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博戏起源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 , 但最迟不会晚于商代 。《战国策·齐策》便有 “临淄甚富而实 ,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陆博蹴鞠者”的记载 , 《史记·滑稽列传》也有“若乃州闾之会 , 男女杂坐 , 行酒稽留 , 六博投壶 , 相引为曹 , 握手无罚 , 目眙不禁”的描述 , 可见博戏在这一时秦汉时期的繁荣程度 , 是天子、百官 , 乃至普通百姓都喜爱娱乐游戏之一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博的玩法和形制虽然早已失传 , 但我们可以根据大量的考古报告和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来考证六博的形制和博法 。
1972 年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张湾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精致的陶器 。其中有一套六博俑模型因制作精致、造型生动 ,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该模型全长 28厘米 , 宽 19 厘米 , 通高 24 厘米 。构成这套六博俑模型的坐榻、博局和两名博者俑均为陶质 , 外施绿釉 。整器描绘了两名男子跽坐于一方形坐榻之上博弈的场景 。在 一张近方形坐榻正中有一长方形平盘 , 盘的一边为六支长条形箸; 另一边有一个方形棋盘 , 棋盘两端各置六枚棋子 , 棋子为长方形 , 棋盘中间有两枚圆形的焭 , 从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博局 。博局两边 , 坐榻之上各跽坐一陶俑 , 两俑皆着头戴平巾帻 , 身着长袍 , 其中一陶俑双手上举 , 另一陶俑双手前伸 , 似正在投箸行棋 , 进行对博 , 形象逼真 , 造型生动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这套博盘上 , 阴刻曲道纹、方框和四个圆点 。盘上共有棋子十二颗 , 其中六颗为长方形 , 另外六颗 为正方形 , 还有六根细竹管填以金粉制成的“博著” 。从出土的情况来看 , 与《 辞海 》收录的“六博棋”的描述一致:“六博共十二棋 , ,六黑六白 , 两人相博 , 每人六棋” 。
汉代是六博最为流行的一个历史时期 , 文献记载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喜爱博戏 , 同时也受到了臣子 , 乃至普通百姓的热烈追捧 , 这也是为什么考古发掘出土的博具实物大多出自于汉墓中的原因 。汉代的六博棋是用一块方形或长方形的石板或木板制成棋盘 , 边长多在 30 ~ 45 厘米之间 , 上面中间刻 10 厘米见方的正方形 , 周围或朱绘 , 或阴刻 , 或用象牙条镶嵌出十二个 “T”、“和L ”形专供行棋用的曲道和方框 , 名叫“曲道” , 是专供行棋用的 。有的博局四个侧面彩绘几何纹、火焰状云气纹、花草纹等图案 , 间饰羽人及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等 , 甚至四周沿镶有铜框或象牙框子 , 极为奢华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博有大博和小博之分 。大博和小博的形制差异较大 , 以杀袅论胜负 , 小博以获胜筹计输赢 , 二者棋 盘形制有别,着棋方法也有所不同 。
汉代六博棋首创了“骸子”这一新的道具 , 称为“莞” , 通常是六枚 。湖南长沙望城坡的西汉渔阳墓中出土 过一 件棋盘 , 还出土了二个骸子 。棋盘上面 刻有T、L、V 三 种矩规纹及圆点 , 并以红漆描绘 。
六博局的形式类似今天的“四合院” , 中间是天井 , 四周是房室和席 , 构成了T、L、V 矩规图 。小博的棋 局由12 横道组成 , 中间有一条较宽的“水”。双方掷采行棋, , 根据采点大小来定行棋的步数 , 先到达终点者将棋竖置 , 名为跷棋 , 代表获胜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博棋子一般为十二颗 , 大小在 2 - 5 厘米之间 。形制大致分为三种 。一种是形制大小完全相同的十二颗棋子 , 或是棋子的材质不同 , 或者棋子的颜色有别 , 均分为二组;另一种是用形状不同来区别 , 通常一组为方形棋子 , 另一组为长方形棋子 , 每组六颗棋子 , 其中六颗为长方形 , 六颗为正方形;第三种是十二颗棋子分两组 , 每组六颗一大五小 , 且大棋与小棋的颜色也不同 。大棋称为“枭棋” , 小棋称为 “散棋” , 大棋和小棋在博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一套陆博的完整棋具包括博局 (棋盘 )、六黑六白棋子、直食其、算、骰、割刀、削及盛放这些东西漆盒 。棋盒内隔成长方形、方形和中字形十格 , 分别放置黑白棋十二枚、短算三十枚、长算十二枚、直 食其二十枚 , 割刀和削各一件 。盒子内部正中有一凹圆窝 , 为放骰的地方 。盒内另一端有一孔 , 内置活动木栓 , 只要将手指伸进盒底把木栓稍往上一顶 , 博局 就被顶出 , 设计得十分精巧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博是世界上一切有兵种盘局棋戏的源头 , 诸如象棋、国际象棋、军棋等等与兵种的棋戏 , 都是由博演变而成。《楚辞·招魂》中记载:“ 蔽象棋 , 有六博些 。分曹并进 , 相遒迫些 。成枭而牟 , 呼五白些 。”这说明六博是一种两人对局的游戏 , 对局者“投六箸 , 行六棋” , 先投箸 , 后行棋 , 相互攻逼 , 务使对方死棋 。当投箸投成“五白” , 就可直接获胜 。
六博的六枚棋子中 , 有一枚较大 , 称为“枭” , 其余五枚较小 , 称为“散” 。“枭”是贵、骁、勇、健的意思 , “散”是散卒的意思 。实际上六博的棋具是模仿当时社会军队的编制而制成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东汉开始 , 六博从玩法上可分为两种:投著的博和投梵的博 。此外还有六博的变种游戏——“格五” 。当时的人们在进行六博时通常要喝酒 。《史记》记载:”吴太子入见 , 得侍皇太 子饮博 。男女杂坐 , 行酒稽留 , 六博投壶”, 说的就是这个习惯 。湖南长沙望城坡汉墓中出土的两枚骰子上 , 便刻有“酒来”的字样 , 安徽萧县汉墓的一块画像上 , 也生动地再现了汉代人们六博饮酒的情景:石画中央是一块长方 形席子 , 席上放着博筹 , 席旁放着棋盘 , 棋盘外侧有一个三足酒樽 , 内有用来盛酒的长柄勺 , 说明在汉代 , 六博与饮酒便是增强博戏趣味性的最佳搭档 。
溥戏在汉代的宴会上是必不可少的 。汉代有一首古乐府唱道:“玉樽延贵客 , 入灼黄金堂 。东厨具肴膳 , 椎牛烹猪羊 。主人前进酒 , 琴瑟为清商 。投壶对弹棋 , 博奕并复行“ 。今天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许多 汉代博戏画像 , 都是描绘饮宴盛会中进行游戏的场面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秦时代的“博奕”仅限于男子 , 到了汉代妇女也参与到博戏中来 , 甚至有用博具作嫁妆的 。虽然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上也属于从属地位 , 但此时的女性仍有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和人身自由 , 加上她们较男人有更多的闲暇 , 因此成为博戏的爱好者也不奇怪 。尤其是封建帝王的后妃和上层贵族的贵妇们 , 终日在百无聊赖的优裕生活中打发光阴 。赌博这种富于刺激的游戏便很容易受到这些空虚的心灵的欢迎 。正如一首《 宫词》所写的那样:“日高房中学围棋, 等候官家未出时 。为赌金钱争路数, 专忧女伴怪来迟 。”分页标题
从秦汉以降 , 直到北宋之前 , 女性都是博戏的重要参与者 。在这些朝代中 , 赌风最盛, 也最为典型的要数唐代后宫 。由于某小博在魏晋时期开始变化 , 演变成一种新的博戏“双陆”, 这种“双陆”的玩法在唐代女性中非常盛行 , 特别是一代女皇武则天 , 可算是唐代女性博戏的倡导者 。武则天酷嗜六博 , 不但自己夜以继日地打双陆, , 还时常观看和主持朝臣们和她的内宠们的双陆博戏 。狄仁杰有一次赢了武则天男宠张昌宗的一件御赐的 “ 集翠裘”, 引得人们颇为眼热 。在她的影响下 , 唐代贵族妇女打双陆成风, 以致当时有 “ 博戏之中 , 双陆最盛”的说法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代另一位美女杨贵妃也是六博的爱好者 , 她经常陪皇帝 “ 彩战”。后世的骰子形制, 四点被涂成红色 , 据说就源自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一次 “ 彩战” 。唐时骰子只有“幺”点是红色 , 余五子皆黑色 。据史料记载:唐明皇与杨妃彩战 , 将北 , 惟“四”可解 。有一子旋转未定 ,连叱之 ,果成“四” 。上悦 ,顾高力士令赐绯 。遂相延至今 。
【『』被誉为棋类鼻祖的“六博”棋,究竟是什么样的?】“六博”自盛唐以后开始衰落 , 其原因是六博主要靠掷骰的运气取胜 , 远不如围棋那样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启迪人的智慧 。中唐之后 , “六博”被人视为“数 术短浅 , 不足可玩“的一类游戏 , 玩者越来越少 , 以至渐渐失传 。但是六博的长方形棋子为现在麻将所沿袭 , 六博中“水”的设置也被保存在象棋的“界河”里 ,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 ”六博“并未真正失传 , 它对中国博弈文化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