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乱来,《黄帝内经》讲要三因制宜,顺天地人才叫会养生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 , 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 , 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 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 , 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 , 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
一、因时制宜

『』养生不乱来,《黄帝内经》讲要三因制宜,顺天地人才叫会养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 , 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 , 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 ,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 , 气之盛衰 , 虚实之所起 , 不可以为工矣 。”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 , 弗之能害 , 此因时之序也 。”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 , 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
1
顺年节律养生
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 。一年之中可分四时 ,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 , 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 , 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 , 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 , 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 , 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 , 《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 , 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 ,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 , 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 , 运气学说认为 , 自然气象存在着 5 年、6 年、10 年、12 年、60 年等周期。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 ,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 , 人之患病情况不同 , 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 , 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
2
顺月节律养生
周月节律指以 1 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 , 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 。地球上 , 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 , 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 , 人血气积 , 肌肉充 , 皮肤致;……月郭空 , 则海水东盛 , 人气虚 , 其卫气去 , 形独居 。”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 , 并指出“月生无泻 , 月满无补 , 月郭空无治 , 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 , 是谓脏虚;月满而补 , 血气扬溢 , 络有留血 , 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 , 是谓乱经 。阴阳相错 , 真邪不别 , 沉以留止 , 外虚内乱 , 淫邪乃起 。”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 , 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 , 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 , 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 , 避免灾祸内生 。
3
顺日节律养生
一日分为四时 , 则朝为春 , 日中为夏 , 日入为秋 , 夜半为冬 。”因此 , 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 , 朝养生 , 日中养长 , 日入养收 , 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 , 日中而阳气隆 , 日西而阳气已虚 , 气门乃闭 , 是故暮而收拒 , 无扰筋骨 , 无见雾露” ,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 , 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 , 日西阳气内收 , 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 , 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 , 若违背此原则 , 则会形体困顿 。
二、因地制宜

『』养生不乱来,《黄帝内经》讲要三因制宜,顺天地人才叫会养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 , 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 , 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 , 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 , 造就了特定的人群 。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 , 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 , 导致“风寒冰冽” , 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 , 作物产出相对较少 , 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 , 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 , 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 , 水土刚强” , 故“不衣而褐荐” , 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 。就此而言 , 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 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 , 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
三、因人制宜

『』养生不乱来,《黄帝内经》讲要三因制宜,顺天地人才叫会养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同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病理转归、强弱寿夭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 这种差异源于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因此 , 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保健都要以体质、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等为依据制定基本原则与方法 , 这就是因人制宜 。
1
【『』养生不乱来,《黄帝内经》讲要三因制宜,顺天地人才叫会养生】识体质养生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 , 有刚有柔 , 有弱有强 , 有短有长 , 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 , 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 , 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 , 血气充盈 , 肤革坚固……此肥人也 。……瘦人者 , 皮薄色少 , 肉廉廉然 , 薄唇轻言 , 其血清气滑 , 易脱于气 , 易损于血 。……壮士真骨 , 坚肉缓节监监然 。……婴儿者 , 其肉脆 , 血少气弱 。”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 。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 , 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 , 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 , 共计 25 种体质 , 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 , 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 5 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 , 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 , 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 。体质不同 , 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 , 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 , 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
2
辨年龄养生
出生之后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 , 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 起居衰矣 。年五十 , 体重 , 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 , 阴痿 , 气大衰 , 九窍不利 , 下虚上实 , 涕泣俱出矣 。”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 , 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 , 少儿至青少年时 , 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 , 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 , 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 , 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 , 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 , 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 , 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分页标题
3
别男女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 血气之男女也 。”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 , 男子为阳 , 以气为用;女子属阴 , 以血为本 。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 , 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 , 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 , 面始焦 , 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 , 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 , 发堕齿槁……”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 , 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 。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 , 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 , 不足于血 。”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 , 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 , 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 , 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 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 , 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 , 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 , 知常达变 , 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