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垂青史!四川人曾两次举省殉国 人口从1200万降至60万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 , 土地肥沃 , 人口稠密 。 有一句话叫做“川人从不负国”?历史上四川人给全中国做过什么贡献?今天虎哥就来跟大家聊聊 。 四川人的构成主要为本土古蜀人和后来的湖广等地移民 。 虎哥先给大家聊聊本土的古蜀人 , 在距今25000年前四川这里就开始出现文明 , 大约1万年以前 , 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
文章图片
约4~5千年前 , 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 , 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 。 古史传说内容也主要是那些上古时期四川的先王世系和活动 , 比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 。
古蜀人先祖为冉族和羌族合化的蜀族 , 冉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民族 , 羌族是从西北迁徙过来的民族 。 后人将这些居住在岷山河谷的人称为蜀山氏 。 后来 , 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 , 生下儿子蚕丛 , 蚕丛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国 , 存在七百二十九年 。
文章图片
秦灭蜀后 , 就曾“移秦民万家”充实川蜀 , 根据史料记载移民达4万人以上 。 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并成为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 给中央政府 , 给国家军队提供了丰富的粮食物产 。 到了三国时期 , 刘备、诸葛亮又拖家带口的领着10多万军队进入蜀地 。
西晋后期巴蜀地区爆发李特起义 , 其子李雄在成都建立大成王朝 。 由于大成王朝执行亲民、重视文化人的政策 , 秦雍二州的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等六郡数万家 , 十多万人经汉中、剑阁入蜀 。
文章图片
到了隋唐之际 , 四川与饱经战乱的北方地区相比 , 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 , 大批北方人纷纷入蜀 , 其中就有从陇西成纪迁入四川省青莲的李白一家 。 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 , 巴蜀人口约350万人 。 唐末至五代 , 因战乱又导致大批北方人迁入四川 , 避乱谋生 。
到了两宋之交 , 北方人为躲避金兵入侵入蜀 , 引发移民入川高潮 。 到南宋末年 , 四川的人口超过1200万 , 光成都一地就超过百万 。 南宋末年 , 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 , 却遭到蜀中军民强力反抗 , 蒙古大汗蒙哥就命丧于此 。
【「四川」名垂青史!四川人曾两次举省殉国 人口从1200万降至60万】
文章图片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 , 不但拯救了即将崩溃的西方世界 , 也让南宋王朝又延续了20年 。 这场长达48年之久的战乱 , 也让四川人口降至到60万人 , 人口损失达95.36% 。
元末明初 , 大批湖北地区移民入川 , 为第一次“湖广填四川"之始;到万历六年 , 四川人口方升到310万人 。 到了明末清初 , 四川再次遭遇历史浩劫 , 张献忠剿四川、清兵入川、吴三桂起兵反清伐川等连续战乱 , 使四川人遭受到空前的大灾难 , 据《四川通史》数据 , 到清顺治十八年 , 四川在籍人丁仅余1.6万户 , 约8万人!
文章图片
于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在朝廷强制下开始了 , 主要由湖南、湖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广东等十几个省份构成 , 其中湖南 , 湖北人最多 , 达到四分之一左右 。 直至清朝咸丰元年 , 四川人口达4400万 。 湖广移民的到来 , 既恢复了人口和农业生产 , 还对川地的居民性格、文化习俗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至今 , 我们在“川话”、“川菜” “ 川酒” “ 川戏”中或多或少仍能找到湖广移民的影子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 , 东部国土大量沦陷 , 重庆成为陪都 , 大批“下江人”即长江中下游居民大量迁居四川 。 新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又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进入四川 , 并从此落地生根 , 定居蜀地 。 在巴蜀大地上 , 坚韧达观的四川人民就是中华民族抗灾克难的典型代表 。 在古代 , 四川有明确文字记载、震级在7级或超过7级以上的地震有10多次 。 但巴蜀儿女向来临灾不惧 。
从“五丁开山”到“杜鹃啼血” , 川人自古多勇为民 , 甘洒热血;从“西川抗元”到点燃辛亥革命的“保路运动” , 川人从来善战大义 , 宁死不屈;从“大禹治水”到“汶川地震” , 川人一向穿越灾难 , 涅槃新生 。 四川一次次遭受几近灭顶的灾难 , 却一次次砥砺前行、浴火重生 。
文章图片
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候 , 川人总是站在救国救民的最前线 。 抗日战争爆发后 , 40多万川军开赴前线浴血奋战 。 全面抗战爆发后 , 四川总计出兵约340万人 , 伤亡64.6万余人 , 约占中国军队伤亡人数的20% 。 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高度评价 。
文章图片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人口迁移中 , 蜀地四川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文化传统 , 在漫漫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 一次又一次克服自然的和人为的特大惨烈灾难 , 用勤劳和智慧捍卫着“天府之国”的尊严和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