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生死并非两茫茫
_本文原题:生死并非两茫茫
编辑
本文插图
邻居赵老先生终于离婚了 。 虽然他和太太都已是八十多岁的年纪 , 虽然两个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度过了 , 但他们还是决定在最后的岁月里分手快乐 , 各过各的 。
离婚是赵老太太先提出来的 , 作为一个温婉而逆来顺受的女人 , 想必她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 她说 , 这赵老先生的脾性是越老越难以捉摸 , 跟她早年认识的那个情郎早已判若两人 , 本来想 , 反正已经忍了几十年 , 不如就一忍到底吧 , 可最近的几年 , 他却愈发地乖戾 , 简直让人忍无可忍 。 赵老先生性情比较执拗 , 忌讳又特别多 , 这事全小区的人都知道 , 起初他只是不让人在他面前提及“死”这个字 , 谁要是不经意提到 , 他一定会大发雷霆:“不要提那个字!不要提那个字!”那紧张又厌恶的架势 , 好像别人不是在闲谈 , 而是处心积虑地把一条剥了皮的死狗扔到他饭桌上似的 。
于是人们便都知道了 , 这老赵是怕死的 。 除了忌讳别人在他面前谈及死亡 , 家里人穿白色或红色的衣服 , 也能引起他的恐惧 , 他把家里所有这两种颜色的衣物统统扔掉 , 也决不允许再买 , 床单、被罩、窗帘也不允许出现红白两色 , 就连一大摞荣誉证书的封皮也被撕掉了 , 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吉利” , 再后来 , 他看到黑色也觉得有些碍眼了 。 赵老先生从不参加别人的葬礼 , 也不允许家人去参加 , 免得把不好的东西带回来 , 一旦有亲戚或朋友、同事过世了 , 他都要拿出相册 , 把对方的头像剪掉 , 所以他们家的相册也早已残缺不全 。 他平日里害怕去医院 , 听到救护车的叫声便心惊不已 , 可住进去了 , 又不愿出来 , 生怕回家后有个什么闪失而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 。 总之 , 他害怕很多东西 , 为此给儿女和赵老太太添了不少麻烦 , 以至于对方身心疲敝 。
听到赵老先生的事情 , 我万分感慨 , 也有些悲哀 。 毕竟 , 他也是五零年代的大学生 , 毕竟也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 , 所见、所思的人间悲欢已然不少 , 可为什么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之事如此恐惧呢?人的出生与死亡 , 与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 , 不都是最平常的自然规律吗?为什么他那么聪明的人会不明白?人终有一死 , 无论活着的时候多么显赫或卑微 , 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 都难免一死 , 就连乔达摩·悉达多这样智慧与慈悲盈满的人 , 也难免寂灭 , 何况他人 。 死亡虽然对我们来说迷雾重重 , 但依然有几件事无比确定 , 那就是:我们总有一天都会死的 , 只是不知道何时何地因何而死罢了 , 而且 , 我们死后 , 活着的人依然会继续他们的生活 , 步履匆匆 , 并不停留 。
本文插图
在我所有接触过的对死亡的认知中 , 佛陀的解释是最为透彻的 , 人难免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恐惧 , 而对已知的世界充满眷恋 , 为了让人能克服恐惧 , 就必须要去认识那些折磨我们的、未知的东西 , 包括死亡 。 乔达摩·悉达多做王子的时候 , 看到人们受生老病死的煎熬 , 百般苦恼 , 于是出家去专心寻求解决之道 , 终于在菩提树下觉悟 , 随即开始宣讲他“苦集灭道”的教义 , 来指导人们用积极、愉快、充满慈悲的心去对待人生 。 在他看来 , 苦难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 , 只要人活着 , 就会有各种苦难 , 人生就是苦难的旅程 , 但人活着并非只是拥有苦难 , 还有很多令人愉悦的部分 , 如何才能消弭苦难而心常愉悦 , 那就需要学习、修行 , 去认知所有令我们恐惧的东西 , 不能改变的就遵循其规律 , 能改变的就勇于去做出改变 。 说到底 , 赵老先生对死亡的恐惧 , 不过是他缺少对死亡的认知罢了 , 他自己不敢面对 , 也无人教他 ,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分页标题
死亡是人人厌恶的 , 但并不妨碍我们去认识它 , 只有认知 , 才能克服心中的恐惧 , 就像去认识一位陌生的朋友 , 认识了 , 也就不怕了 。 乔达摩·悉达多悟道成佛之后 , 很多人便来寻求他的帮助 , 一天 , 一位妇女抱着她一岁儿子的小尸体 , 伤心欲绝地来请求他行一个神迹 , 来使她的儿子复活 。 佛陀说:“只有一个办法能治疗你的痛苦 , 你到城里去 , 向任何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要一粒芥菜子 , 拿回来给我 。 ”这位妇女于是立即起身 , 挨家挨户去讨要芥菜子 , 走遍全城 , 也没有要到 , 每家每户都说有亲人去世了 。 虽然一无所获 , 但在这时 , 她觉得自己没有先前那么痛苦了 , 埋葬了儿子的尸体 , 又回到了佛陀那里 。 “我现在开始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了 , 悲伤使我盲目 ,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受到了死亡的折磨 。 ”她说 。 佛陀于是开示她道:“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义 , 就必须要时常反省 , 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变的法则 , 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 一切都是无常 。 不仅你的孩子会死 , 我和你 , 所有人 , 都会死 , 我们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 , 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死亡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 只不过是许多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中的一件而已 , 并不值得期待 , 也不值得恐惧 , 它只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而已 。 只有接近死亡 , 直面它 , 才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念的改变 。 存在主义告诉我们 , 人生只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条线段 , 生之前没有我们 , 死之后也没有我们 , 我们能觉察的 , 只有活着的当下 。 如果我们能接受生命短暂、脆弱、无常这个事实 , 那我们就能更安心地面对死亡 , 以及其他任何的不幸 , 我们依然可以从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 去爱 , 在追求物质保障的同时 , 也探索生命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 我们可以微笑着面对任何变故 , 包括死亡 。 我们通过对它的认知 , 已经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 , 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东西 。
人 , 本质上还是一种精神概念 , 肉体只是精神世界的承载者 , 只是速朽的皮囊 , 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觉醒 , 肉体便是行尸走肉 , 便无所足道 。 同样是一生 , 关在笼舎里的鸡鸭 , 与自由翱翔的雄鹰 , 显然是天差地别的 , 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无论选择哪一种 , 人生都是短暂又无常的 , 就算没有各种变故和意外的中道崩殂 , 无灾无病走完一生 , 也不过百年 , 看起来还算漫长 , 其实弹指而过 , 乃至于我们的人生看起来像是虚幻的 , 那么多人来了 , 走了 , 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 却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 。 所以《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应作如是观 。 ”这有为法即是无常法 , 我们所亲身体验的、所思虑的事物 , 都不恒常 , 都如梦、影子、露水、闪电一样 , 转瞬即逝 。 乔布斯也好、布莱恩特·科比也好 , 无论你多么优秀 , 都无法摆脱无常命运 。 人算什么 , 在上帝手里 , 就像是落在淘气孩子手中的毛毛虫罢了 。
藏传佛教里虽然神神道道的东西很多 , 但依然有不少对佛陀思想深刻的展示 , 诸如天葬 , 诸如坛城 。 对于初次体验天葬的人来说 , 那种死亡教育是非常震撼的 , 大多数人都能立刻顿悟 , 不再执念于沉重的肉身 , 不再对死亡有所恐惧 。 人生如此短暂又无常 , 何必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 为何不去追寻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 何必要贪嗔痴于一些身外之物 , 而忘记更重要的爱与觉醒 。 人死了 , 肉被一刀刀切下来 , 喂到鹰鹫们嘴里 , 以求得转身高处 , 这倒是很有画面感、仪式感 , 很有诗意 。 同时也让你明白 , 越是拖延对死亡的正视 , 就会越是无知 , 越无知就越恐惧 。 我们常常觉得 , 幸福的时光会一直都在 , 其实 , 那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期望 , 很多人一生都在逃避对死亡的认知 , 直到死亡真正来临 , 才手足无措 , 这种事情其实非常不幸 。 我们越是逃避死亡 , 越是自欺欺人 , 我们所期待的幻想 , 就越像是饮用海水一样 , 只会越饮越渴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西藏的僧人常常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用彩色的细沙来画一幅坛城 , 然后再用金刚杵在瞬间将其毁灭 , 将那些细沙装到瓶子里 , 倒入江河 , 最终流入大海 。 建设是艰难的 , 而毁灭却是一瞬间的事 , 彩云易散琉璃脆 , 懂得了这种无常 , 人便可以不再被恐惧所奴役 , 从而变得非常自在 , 无论死亡任何时候来临 , 都可以接受 。 生者必死 , 聚者必散 , 积者必竭 , 立者必倒 , 高者必堕 , 没有任何事情是恒常的 , 所有的事情都在变化 。 懂得了生命的脆弱 , 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 在我们有限生命里 , 已然见识了太多的无常 , 那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倒掉了 , 那么多卑微的人站了起来 , 那么多恍如暗夜的白昼 , 那么多滴水成冰的春天 , 眼看着起高楼 , 眼看着楼塌了 , 太多的无常之事 。 博尔赫斯有首诗写的好:“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 , 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 。 你的肉体只是时光 , 不停流逝的时光 。 你只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 ”的确是这样 。
如果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无常 , 并内心平静地去接受它 , 那么所有的日子必将是殊胜而愉悦的 , 再不会有任何恐惧将我们困住 , 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最好的或最坏的结果 。 最坏的结果 , 不过是死亡而已 。 很多修行人 , 每天在睡觉前都要把自己的水杯倒扣在桌上 , 把每一个夜晚都当做最后的安息 , 这样的做法并不会产生痛苦 , 反而会增加更多的感激 , 感谢上帝又让我多活一天 , 对于这样的恩赐 , 我心怀感恩 , 必不至于虚度 。
只有看透死亡的人 , 真正的生命才可能开始 , 才可能去度过有意义的余生 , 才能在内心深处作出取舍 , 做出真正的改变 , 才能知道如何去珍惜生命 。 那时候 , 你将充满忧伤和喜悦 , 忧伤的是 , 你知道过往的一切一去不返 , 一无是处 , 喜悦的是 , 你能够珍惜当下的时光 , 放下一切的执著和侥幸 , 你会变得非常轻灵 , 没有什么再能束缚住你 。 你知道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所以会更积极地对待生活 , 会努力工作又不急不躁 , 会更加地敬畏生命 , 敬畏万物 , 保持谦卑与怜悯心 。 因为你反省了 , 所以你将看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 不会再盲目地攀援 , 不会再骄傲 , 也不会顾影自怜 , 你会非常平静地对待一切荣辱 , 你终将与自己的过往和解 , 并开始有能力去爱他人 。 这样也挺好的 。
【赵老生死并非两茫茫】本文来自扔你一个橙子就跑
- 李教授说肿瘤防治|良性肿瘤并非“善类”:做到这几点,能阻止其恶变
- 东湖|武汉东湖虽比杭州西湖大,但文化底蕴却不如西湖,事实并非如此
- 情感倾诉屋|活出自我的三要素
- 《诗人文摘》|王寅:此刻无须知晓生死‖ 《一首》
- 小红聊娱乐|《锦衣之下》,并非白富美的袁今夏,为什么会被高富帅陆绎所爱?
- 杨彩丽说旅游|重庆,并非中国面积第一大城市,此城有2个重庆那么大
- 乐禹萱|脑梗并非毫无征兆,不论男女,饭后若爱做这“3事”,尽早去排查
- |挑战极限!封闭14年的景点再度开放,游客参观前需签生死状
- 短视频|短视频不短自媒体平台流行短视频,让人们在有闲的情况下看上一两眼。可是,短视频并非那么容易放下的,而是看着看着就让人看成了长视频。
- 安庆|安徽省得名于两座城市,并非合肥,其中一座城市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