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他才是商鞅死亡的真正推手,人心难防
商鞅变法 , 使得秦国由弱转强 , 最后积蓄力量横扫六合 , 一统天下 。
而我们也从教科书里获得了商鞅在秦惠文王继位后 , 死于利益受损的旧贵族势力反扑和秦惠文王公报私仇的手里 , 就连最后战死了 , 尸身都带回咸阳车裂示众 , 全族被灭 , 下场不可谓不凄惨 。
文章图片
其实这些看法大都流于表面 , 头条里关于商鞅之死的文章也是五花八门 , 但是真正涉及到商鞅真正死因的文章太少 , 或许是大家都没有用心深究吧 。
其实商鞅真正是死因是自己作死 , 还有一个幕后推手秦孝公 , 而秦惠文王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
这里说的商鞅自己作死可不是说他在驿馆不得住这种浅显的事件 , 且听小编为你分析 。
我们先从商鞅的商字开始解析 。
文章图片
商鞅 , 卫国人 。 姬姓卫氏 , 因此也称卫鞅、姬鞅 , 又因为其是卫国公族之后 , 也称公孙鞅 。 其在相秦期间 , 曾率秦战魏于河西 , 大败魏军 , 因功封商、於之地十五邑 , 故称商鞅 。
卫鞅既破魏还 , 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 号为商君 。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古时候没两把刷子讨军功是很难的 , 战死沙场是一回事 , 即便饶幸逃回下场一样凄惨 。 商鞅是凭自己的军功才得来的封十五邑 , 而不是其他人说的秦孝公裂土招贤 , 这个是一个很荒谬的事 , 招贤是为了强己国 , 自然不可能无缘无故裂土招贤 。
那么商於之地在哪里呢?
商於在今陕西商洛市 , 位于陕西东南部 , 古时一直处于秦楚交接的边境 。 秦孝公封商地十五邑给商鞅 , 中心邑城在今商洛丹凤县古城村一带 。 商於之地古称商於古道 , 秦楚必争的军事要地 。 后来张仪戏楚的时候就假装许商地六百里给楚国 , 楚怀王才兴高采烈的跟齐国断交 , 最后才发现上当了 。
文章图片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件事 , 第一就是秦孝公待商鞅不薄 , 第二就是商鞅在秦国也有自己的根基 。
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人 。
自古之大变革 , 无非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自然就是王朝末期的中低层民众起义 , 成功洗牌的并不少见 , 这是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个大洗牌 , 也是比较彻底的 , 因此往往会开启一个几百年的大王朝 。
文章图片
而自上而下也是很常见 , 商鞅变法 , 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都是如雷贯耳 。 自上而下的变法说难不难 , 说容易也不容易 , 关键点是取决于最高的决策者的态度 。 商鞅有秦孝公几十年如一日的鼎力支持 , 因此秦国的变法算是比较彻底和深入的 。
但是自古大变革者往往都会因为产生新的利益集团而得罪现有的既得利益集团 。 所以说到底 , 变革时期就是两个利益集团的矛盾时期 , 因此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也是在所难免 。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中记载到:君之出也 , 後车十数 , 从车载甲 , 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 , 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 。
你觉得商鞅这是在炫权吗?其实这是因为商鞅的人身安全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了 , 虽然不见史载是否有刺客曾经暗杀过商鞅 , 但是这个应该在所难免的 。 所以商鞅每次出门 , 兵车十数 , 两旁都是持戈枕卫的锐士 , 可谓护卫森严 。
商鞅变法不仅积中高层之怨 , 连民间底层都怨恨商鞅 。
【「商鞅」他才是商鞅死亡的真正推手,人心难防】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很多人觉得商鞅废除了世官制 , 开创了以战功论爵的先河 , 使得底层平民也有机会累功爬到中高层 , 因此导致了中高层怨恨商鞅 , 但是底层百姓的支持商鞅的错觉 。
其实这也是大错特错的 。
法家人物都是无情人之 , 讲究的是以法治国 , 法大于国 , 法外不徇情 。
文章图片
变法时期虽然广招游民 , 并且减少赋税 。 但是商鞅普遍推行了郡县制 , 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 编丁入户 , 不管你之前是哪国游民拿了秦国的土地就是秦人 , 永不可叛 。
商鞅以五家一伍 , 十户一什 , 还强行推行小家庭政策 , 儿子长大娶亲后 , 父子兄弟必须分家 , 按人头征收军赋 , 要服兵役 , 如不分家加倍征收和服役 。 而且还增加了连坐制度 , 一家犯法 , 隐匿不报者 , 整个编制都要受罚 。
商鞅还颁布以李悝《法经》为蓝本的法律制度 , 禁止民宦流动 , 将其死死绑定在土地和秦国这条船上 。
商鞅还焚烧儒家典籍 , 轻罪用重罚 。 就连太子犯法都对其师傅实行割鼻之法 , 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 。
因此我们可以得知 , 商鞅变法 , 强以重法驱使民众和国力不断前进 , 实行的是愚民的政策 。 所以商鞅积天下之怨 , 全在各人 。
太史公在史记里评价道:商君 , 其天资刻薄人也 。
文章图片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中提到:商君治秦 , 法令至行 , 公平无私 , 罚不讳强大 , 赏不私亲近 , 法及太子 , 黥劓其傅 。 期年之后 , 道不拾遗 , 民不妄取 , 兵革大强 , 诸侯畏惧 。 然刻深寡恩 , 特以强服之耳 。
我们也可以从后世所见 , 受限于法家的局限性 , 没有辅之与儒家的柔和治国之道 , 单凭法家一家蛮横硬干 , 很容易招惹是非 。 因此后续王朝 , 大都内法外儒 , 才能平稳治国 。
文章图片
但是商鞅即便如此 , 身居高位 , 秦孝公仍在位 , 还不至于身死 。 但是商鞅死亡真正的背后推手其实恰恰是秦孝公 。
秦孝公得商鞅 , 以之为大良造 。 大良造这个官在秦国后期是商鞅制定的二十等爵中第十六等 。 但是在秦孝公时期 , 可是手握军政大权的实打实的最高长官 , 因此后人称“商鞅相秦” 。
古大变革非一人之力可行 。 商鞅变法背后得到了秦孝公的绝对支持 , 因此商鞅顺风顺水 , 随着变法成效的扩大 , 秦国从秦孝公初期的二流国家到后期变成了一等强国 , 其身边自然而然聚集了一批新生的利益集团 。
秦孝公隐居幕后 , 使得商鞅率领一批脆弱的新生利益集团与旧贵族大决斗 , 并且得罪百姓这种事也全摊给商鞅 。 使得秦国人“只知商君之法 , 不知秦君之法 。 ”
文章图片
那么表面上看 , 商鞅冲锋陷阵 , 赢了不少利益 , 但是秦国最大的主人是秦君 , 商鞅得到的必然都会落入秦君手里 。 但是重点来了 , 商鞅受到的怨恨和猜忌 , 只会一直跟随在商鞅身上 , 法家人物无情 , 别人恨他 , 自然恨不到秦君身上 。 只要商君一死 , 这股大怨恨自然烟消云散 。
商鞅身为大良造 , 手握秦国最高军政大权 , 身后还有六百里商於之地为凭借 。 国人只知有商君 , 不知有秦君 , 因此秦君不忌惮商鞅也是不可能 。
文章图片分页标题
根据战国策卷三秦策一记载:孝公行之[十]八年 , 疾且不起 , 欲传商君 , 辞不受 。
擦亮眼睛 , 重点来了 。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字 , 背后透露出的杀机可有几人能领悟?
他秦孝公请商鞅来变法是为了使得祖宗留下来的秦国变强变盛 , 而不是让你治理起来了 , 拱手相让的 。 其实这是一个试探 , 也是一个杀招 。 如果商鞅当场接受 , 那么可能立刻就身首异处了 。 但是商鞅虽然推辞了 , 也不见得君王一定对其无比信任了 。
秦孝公这一招 , 才是为商君日后之悲剧 , 埋下必然的祸根 。 这才是真正的大杀招 。
其实说到这里小编也觉得可笑 。 古人待商鞅太薄 , 因其执法无私 , 故说商君刻薄少恩 。 却对秦君简在君心 , 以商君为棋闭口不谈 。
最是无情才是帝王家 , 商鞅为秦国可谓是父母之于小儿 , 辛辛苦苦拉扯大 , 还没来得及享受成果呢 , 一些不孝子却对父母刻薄不已 。
因此我们也可以一窥秦君心思:既要秦国强大 , 也要商君死 。
综上所述 , 我们已经可以得出商君之死的最后结论了 。
文章图片
秦孝公以商鞅为棋子 , 摆布在棋盘之上 , 任由商鞅自由发挥 , 把秦国带到强盛之路 , 此为秦君开局得利 。
商鞅在明面上变革 , 让其出面承担一切应有的罪过 , 秦君隐居幕后虽名淡 , 却不惹是非 , 此为秦君棋高一招 。
待商君变法成功 , 也惹了一身骚 , 君位变换的时候 , 以谋反这个最高之罪名而将其擒杀 , 此为秦君舍子求生 。
虽商君身死 , 但是变法几十年 , 已经使得秦国强盛 , 高层有识之士已知此法霸道 , 没有弃之不用 , 此为秦君全盘获胜 。
文章图片
秦惠文王:听说父王要让位于商鞅 , 看来商鞅必杀了 。
因此可见 , 秦君这一盘棋下的才是高明 。 秦国能变强 , 跟其后期明君倍出是有必然关联的 。
不过这也不能全怨秦君 , 因为在商鞅失败之前 , 根据史记记载 , 有个叫赵良的人曾规劝商君 , 天下百姓已经积怨甚久 , 劝其功成身退 , 回归封地养老 , 但是商君没有接受 。
因此等待他的自然而然的就是抛物线原理 , 巅峰之后就是衰败 , 最后身死 。
- |1996年珠穆朗玛峰灾难:世界之巅的死亡
- 商鞅|商鞅的军事外交:统军伐魏、游说魏王
- [张学良]张学良自由后,说了一个西安事变的秘密,揭开杨虎城死亡的秘密
- 『』林彪坠机后陈云突然吐露9个字,这才是真相
- 曹操@三国中她才是第一美人,关羽不好美色,对她都是垂诞三尺
- 「朝鲜」谁才是朝鲜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中国一战立足世界强国
- 刘震@林彪麾下3位大将18位上将,谁才是王牌第1悍将,谁的歼敌数量最多
- 【铜车马】秦始皇铜车马上那把伞,才是最逆天的设计
- @故宫出现“怪事”,外国人坐上龙椅不久后死亡,专家也无法解释
- 「美国」美称朝战打中国空军所向披靡打苏军才是真正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