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

原创不易 , 请多支持(南风情感)01
公元805年的唐朝政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
唐顺宗继位后 , 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目的 , 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 , 史称“永贞革新” 。
这场改革像百日维新一样 ,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最后以失败告终 。
刘禹锡便是改革派中的一员 。
结果便是 , 他从京城被贬到朗州 , 从朝中要员变成司马小吏 。
这一年 , 刘禹锡34岁 。
本是春风得意马蹄急 , 不料一日长安花落尽 。
春光明媚自然好 , 秋风一样慰寂寥:“自古逢秋悲寂寥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字里行间的豪气 , 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刚刚仕途失意 , 被贬之人所写 。
无奈随波 , 但不逐流 。
半生流离 , 却不舍从容 。
刘禹锡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开心的人 。

『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
刘禹锡出生在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 , 迁居苏州 , 曾在江南为官 。
从小在江南长大的他 , 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 , 待人接物还彬彬有礼 。
可谓:“别人家的孩子” 。
刘禹锡在刚会打酱油时 , 便梳着两个小角辫 , 跟老师学习《诗经》和《尚书》 。
早年 , 还常去拜访著名的禅僧兼诗僧皎然和灵澈 。
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 写山水则静谧空灵 , 写民歌则率直自然 。
19岁那年离开江南 , 游学长安 。
由于诗写得好 , 很快便名动京城 。
21岁参加科考 , 高中进士 。
古时候有句俗语:“三十老明经 , 五十少进士” 。
明经易考 , 进士难得 , 五十岁能考中进士已经是很年轻了 。
二十出头的刘禹锡考取进士 , 这难道不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么?
当时 , 与他同中进士的还有另外一名学霸——柳宗元 。
学霸相见 , 自然惺惺相惜 , 此后两人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
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 任太子校书 , 后来升至监察御史 。
如此青年才俊 , 就像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 。

『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生活总是幸运接着不幸 。
改革失败后 , 刘禹锡开始了23年的贬谪之路 。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23年呢?
刘禹锡只有不到4个 。
朗州十年是他谪居生涯里时间最长的时期 , 同时也是他诗歌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
从战国至唐代 , 贬谪文人大多忧国忧时忧性命 , 怨君怨人怨命运 。
可他倒好 , 不忧也不怨 , 反而享受生活 。
将自己融入到百姓之中 , 将失意当做假期 , 一点也不辜负这段悠闲的时光 。
有一年春天 , 他出来采风 , 看到当地的老百姓吹着短笛 , 敲打着鼓 , 唱《竹枝》 。
他们一边唱 , 一边跳 , 载歌载舞 。
刘禹锡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 , 联想到屈原曾经创作的《九歌》也是从民间歌谣中汲取营养 。
于是 , 便仿造屈原的方式 , 创造了九篇《竹枝词》 。
这些新词既有民间歌谣的风格 , 又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 一下子就流传开了 , 引得文人们争相模仿 。
在唐朝 , 刘禹锡诗名比官名大 , 诗词影响力相当于现在的流量大V 。

『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尼采说:“杀不死你的 , 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
公元815年 , 唐宪宗忽然想起刘禹锡 , 觉得他还是有点才气的 , 便把他召回京 。分页标题
久别回故里 , 刘禹锡诗兴上来写了一首观花诗 。
“紫陌红尘拂面来 , 无人不道看花回 。
玄都观里桃千树 , 尽是刘郎去后栽 。”
此诗被当朝权贵胡乱解读:
刘禹锡这人太自傲了 , 看不起我们这些普通人 , 因为我们是他被排挤之后提拔上来的 。
于是 , 在长安还没呆上几天 , 他就再次被贬 。
这次是去和州当通判 。
按当时的规定 , 初到和州 , 刘禹锡应当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
可那里的县令刁难他 , 刘禹锡只好面江而居 。
顾不上不生气 , 他在大门上写下一句诗:“面对大江观白帆 , 身在和州思争辩” 。
县令气急败坏 , 将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 , 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
刘禹锡不急不躁 , 又写诗道:“垂柳青青江水边 , 人在历阳心在京” 。
县令给他下马威失败 , 看他竟如此悠然自乐 , 心中更气 , 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
这次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 , 一桌 , 一椅的小屋 , 真是简陋至极 。
还好 , 还好 , 还可容下一方安静的书桌 。
在这里 , 刘禹锡写下那篇传世的《陋室铭》:“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杨绛说:“我和谁也不争 , 和谁争也不屑” 。
虽然屡次被贬被刁难 , 刘禹锡仍不与人争 , 不与人斗 。
在自己的天地中 , 拥有简单平凡的快乐 。

『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公元826年 , 刘禹锡调回了洛阳 。
再次去玄都观游玩时 , 写下了一篇《再游玄都观》 。
“百亩庭中半是苔 , 桃花净尽菜花开 。
种桃道士归何处 , 前度刘郎今又来 。”
玄都观中 , 桃花不见了 , 种桃道士也不见了 。
可我“刘郎”又回来了 。
岁月悠悠 , 时代变迁 。
14年前 , 写玄都观桃花被贬 。
56岁 , 重回洛阳 , 故地重游 , 还要写桃花 。
就是这么恣意妄为 , 这么任性率真 。
真不像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 , 而像一个17岁的少年 。
读刘禹锡的诗 , 永远都是这样的感觉 。
何时归来都不晚 , 亦可天真作少年 。
【『六十』二十岁活得像六十岁:不如学学刘禹锡】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