足航天领域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 , 在NASA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个则相对更像暴发户 。
然而 , 出乎所有人预料 , SpaceX在各方面都先于波音“撞线” 。 去年12月 , 波音开发的“星际客机”在进行首次验证性无人发射时 , 由于软件错误未能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 。 反观SpaceX , “龙”飞船不但多次成功抵达国际空间站 , 还在今年1月顺利通过“安全大考”——飞行中止测试 。 “这对波音来说绝对是个耻辱 , 将对其工程能力和声誉造成重创 。 ”彭博信息研究公司分析师乔治·弗格森(GeorgeFerguson)表示 。 分页标题
美联社称 , “从零开始”让SpaceX比那些老公司和NASA更有优势 , 那些老公司一直在使用传统技术和基础设施 。 SpaceX的员工都很年轻 , 每周工作60至90个小时 , 也比NASA的同行更乐于冒险 。 在NASA可能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出的决定 , SpaceX开一两次会就敲定了 。 兰布赖特则指出 ,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NASA是如何在早期培育SpaceX的 , 就无法解释它的现在 。 在某种程度上 , “SpaceX就像是NASA的孩子 。 ”
为什么SpaceX能成功?庞之浩认为 , 首先跟国家扶持有很大关系 。 它拿到了一些NASA的技术 , 接到了NASA的任务 , 相当于得到资金支持 , 可以持续推进新技术的开发 。 此外 , 它作为私营公司也有自身优点 , 其一效率高 , 扁平化管理 , 没有像波音这种大公司的人事问题;其二胆子大 , 不怕失败 , 敢于使用新技术;其三 , 相关政策较为宽松 。
黄金时代?
放在太空探索的语境里 , 即将到来的这次发射对SpaceX、NASA、美国乃至人类意味着什么?它真的开启了商业太空飞行“新黄金时代”?
综合外媒和观察人士观点 , 这次发射至少有几点意义值得一提 。
首先 , 它是太空行业私营化的一次飞跃 。 “龙”飞船是SpaceX成为载人航天公司的第一步 , 预计未来几年它将承载私人宇航员和太空旅游任务 。 如果成功的话 , 它将证明私人太空飞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 从而开启商业太空飞行的新时代 。
庞之浩指出 , 美国的卫星发射基本已实现私营化 , 货运近地轨道飞行也较为成熟 , 但载人航天由于技术复杂、投资大、风险高等原因 , 一直是国家运营 。 自航天飞机退役后 , 美国一直在探索载人航天私营化 , 近地轨道就是率先尝试的领域 , 因为这部分技术较为成熟 , 成功可能性大 。 未来在一些技术成熟领域 , 私营化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 。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则认为 , 太空飞行私营化趋势在这次发射中可能不会特别显眼 , 因为美国航天的大部分技术本身就掌握在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私营企业手中 , 美国政府往往只扮演规划者、决策者和主导人的角色 。 随着“龙”飞船的发射 , 更多地证明了另一个新的趋势 , 即商业公司可独自承担具有更高复杂性和综合性的重大项目 , 而不是只负责整个科研体系里的某个分支技术 , 或者某个元器件 。 这意味着未来商业企业可能会在过去由政府主导的航天行动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 但与此同时 , 美国对于这种市场变化仍处在观察和试探阶段 , 这从“龙”飞船经过13次发射后才走向载人飞行可见一斑 。
其次 , 它让NASA得到深空开发的更多自由度 。 有数据显示 , 在航天飞机全盛时期 , 每次近地飞行任务的成本接近18亿美元(以2020年美元计算) 。 现在 , 每名宇航员“龙”飞船近地飞行的费用为5500万美元 , 比NASA开发自己的近地轨道运输工具要便宜得多 。 如此一来 , NASA可以把自身资源集中在开发深空架构上 , 以便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 。 《华盛顿邮报》称 , 这可能会成为一块跳板 , 重要性不亚于上世纪60年代为“阿波罗”登月铺平道路的“双子座任务(Geminimissions)” 。
王亚男认为 , 通过这次飞行 , NASA相当于重新构建了一套技术分布系统 , 即低难度的近地轨道飞行、空间站往返 , 交由商业公司的飞船完成;美国政府出资建造的飞船主要用于需要倾注更多资源和技术的高难度飞行任务 , 比如月球、火星探索 。
最后 , 它将帮助美国重新取得太空探索领域的更多主导权 。 尽管NASA商业载人飞行计划始于奥巴马时期 , 但特朗普认为 , 这是他重新确立美国太空统治战略的象征 , 既包括军事领域的动作 , 如创建太空部队 , 也包括民用方面 。
庞之浩指出 , 过去有种说法 , 谁控制了太空 , 谁就控制了地球 。 美国一直想在航天领域的各个方面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 , 包括军事、民用、商业领域 。 冷战时期 , “阿波罗”工程实际上是美苏“太空竞赛”的政治成果 。 特朗普时期 , 美国太空探索的投入不断加大 , 从原来180亿美元涨到200多亿;他本人也表达了想在2024年完成载人登月的愿望 。 但是 , 他提出的太空战略存在出于政治考量、急于求成的问题 , 并不一定符合科学规律 。
【上观新闻美国终于要用自家的飞船载人上天了,这意味着什么,深度|时隔9年】(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本文作者:安峥文字编辑:杨立群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