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杨贵妃在当时可能招人恨的 , 后世反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同情 。 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 , 在战乱之际却成了替罪羊 。 客观上是以她的惨死 , 堵住了众人抗议之口 , 减免了一国之君本应承担的责任 。 保江山还是要美人?对于落难的唐玄宗是一道难题 。
在马嵬坡这个十字路口 , 他不得不作出选择 。 他也只能这么选择 。 海誓山盟的爱情 , 也经不住生死的考验 。 度过难关之后想起杨贵妃 , 唐玄宗肯定是愧疚的 。 “马嵬坡下泥土中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君臣相顾尽沾衣 , 东望都门信马归 。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他一个人 , 还有心思去华清池泡温泉吗?再见那太液芙蓉未央柳 , 能不想起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美人?能不热泪盈眶?华清池的温泉 , 仿佛唐玄宗长恨之际的热泪滚滚 。
其实 , 唐玄宗逃命四川 , 占领长安的安禄山 , 一把火将盛极一时的华清宫烧成灰烬 。 战乱平息后唐玄宗即使再回华清宫 , 也只能独自面对残垣断壁的一片废墟 。 这里曾经是他的温柔之乡 , 最终还是成了伤心之地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由华清池联想到杨贵妃 , 以及她那著名的零食:荔枝 。 杨贵妃的时代 , 西安尚叫长安 。 长安本不产荔枝 , 贵妃的荔枝全是由南方火速运来的 。 那是中国最古老的“特快专递” 。
杨贵妃 , 杨贵妃 , 不仅美 , 而且馋 。 吃荔枝都吃上瘾了 。 荔枝最初出现在杨贵妃的风流故事中 , 因了绝代佳人的青睐而身价百倍 。 荔枝 , 三千宠爱集一身 。
《新唐书》记载:“妃嗜荔枝 , 必欲生致之 , 乃置骑传送 , 走千里 , 味不变 , 正至京师 。 ”据考察杨玉环偏爱的荔枝主要产于今广东一带 , 是作为南海贡品进献宫中 。 当时四川等地也产荔枝 , 因水土原因 , 口味稍劣 。
唐玄宗为讨爱妃欢心 , 不惜舍近求远 , 命驿使沿途换乘、快马加鞭以抢运这人间珍品 。 这在李肇《唐国史补》中有证明:“杨贵妃生于蜀 , 好食荔枝 。 南海所产 , 尤胜蜀者 , 故每岁飞驰以进 , 然方暑而熟 , 经宿则败 , 后人皆不知之 。 ”楚王好细腰 , 宫中多饿死,而出了位贪恋荔枝的贵妇 , 民间不知要累垮多少匹千里马 , 不知要伤多少位伯乐的心 。
唐朝仕女以胖为美 , 臃容华贵的杨玉环也体态丰满 , 想与不甘舍弃口福有关?多少年后人们还是会艳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的神仙生涯,对人间盛宴的世俗向往 , 多多少少将冲淡对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皇帝的责难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乐史《杨太真外传》描述的良宵美景恍若昨日:“(天宝)十四载六月一日 , 上幸化清宫 , 乃贵妃生日 , 上命小部音声 , 于长生殿奏新曲 , 未有名 , 会南海进荔枝 , 因以曲名《荔枝香》 。 ”
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见证 。
琴棋书画诗酒花 , 荔枝 , 贵妇人的宠物,它和王母娘娘的蟠桃一样 , 曾经令尘嚣中苦苦为稻粮谋的凡夫俗子无不仰视 。 此曲只应天上有 , 人间能得几回闻,荔枝 , 水果中古老的贵族 。
晚唐杜牧游华清宫 , 蘸着温泉水写下绝句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 , 山顶千门次第开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无人知是荔枝来 。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我站在杜牧当年立足的那方寸之地 , 仿佛目击到千里走单骑的宫廷使者风驰电掣地在华夏大地上日夜兼程 , 并且听见惊心动魄的响鞭,可惜这不是绝代英雄铁蹄突出逐鹿问鼎 , 那每遇见驿站便换一匹快马的信使肩头不过驮着一囊温柔的水果 。分页标题
劲风猎猎的古希腊时期诞生过马拉松之役 , 那大步流星送“鸡毛信”的使者的匆促足音至今仍在人类历史的走廊回荡;而中国唐朝那场最原始的接力长跑 , 不过作为添加进温柔富贵乡的一剂笑料,两种时空的对比使我掩卷长叹 。
马拉松是人类历史中勇敢与胜利的象征 , 花钿委地的马嵬坡 , 却构成美的误区与温柔的败局 。 渔阳鼙鼓卷土而来的战争 , 并不是由荔枝引起,正如那莺歌燕舞所啄食的荔枝 , 也无法粉饰太平 。 荔枝曾经作为一种不祥之兆 , 在一位遇难的美人一生中投下阴影 , 同时给一个王朝的命运画上警醒的问号 。
杨贵妃生于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 。 由于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 , 世人以为杨玉环生于四川 , 其实她是山西蒲州永乐人 。 杨贵妃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 , 幼小时随父在四川度过 , 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 , 她寄养在洛阳三叔杨玄璬家 。 后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 问杨贵妃是哪里人 , 有说广西容县的 , 有说四川的 , 有说山西永乐的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18岁的杨玉环原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之妃 , 被年已51岁的公公玄宗看上 , 横刀夺爱 , 纳为贵妃 。 长恨歌就这样开始了 。 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见证 。 这段神仙伴侣般的情史 , 又在马嵬坡画上句号 。
“海棠汤”是杨贵妃专用浴池 , 石砌的两层台式 , 形如盛开的海棠花 。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 六月 , 由于“安史之乱”爆发 ,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难 , 刚走到马嵬坡 , 护卫的将士就怒杀时任宰相的杨玉环堂兄杨国忠 , 又胁迫唐玄宗下令将杨玉环缢死 。 杨玉环死时38岁 。 她使马嵬坡出名了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因为有杨贵妃的故事 , 西安这座城市便多了几分女人味 。 华清池必须去看的 。 不是去看杨贵妃洗澡 , 是去看杨贵妃洗澡的地方 。 我们没有唐玄宗的眼福 , 只能看看美人的遗物 , 残山剩水间的几块青石板 。
“海棠汤”是杨贵妃专用浴池 , 石砌的两层台式 , 形如盛开的海棠花 。 春寒赐浴之时 , 杨贵妃怎么也想不到 , 若干年后 , 会引来层出不穷的看客 , 她看不见我们 , 而我们也看不见她了 。 这都怪白居易的《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
仿佛他亲眼目睹了似的 。 我们来得更晚了 , 只能对着干涸的海棠池 , 像白居易那样凭空想像 。 没法离美人更近一些 , 却离诗人靠近了几步 。 在给江山美人唱挽歌时 , 不知白居易是否真的来过这个地方?我相信他来过 。 我相信自己 , 正站在白居易站过的地方 。
比“海棠汤”格局更大的 , 是“莲花汤” , 唐玄宗专浴之池 。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 , 唐玄宗在骊山北麓扩建华清宫 , 治汤井为池 , 环山列宫室 , 宫周筑罗城 。 华清宫俨然已成陪都 , 或者说是冬宫 。
每年十月 , 唐玄宗偕同杨贵妃和文武百官到华清宫过冬 , 次年四月才返回长安 。 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 , 将近一半的光阴是在华清宫度过的 。
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 , 将近一半的光阴是在华清宫度过的 。
然而唐玄宗与杨贵妃并不是骊山温泉的首批顾客 。 早在周朝 , 当时的帝王就在这里建造亭台楼阁 , 圈为禁地 。 北周王褒专门写过一篇《温汤铭》 , 对温泉的养生驻颜功能大加赞美 , 说它是“华清驻老” 。 这也是后来华清池得名的由来 。
秦始皇爱泡温泉 , 以石筑室砌池 , 命名为“骊山汤” 。 汉武帝加以重修 , 在周围种满松柏 。 唐太宗也看上这个地方 , 诏命阎立德担任包工头 , 营造“汤泉宫”……他们都是过客 。 说起华清池 ,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 这或许就是爱情的力量?爱情能使一个地方长久地充满诗意 。分页标题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华清池的华丽就像他们的爱情 。
“骊宫高处入青云 , 仙乐风飘处处闻 。 缓歌慢舞凝丝竹 , 尽日君王看不足.……”直到今天 , 我们仍觉得扬贵妃是华清池的女主人 。 她的影子无处不在 。 在这个发掘了兵马俑的城市 , 我们并不希望历史是冰冷的 , 也期望从铁石心肠的历史发掘出一缕若隐若现的温情 。
兵马俑是硬碰硬的 , 杨贵妃的爱情却让人心软 。 正如白居易《长恨歌》所谓的恨 , 并不是对美人的仇恨 , 而是对悲剧 , 对命运本身的抱怨 。 此恨绵绵无绝期 , 意味着彼此难忘 , 天地之隔的相思之苦 。 华清池 , 多么甜蜜的温泉富贵乡 , 却结了一个剪不断的苦果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今人只知道华清池是杨贵妃的爱宫 , 却不知道它还跟另一位名女人有关 。 那就是慈禧太后 。 公元1900年 ,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 , 慈禧太后同光绪皇帝也走上逃难之路 , 躲到了西安 。 在西安避难 , 慈禧伤还没好就忘掉痛了 , 习惯了荣华富贵的她贪图享乐 , 下令仿照盛唐的格局重修华清池园林 。
今日华清池的建筑大多是慈禧时修造的 。 不仅在建筑式样上保持唐代的风格 , 诸多建筑物的名称都延用唐代时的称呼 。 譬如大门仍叫作津阳门 。 进门后经过宫廷式建筑的少阳汤 , 再穿越三洞门 , 就是原先依山修筑的华清池屋宇庭院 。
华清池侧旧有小亭一座 , 据传是杨贵妃沐浴后晾干头发的地方 , 称晾发亭 。 今已找不到踪影 。
庭院中央是荷花池 , 池中有荷花阁 , “长恨歌”里描绘太液池的芙蓉 , 指的就是这个池塘里开的花吧?唐朝王建《温泉宫行》诗以志其事:“十月一日天子来 , 青蝇御路无尘埃 。 宫前内里汤各别 , 每个白玉芙蓉开 。 ”
我来的时候 , 花还在开着 , 却不是唐朝的花了 。
天宝十四载对于唐玄宗来说 , 是不寻常的一年 。 这一年 , 众所周知的“安史之乱”爆发 。
时隔一年的6月 , 安禄山攻破潼关 。 6月13日黎明时分 , 仓皇的唐玄宗李隆基率领家属、亲信——杨贵妃姐妹、皇子、妃子、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逃出长安 。
人名很多吧 , 其实没多少人 , 除了这几个 , 就剩下一小撮宦官 。 保护他们的禁军队伍总共也就3000人 。
逃亡队伍从延秋门出宫 , 沿途经过县城没东西吃 , 因为县令也跑了 。 到了中午 , 唐玄宗还没吃上一口东西 。 杨国忠就买了些饼拿给他填肚子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这个饥寒交迫的时候 , 还是老百姓可爱 , 有的献米饭 , 有的献小麦 , 有的献大豆;那些皇子皇孙可算见到粮食了 , 用手捧着 , 狼吞虎咽 , 很快就吃光了 , 却还没吃饱 。
这个情景十分悲惨 , 大家都哭了 , 唐玄宗也掩面而泣 。
老先生郭从谨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危害天下的坏心已不是一天两天 。 曾经有人到京城告发他 , 陛下去把告密的人杀了 。 所以安禄山才有实施叛乱的机会 , 害得陛下流亡 。
还记得宋当宰相的时候 , 常常向陛下进忠言 , 天下因此得以太平 , 可是近年来 , 大臣都忌讳进谏 , 大多都是阿谀奉承 。 这样一来 , 陛下对宫廷以外的事所知甚少 。
身在宫外的臣子 , 很早就预料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 可谁敢说呢?只有真到了今天 , 臣也才敢说心里话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郭从谨的话没错 , 可惜是马后炮 。 当务之急是填饱肚子 , 不是反思 。 唐玄宗淡淡地回了一句:这是朕的不聪明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然后 , 命军士分散到各个村落中找食吃 , 约定未时 , 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候 , 回到原地再往前走 。
半夜的时候 , 他们到了金城县 , 县令早跑了 , 百姓也逃得差不多了 , 家里还剩下一些吃食和锅碗瓢盆 , 军士们自己做饭吃 , 吃完就睡 , 驿站里也没有灯烛 , 大家相互枕着身体睡觉 , 这时候 , 早分不出尊贵和卑贱 。 活着才是主要的 。
6月14日 , 逃亡队伍抵达马嵬驿 。 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西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处 。 连日奔波劳顿 , 所有的将士又累又饿 , 怨言四起 。 就在这人心极度不稳的时候 , 太子李享突然发动政变 。 历史上叫做马嵬兵变 。
关于马嵬兵变 , 旧史记录里说 , 真正的发动者、策划者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 。 他通过太子的贴身宦官李辅国 , 怂恿太子李享行动 。 太子李享是被动的 , 李辅国也只不过是一个中介 。
然而 , 旧史的记载是为尊者讳 。 这并非历史真相 。
真实情况是 , 这次政变蓄谋已久 。 其实早在长安的时候 , 政变行动已经悄然开始 , 太子李享与亲信密谋以后 , 派李辅国去拉拢陈玄礼 , 伺机对付杨国忠 。 李辅国还是中介 。
6月13日 , 唐玄宗从京师出逃 , 全部队伍只有3000人 , 而太子李享断后的人马就有2000余人 。 这里面包括禁军的精锐部队 , 叫飞龙禁军 。 李享的两个儿子 , 广平王和建宁王“典亲兵扈从” 。
这是多好的政变机会 。 唐朝宫廷的历次政变都要想方设法攻破玄武门 , 胜算往往仅有百分之五十 。 这次不同 , 君臣逃离宫廷 , 来到荒郊野外 , 利用禁军发动政变显然是稳操胜券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一个好机会的出现 , 总是跟随着另一个更好的机会 。 坏事也一样 , 没有最坏 , 只有更坏 。 就在疲惫禁军人心不稳之际 , 杨国忠骑着马从马嵬驿出来 , 被一帮吐蕃使者拦住去路 , 说他们没有吃的 , 要返回吐蕃 。 恰在此时 , 禁军中有人高喊:杨国忠伙同胡虏谋反 。
杨国忠心里惊慌 , 怕自己说不清 , 骑马欲走 , 一支冷箭射来 , 杨国忠中箭落马倒在地上 , 一群兵士过来 , 将他乱刀砍死 。 他的儿子和韩国夫人也被军士诛杀 。
紧接着 , 陈玄礼向唐玄宗上奏:“国忠谋反已被诛杀 , 贵妃不宜供奉 , 愿陛下割恩正法!”
这一系列行动很快 , 快到眨眼之间 。 又仿佛一篇好作文一样 , 首尾呼应 , 非常到位 。 杨国忠刚被杀 , 陈玄礼就跳出来代表禁军将士诉说他们的忧虑——如果杨贵妃依然留在皇帝身边 , 那么 , 诛杀杨国忠的将士们心里就更不会安宁 , 军心就更慌乱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这是一个明显的要挟 。 一边是江山 , 一边是美人 , 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唐玄宗缄默不语 , 他认为 , 杨贵妃久居深宫 , 即便杨国忠谋反 , 她又怎么会知道?她是无辜的 , 杀她就是杀害无辜 。
但是 , 此刻的情况是 , 如果不杀杨贵妃 , 军心乱了 , 不光是失掉江山的问题 , 你这个陛下的性命恐怕也难保全 。
高力士这时候也禀告唐玄宗:贵妃确实无罪 , 但将士们已经杀了宰相 , 贵妃仍在左右 , 将士岂能心安 , 陛下应审时度势 , 方可保住平安 。
唐玄宗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虚弱 。 无奈之下 , 只得命高力士传谕 , 赐杨贵妃死 。
这一年 , 杨贵妃三十八岁 。 她被缢杀在佛堂 。 死后 , 陈尸于天井 , 让禁军将士们看到杨贵妃真的死了 。 将士们这才安心 , 护送唐玄宗往西而行 。分页标题
然而 , 这仅仅是史书记载的杨贵妃的第一种归宿 。 旧史的记载是完全准确和真实的吗?事实上 , 关于杨贵妃的人生归宿 , 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和记录 。
第一种说法:杨贵妃没死 , 她在尼姑庵里削发为尼 。 唐玄宗离开马嵬驿后 , 到了蜀地避难 , 他返回长安以后 , 要将杨贵妃的尸骨迁移到长安来埋葬 。
可是 , 派人到马嵬驿一挖 , 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尸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 唐玄宗与禁军队伍逃到蜀地再回到长安 , 前后也就一年多时间 。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 , 如此短的时间内尸体肌肉腐烂但骨头必定存在 , 可是 , 坟墓里什么也没有 。 于是 , 有人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说杨贵妃死里逃生了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这就奇怪了 , 明明被赐死 , 还陈尸于天井 , 她怎么逃的呢?这简直是一部悬疑片 。 如果说杨贵妃果真未死 ,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当时在佛堂中缢杀她的人并没让她气绝身亡 , 只是使她暂时地昏厥休克 , 这个人可能是有意 , 也可能是无意 。
这样 , 禁军将士看到的“尸首”确实是杨贵妃 。 二、当时在佛堂中被缢杀的人不是杨贵妃本人 , 而是一个相貌酷似于她的宫女 。 死后换上杨贵妃的服饰 , 由于禁军不可能近距离查看贵妃容貌 , 所以受到蒙骗 。
但是 , 杨贵妃逃离马嵬驿后 , 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 终老于何处 , 没人能够说清 。 一些学者认为杨贵妃曾经有做过女道士的经历 , 所以推断她隐居在某个道观中 。
我认为 , 这种推断一半是有根据的 , 另一半则是猜测 , 因为有一半的根据 , 所以这猜测不是完全地凭空杜撰 。 这一半的根据是 , 杨贵妃确实做过女道士 。
我们来看看杨贵妃的经历——她真名杨玉环 , 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 , 公元718年的蜀州 , 从小在东都洛阳长大 。 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的一个妃子 。
一天 , 杨玉环随寿王到华清池避暑 , 偶然见到唐玄宗 。 唐玄宗对杨玉环是一见倾心 , 以至于晚上失眠 。 次日早起 , 疲倦地向高力士感叹道:这样的美人儿 , 叫朕心下 好难抛!高力士立刻提议 , 召杨氏进宫来与唐玄宗见面 。 唐玄宗说 , 自己与杨玉环是翁媳关系 , 见面也没用 , 只能是相思 。
高力士为了讨好唐玄宗 , 就想出一个主意 , 悄声告诉唐玄宗 。 唐玄宗听了很高兴 , 吩咐高力士去办 。
于是 , 高力士就去规劝杨玉环 , 要她丢下寿王 , 进宫伺候皇上 。 杨玉环本来就是个心比天还高的女人 , 在荣华富贵的面前 , 做了寿王四年妻子的杨玉环 , 对寿王的爱变得淡了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她离开了寿王 , 按照高力士的精心安排 , 先到内宫的太景观做了一名女道士 , 起名杨太真 , 过渡一下 , 便被接进唐玄宗的宫中 , 这样 , 既消除了人们对玄宗乱伦的看法 , 又名正言顺地娶了美人 。
再说另一半的猜测 , 如果杨贵妃逃离马嵬驿 , 真的又隐居道观中做了女道士 , 唐玄宗在避难之后回到长安 , 就不会去寻找她吗?
从杨贵妃死里逃生的两种可能性来看 , 倘若缢杀她的人是有意不将她缢死 , 或者换宫女替死 , 那么必定是唐玄宗一手安排的 , 以便日后团聚 。
然而 , 除了日本学者大津郡的《郡志》上有唐玄宗与杨贵妃旧情难舍的记载之外 , 再也找不到任何依据 。 再者 , 倘若缢杀之人是无意的 , 那么杨贵妃被埋以后 , 是如何逃出坟墓的?有人挖掘还是自己动手?似乎都不大可能 , 也没有任何的历史记载 。
因此 , 杨贵妃没有丧命马嵬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而她的下落和她做了女道士的说法 , 是没有依据的 , 无法成立 。分页标题
我们提到日本学者大津郡的《郡志》 , 在这本书里 , 透露出杨贵妃人生归宿的第二种说法 , 这种说法流传于日本民间和学术界 。 说杨玉环没有被缢死 , 被缢杀者是宫里的一个侍女 。
而杨玉环本人逃亡到日本 。 怎么逃的呢?说法更玄 , 说是唐玄宗派人秘密护送她漂流过海 , 到了上口县向津具半岛油谷町村 。 在日本当地的“二尊院”中 , 还有杨贵妃的坟墓 。
我们姑且认定这种说法具有真实性 , 那么杨贵妃逃亡到日本后 , 以何为生呢?
《郡志》一书里有段记载 , 说唐玄宗得知杨贵妃东渡扶桑 , 旧情难舍 。 心中思念 , 漂洋过海去看望不大现实 , 就派遣特使送了两尊佛像给小杨 , 并且劝她回国 , 再续前缘共享富贵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杨贵妃心已成灰 , 心说当年你为了保全自己 , 让我偷渡到日本 , 一世情缘早就断绝 。 于是 , 她拔下头上的一根玉簪 , 让特使交给唐玄宗 , 以示答谢 。 数年后 , 杨贵妃在当地无疾而终 。 所谓“二尊院”就是因为那两尊佛像而得名 。
这说法是真是假?二尊院五十五世长老慧学有两段关键的记录——
第一段记录:“天宝十五年七月 , 唐玄宗爱妃杨玉环乘空栌舟于久津唐渡口登岸 , 登岸后不久死去 , 里人相寄 , 葬于庙后 。 ”
第二段记录:“六军既发 , 贵妃气息有所和缓 , 着人救之 , 造空栌舟 , 置数月粮食于舟内 , 放逐海中 , 任其漂流 。 ”
这两段记录说了一个意思:杨玉环没有被缢死 , 她缓过气来 , 被人救了 , 救她的人打造了空栌舟 , 在舟里放了可以吃几个月的粮食 , 然后把舟放到海里 , 杨玉环上舟漂流 , 漂到哪儿算哪儿 。
首先 ,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之处 。
其一 , “空栌舟” 。 什么是“空栌”?就是没有橹 , 这船没有船橹 , 就从中国漂流到了日本 , 这几乎是一个神话 。
其二 , “任其漂流” 。 这是什么意思?舟里放的粮食 , 是逃亡途中保全性命的口粮 , 这说明逃亡是有目的地的 , 不是无地放舟 , 任其漂流 , 漂到哪儿算哪儿 , 无疑是一种浪漫安乐死 。 既然挽救了杨玉环的性命 , 再让她“任其漂流”显然不合逻辑 。
其次 , 长老慧学的记录与《郡志》是矛盾的 。 《郡志》里说 , 杨玉环到了扶桑;长老慧学的记录说 , 杨玉环登陆就死了 , 二尊院只不过是安葬杨玉环的地方 。 后来 , 唐玄宗得知杨玉环埋在这里 , 所以送来两尊佛像 , 以寄托哀思 。
当然 , 关于杨玉环逃亡到日本的两个记载 , 也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 就是杨玉环并未丧命马嵬驿 。 这个前提成立 , 流传于日本民间和学术界的说法才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
因此 , 得再回到天宝十五年六月间迷雾重重的马嵬驿 。 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唐玄宗果真受到要挟 , 必须诛杀杨玉环吗?除了旧史的记载 , 在一些唐诗中也透露出一些信息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譬如在李益的七绝诗《过嵬驿》和七律《过嵬驿二首》以及刘禹锡的《马嵬行》中 , 诉说了杨玉环人生归宿的第三种说法 。
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 。 什么叫“血染马蹄尽”?意思是说杨贵妃丧命乱军之中 , 且是被刀刃砍死的 。
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 , 血污游魂归不得” , 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 , 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 , 那就不可能见血 , 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 , 而是用刀刃之物 。分页标题
还有刘禹锡的《马嵬行》 , 其中有这么几句:“贵人牵帝衣 , 低回转美目 , 风日为天晖 , 贵人饮金屑” 。 注意“饮金屑” , 意思是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
然而 , 诗歌总有抒情和夸张的成分 , 不是准确的史料 。 但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信息 , 就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
这就是关于杨贵妃的人生归宿林林总总的说法 , 但无论是哪一种 , 最终都要归结到兵变的问题上 。
兵变是太子李享一手策划的 , 他与陈玄礼煽动诛杀杨贵妃 , 实际上矛头是指向唐玄宗 。 就当时混乱躁动的局面而言 , 不是唐玄宗一个人所能控制的 , 他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 怎么可能精心准备安排杨贵妃逃跑?
所谓的“缢杀不死”和“掉包计”仅仅是一种因为传说杨贵妃未死而衍生出的推测 。 在当时极度危急的情况下 , 杨贵妃是必死无疑的 。 她死后 , 太子李享和陈玄礼等人煽动军士要求查验杨贵妃的尸体 。
这很危险 , 如果缢死的不是杨贵妃本人 , 或者她还有一口气 , 太子等人便可以此为借口加害唐玄宗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
文章图片
太子等人很清楚 , 对于唐玄宗来说 , 杀死杨国忠是可以容忍的 , 但要他杀死杨贵妃 , 这一点很难 , 他要经过一场痛苦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 所谓“众怒难犯” , 受到胁迫而又没有一个人为他开脱的唐玄宗别无选择 , 只能做出赐死杨贵妃的决定 。
一个统治大唐帝国40余年的天子 , 最终却没有能力保住一个爱妃的生命 。 当天傍晚 , 杨贵妃的尸体被埋葬在驿亭西一里远的路旁土坡下 , 军士们的怒气得以平息 , 所有的人山呼万岁 。
【「杨贵妃」让人想入非非!揭秘杨贵妃墓的震撼秘密】唐玄宗没有一丝宽慰和半点喜悦 。 他和陈玄礼等将士有一席谈话 , 谈话中只提及杨国忠 , 而没提到杨贵妃之死半句 , 他已经悲伤得无法言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