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中国铜镜的历史(中)


铜镜■中国铜镜的历史(中)
图片
唐代瑞兽葡萄镜 。 上海博物馆供图

铜镜■中国铜镜的历史(中)
图片
齐家文化星纹镜 。 上海博物馆藏
□马今洪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 , 其生产规模和铸造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 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
汉镜的形制规整 , 镜型比较厚重 , 一般为圆形 。 镜钮多数为半球钮 , 这种钮制成为以后镜钮的基本形式 。 镜背纹饰在表现手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 采用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 , 主纹突出 , 地纹逐渐消失;东汉出现重列式图案 , 这是“轴对称”式的新风格 , 改变了“中心对称”的传统样式 。 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组成部分 , 内容丰富 , 除常见的吉祥语外 , 还出现宣传铜镜质地的“善铜”“佳境”的自夸铭 。 西汉末年出现了有年、月、日的纪年镜 。
精致规整的两汉铜镜
西汉时期新出现的镜类有星云纹镜、花瓣纹镜、博局纹镜、禽兽纹镜、四灵镜以及完全以铭文为主题装饰的铭文镜等 。
其中 , 博局纹镜以其特别的图案而引人注目 , 也有学者因其构图似西文字母TLV , 故称之为TLV镜 。 博局纹来源于博戏 。 博戏是秦汉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 , 而博局纹与博戏棋盘局路的图案基本相似 。 关于博局图案的内在含意 , 有学者认为具有术数意义 , 象征天宇框架 , 体现古人的宇宙观 。 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 , 与博局纹相配饰的四神、禽鸟、辟邪、羽人等纹饰也开始兴盛 , 这是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重要变化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
东汉中期以后 , 各地形成了若干个铸镜中心 , 如会稽郡、广汉郡等 。 题材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 , 内容广泛 , 纹饰结构复杂 。 画像镜以神人神兽纹、历史故事为主 , 铸作精美 , 纹饰采用高浮雕技法 , 图案隆起凸出 , 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的形制、纹饰、构图方式大体延续了汉代铜镜系统 。 这一时期 , 铜镜开始大量传入日本 , 对日本铜镜铸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唐代铜镜空前繁盛
隋代铜镜仍有北朝遗风 , 其承上启下的风格为以后唐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隋镜的镜体大而厚重 , 半圆形钮比较丰满 , 多为连珠纹钮座和柿蒂钮座 , 镜缘高平 , 向外略有斜坡 , 缘内侧多饰一周锯齿纹 。 纹饰图案多四方配置 , 布局严谨讲求对称 , 并常设置界格 。 主要流行的有神兽镜、四神十二生肖镜、团花镜等 。
唐代铜镜的发展空前繁盛 。 从文献和各地出土资料看 , 扬州为铜镜铸造业的中心 , 在唐镜制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唐镜镜型厚实 , 除了传统的方、圆形式 , 又创新出葵花形、菱花形、折角方形等 , 镜钮有龟形、兽形、花形等 。 按镜面题材可分为鸾鸟纹镜、双鹊衔绶镜、孔雀莲花镜、五岳镜、瑞兽葡萄镜、蟠龙纹镜、人物故事镜、宝相花镜等 。
唐镜的铸造是工艺技法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 , 充分反映在瑞兽葡萄镜、金银平脱镜、金背镜、银背镜、镶嵌螺钿镜等创新制品上 。
瑞兽葡萄镜是最为著名的唐镜 , 由瑞兽和葡萄蔓枝构成主题纹饰 , 形体厚重 , 造型独特 , 纹饰繁缛豪华 。 镜背所装饰的瑞兽形象富有中国特色 , 葡萄纹则充满异域风情 , 内中所含意味 , 至今仍吸引着许多人探求 。
金银平脱镜是借鉴漆器工艺发展而来 , 将金银薄片刻成各种纹样 , 粘贴在素地上 , 全面髹漆数层 , 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 , 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 。 这种装饰法 , 精细费工 , 材料贵重 。 整个镜面色调和谐 , 有富丽优雅之感 。 这些铜镜折射出唐人开放大气的心态和豪华精致的生活品位 。 分页标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