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如果说夏天最离不开的一种水果 , 除了西瓜以外 , 那肯定就是荔枝了 , 闷热的天气当中 , 吃上一颗冰镇荔枝 , 那清凉甘甜的口感在口腔当中爆破的感觉实在是不要太爽 , 这也是很多人爱上荔枝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味道甜美以外 , 荔枝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 它不仅可以补血养颜 , 还可以缓解疲劳 , 闲暇之余来上一颗 , 可以说是身体与味觉的双层享受 。
不要看现在荔枝在市场当中经济实惠 , 人人都能买得起 , 在古时如果你不是皇亲国戚一般都享受不到这种“高级”食物 。荔枝在古时各时期的叫法也各有不同 , 有些时代还称其为“离枝 , ”一直到清朝末期它都是朝贡珍果会在每年夏天时送入皇宫之中 。关于荔枝的种植 , 最开始出现于汉朝时期 , 经历不断的发展 , 在宋朝时期迎来转折 , 而这种转折主要体现于种植地区的变迁上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宋代之前 , 四川是都城长安荔枝的主要供应地 , 宋代之后 , 全国荔枝种植范围扩大 , 福建等地成为主要供应地
1、州郡增加 , 主区域变
关于荔枝的种植 , 在我国其实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 《西京杂记》之中就曾记载 , 汉朝初年 , 它就曾被当做贡品进奉朝廷 , 深受刘彻的喜爱 , 甚至在皇宫之中建立了一所“扶荔宫”对荔枝进行移植 , 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 关于荔枝的栽培对气候以及土壤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一直到宋朝之前 , 全国都未出现大规模的荔枝种植行为 。
在唐朝时期 , 根据史书当中的记载 , 荔枝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以及广东岭南一带 , 一共是十六个州 , 除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种植区域我们就无从知晓了 , 但这十六个州是唐朝时期荔枝的主要生产点 , 等到了宋朝时期 , 荔枝的种植区域不断增加 , 整整扩大了一倍之多 , 其中增长的主要区域位于福建省以及海南地区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四川没落 , 福建崛起
历朝历代岭南地区都是我国较为稳定的荔枝生产区 , 也是历史最悠久 , 最被人们所熟知的 。《扶南记》当中记载:荔枝最早的种植区域就是岭南地区 , 后来传入四川一带 , 这样的情况也一直延续到宋朝时期 。
宋朝初期 , 四川荔枝的产量就大不如从前了 , 甚至连唐朝时期的一半都达不到 , 还出现了种植地区缩小的现象发生 , 像是眉山等区域本来是荔枝的主要生产地 , 但到了宋朝时期这些区域的荔枝存活率却很小 , 其原因我们也会在下文有所提及 , 也正是因为四川荔枝的没落 , 让福建荔枝后来居上 , 并逐渐的取代了它的地位 。
相反如果是在宋朝之前 , 几乎没有人听说过福建荔枝 , 有很多专家认为 , 福建一带可能在宋朝之前就是荔枝的生产地 , 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 , 再加上那时人们对于福建地区的了解较少 , 所以福建荔枝一直都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 但随着海洋贸易崛起 , 福建的诸多港口城市被朝廷所重视 , 这也让福建荔枝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 并且迅速崛起 , 甚至在福建一带刮还起了一股种植之风 , 本地人都称荔枝为“乡果”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宋代荔枝种植范围的扩大和种植地域的改变 , 受到当时气候条件变化以及商贸活动繁荣的因素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分页标题1、寒冷期出 , 存活率低
对于农作物而言 , 自然气候是影响它们能否在这一区域存活的重要因素 , 而这也成为了荔枝种植区域向东南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 , 《荔枝谱》当中记载:荔枝极不耐寒 , 对于温度的要求也很是严苛 , 十度一下就会停止生长 , 二十度以下活率极低 。根据史学家研究表明 , 宋朝时期我国区恰好处于“中世纪温暖区 , ”内陆地区的温度骤降 , 大不如唐朝时期 , 北方一带还出现了寒冷期 , 这也让生产地偏向北方的四川荔枝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
面临这场考验也只有几处地区勉强存活了下来 , 向上文所述的眉山一带 , 就因为地理位置较北 , 等到南宋时期基本上就看不到荔枝的存在了 。相对于四川荔枝 , 福建荔枝在地理位置上面的优势就比较大了 ,
因为它的种植区域位于较南面 , 再加上其沿海的亚热带气候 , 让它虽然略受当时宋朝天气的影响 , 但却没有遭到持续性的破坏 , 很多植株在经历霜冻之后迅速恢复 , 当地的产量也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样“优胜略汰”的自然规律下 , 宋朝时期荔枝的种植区域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港口发展 , 热情高涨
虽然唐朝时期国内的商品贸易已经有了崛起的趋势 , 但对比宋朝时期而言还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宋朝时期国内的商品经济逐渐南移 , 政府也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经济发展 , 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海外市场 , 就此福建一带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倍受政府的关注 。不少当地商户自制船具出海进行贸易往来 , 这样一来通过海路也成为了物品流通的主要方式 , 同时这种运输方式也可以很好的缩短荔枝的运送时间 , 避免了在运送途中荔枝变质的问题 , 而且通过港口福建荔枝还被销往世界各地 , 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备受好评 。
荔枝的销量不断增加 , 商人获利的同时 , 生产荔枝的农户也得到了不错的报酬 , 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在不断的激励农户们的种植热情 , 当时就有很多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农户分分改行参与到荔枝的种植行业当中 , 有些当地的农业大户甚至出现了“至于万株”的现象 。可以说沿海贸易的兴起再加上销售途径的不断扩张 , 都让福建荔枝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 成为国内荔枝的主产地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宋代文人地位的提高 , 以及文人们对荔枝的喜爱 , 逐渐形成一种荔枝文化 , 促使荔枝影响力增加 , 逐渐商品化
1、渐平民化 , 渐商品化
在宋朝之前 , 荔枝可以说一直都是都是皇室的专享物品 , 《新唐书》当中就曾记载 , 杨贵妃就非常喜欢食用荔枝 , 唐玄宗在位时 , 为了让杨贵妃能够开心 , 特意让身处岭南的官员加急将荔枝送往宫内 。对于那时候的百姓而言 , 即使身处荔枝的种植地 , 很多时候都无法品尝到新鲜的荔枝 , 其中大部分都被进奉到了宫廷之中 , 其余品相不好的 , 也会被人大价钱买走 , 再加上荔枝的生产地一般都位于南方地区 , 有些北方人一辈子都没能见到过荔枝 , 甚至都不曾听说过它 。
但随着宋朝时期荔枝种植领域的不断扩张 , 这一现象也发生了改变 。荔枝也不像前朝那样珍贵 , 而是跟很多农作物一样在市场上随处可见 , 《武林旧事》当中记载:当时杭州的集市上就有不少出售荔枝的商贩 , 而这些荔枝的产地正是福建一带 , 这其实也是因为福建离杭州一带较近的缘故 , 但同样其他地区所产荔枝也都会流入市场当中 。荔枝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保存的情况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难克服的问题 , 虽然海路运输可以缩短运输时间 , 但这种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的 , 所以荔枝的售价并不低 , 也算是比较昂贵了 。分页标题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吟诵传名 , 影响力增
除了商品贸易加深了荔枝在民间的影响外 , 一些文人墨客对于荔枝的赞咏也是它闻名天下的主要原因 , 苏轼甚至在《食荔枝》当中表示 , 为了荔枝自己甘愿留在岭南 , 就算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都不会感觉到腻 。深深为荔枝而着迷的并不只有他一人 , 不少文学名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 , 诗词、画作之中都能看到荔枝的身影 。
这种名人效应也被当时的一些福建农户发现 , 其中有一些就会通过赠于荔枝的方式 , 让这些文人对他的产品进行免费宣传 , 果不其然 , 凡是经过名家宣传的荔枝产品 , 一时间都名声大噪 , 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
在四川一带一到荔枝成熟的季节 , 就会有一帮文人聚集在荔枝树下 , 一边吃着荔枝 , 一边对学术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 有些州还会以荔枝会友 , 以荔枝书为结交朋友的媒介 , 在文化领域本就高速发达的宋朝时期 , 文人墨客的这种行为逐渐神话了荔枝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 给它们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意义 , 也加重了荔枝在民间的影响力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语: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宋朝作为我国荔枝种植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也很好的应证了这一道理 , 四川荔枝相较于福建荔枝而言除了在气候上的决定性因素以外 , 更少了那么一点点幸运 , 内陆地区的因素 , 让它不论是在运输还是在销售方面都远远不及福建荔枝在社会当中的影响 , 这也是它不断没落的关键一点 。在这次转折之中 , 也让我们意识到了除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外 , 文化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 为现在的商品贸易领域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参考文献:
《西京杂记》
《扶南记》
《荔枝谱》
《新唐书》
《武林旧事》
《食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