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广东省河源市的黄洞村是省定贫困村,2015年时,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年人均收入都不足万元 。4年前,帮扶工作队来到了黄洞村,怎样才能让这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真正脱贫致富,帮扶工作队干了很多事儿,但让村民尝到甜头的第一件事就是种茶 。
很多人可能会说,河源的高山茶是很有名的,为什么还要帮扶工作队想办法呢?看了下面的片子,您就会明白,种茶还真不仅仅是“种茶”这一件事儿 。
要想进入黄洞村并不容易,山路曲折,环绕的群山像一道枷锁,制约着这座古朴村落的发展 。
文章图片
引进产业帮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自谋发展 。经过调研,粤财控股驻黄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友良发现黄洞村虽然处于山区,但年平均降水量有1700毫米,森林和植被覆盖率高,无工业污染,特别适宜茶叶种植 。但乡亲们却并不买账 。
原来村民一直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只是近十来年,大部分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能干炒茶这个辛苦活的人越来越少 。再加上没有销路、短期难见成效,很多人都反对 。
怎样才能既减少村民劳动压力,又能降低茶叶的滞销风险呢?张友良想到一个“借鸡生蛋”的办法 。
粤财控股驻黄洞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第一书记 张友良:邻村(石侧村)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茶厂,我们就准备入股50万跟他们联合开发 。我们黄洞村村民生产出来的茶青,由他们按照合同的保底价照单全收,他们来负责后续的深加工和市场销售 。
这样不仅解决了加工和销售的难题,往后8年,村集体每年还可新增5万元的投资分红收入 。为了坚定村民的信心,张友良组织乡亲们到邻村石侧村的茶厂“考察调研” 。
文章图片
听着介绍,村民们有了信心 。在村里黄金礤的半山坡上,村民们种下了100亩新茶 。可茶叶种好后如何运出去,成了困扰村民的一件难事 。
三叉水桥是黄洞村前往石侧村的必经之路 。可是,这座旧桥经过50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经损毁严重,成了危桥 。6000名村民不仅出行困难,农副产品也运不出去,修桥成了当务之急 。
村里拿不出钱,村支书张运良很着急 。但转机很快出现了,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友良所在的单位,也就是黄洞村的帮扶单位粤财控股决定捐助105万元 。
眼看大头解决了,张运良开始张罗筹集剩下的建桥资金 。他先带头,发动家里八口人捐了13000多元 。乡亲们也跟着你500、我1000的接龙捐款 。就连村里的贫困户,也捐出了3000元 。
稿源:(央视网)
【】网址:/a/2020/0515/gxnews164053.html
标题:广东河源:茶香满溢的黄洞村扶贫路 客家山村正焕发着崭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