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司马光砸缸的传说人们在幼时就已经耳熟能详 , 在课本中它是一篇非常简单的文章 , 讲的就是七岁的司马光临危不乱 , 勇敢砸破大水缸救出幼儿的故事 。因为主要面向小孩子 , 所以故事的背景、发展都不曾交代清楚 , 连那个孩子姓甚名谁都很少有人提起 。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很多资料上 , 司马光救出的孩子叫“上官尚光” , 他成人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 , 并建立了“感恩亭” , 以纪念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在一些传说中 , 上官尚光后来还做了北宋的宰相 , 不过这一点正史并未记载 。
然而历史上真的存在上官尚光这个人吗?先来看一看《宋史》记载的原文 。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光字君实 , 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七岁 , 凛然如成人 , 闻讲《左氏春秋》 , 爱之 , 退为家人讲 , 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 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 , 一儿登瓮 , 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 , 光持石击瓮破之 , 水迸 , 儿得活 。”
原文中只字未提被救幼儿的姓名 , 也没有说明他的身份 , 那么最有可能的是这个幼儿只是一个县府大院的孩子 , 司马光幼时玩伴的其中之一 , 并非赫赫有名的人物 。“上官尚光”也从不见正史 , 只在一些轶事和传说中存在 , 真实性存疑 。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光山县上官岗村确实有一上官氏 , 族谱中也有“上官尚光”其人 , 后人是否因此附会也未可知 。但总的来说正史中不见记载 , 无法确定真实性 , 自然就不能教给孩子们了 , 所以一般在学习司马光砸缸的课文时 , 老师都不会明确说出获救幼儿到底是谁 。
此外 , 司马光砸缸还有一个巨大的瑕疵 , 属于故事流传千年后传播中的简化和歪曲 , 即司马光砸的并非“缸” , 而是“瓮” 。看似一字之差 , 实则千差万别 。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瓮属于陶器 , 缸是瓷器 , 形状和质地都不一样 。在司马光的年代 , 即1026年左右 , 烧制瓷器的工艺还无法造出能容下一个幼儿的的大缸来 。在原文中阿鲁图写的也是“瓮” , 水缸只不过是故事在后人传播过程中的曲解 , 有可能是觉得顺口 , 也可能是不够严谨 , 总之以七岁幼儿的力气 , 砸瓮比砸缸要可信得多 。
当然 , 这只是以科学严谨的的眼光看待历史故事时的探究 , 司马光砸缸确有其事 , 只不过在一代代流传中有些细节被改动了 , 并不影响其内核 。它的主要目的还是教育孩子们 , 要以司马光为榜样 , 学习他临危不惧、遇事冷静、乐于助人的品质 。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砸缸#司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谁?为何老师不主动提起】司马光自幼时便常常“手不释书 , 至不知饥渴寒暑” , 七岁便能熟读并背诵《左传》 , 为人温良恭俭、正直勤勉 。后来还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在文学和历史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他“七岁砸缸”的义举只不过是其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闪光点 , 其相伴一生的美好品格才是故事背后真正的意义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