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最美逆行者】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

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

【一线】【最美逆行者】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童莉接受本报采访人员专访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赵海江摄

【一线】【最美逆行者】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童莉(右)完成隔离观察后很快返岗 , 开始了本院的各项工作 。这是4月27日童莉在住院部检查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 赵海江摄
■阅读提示
童莉 , 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护理部主任 , 主管医院878名护士 。但她申请前往支援湖北一线时 , 身份是一名护士 。
飞往湖北的飞机上 , 她主动找到所在批次医疗队队长 , 她想的是 , 到一线得有个人把120名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张罗起来 。
飞机落地后 , 她被委任第七批医疗队护理部负责人 。
童莉和119名护士组建的护理团队 , 先后支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
从第一批医疗队出发 , 我就开始关注一线医护人员配比
采访人员:为什么在飞往湖北的飞机上 , 你要主动找医疗队队长 , 提出自己是你们医院的护理部主任?
童莉:我们是2月19日出发的河北支援湖北第七批医疗队 , 也是我们医院派出的第二批 。第一批我就想去 , 但不符合医疗队急需人员的条件 , 那一批人员需要重症、呼吸、感染等相关科室的人员 。
从国家派第一批医疗队出发 , 我就开始关注派往一线的医护人员配比 , 发现护士居多 , 但是护理管理人员较少 。
采访人员:就不怕别人说你是想着当官?
童莉:不怕 , 是去干活的 , 又不是去享福的 。我跟队长说的意思 , 就是希望他知道 , 我能干这活儿 。我们医疗队到了一线 , 我被小队里任命为护理部主任 , 就是个名头 , 操持的事儿要比护士更多而已 。在我们医院 , 我做过护士、护士长、现在担任护理部主任 , 管理着878名护士 。
第七批医疗队有25名医生 , 120名护士 。一个医生医术再高 , 未必能把这120名护士的工作料理得开 。
护理部主任是干什么的 , 就相当于医院这个大家庭里的当家女人 , 对于协调医生、患者、护士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不来 , 也有人管 , 但我觉得我应该去带队伍发挥我的管理作用 。
采访人员:您认为自己主动申请的这个岗位是很重要的 。
童莉:我们首先看医护配比 , 为什么护士占比这么大呢 , 是因为这个疾病的传染性比较强 , 患者都没有家人陪伴 , 除了医疗护理 , 还需要生活照护 , 这无疑会增加护理工作量 。
俗话说 ,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不是说治疗和护理谁更重要 , 而是说护理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 。
但是我们这批医疗队由40家医院的人员组成 , 护士们专业和资历不同 , 有人年龄偏大 , 可能不适合值夜班 。这些特殊情况面对这样一场应急战 , 没有时间让你学习培训 , 人员过来就能用得上 , 这时候人员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 。
采访人员:你怎么安排这120人的工作?
童莉:拿到120人大名单 , 我得先做一下评估 。
防护服中号的多 , 体重超过80公斤身高超过180厘米的就需要特殊体型防护服 , 我统计了下 , 有15人 。前期物资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 , 这些防护服得节省着 , 这15个人的排班就得错开 。
27名男护士 , 得好好用 。男性体力好 , 一个百十斤的患者身上插着各种管路翻身成俯卧位 , 一般至少得需要四五个人 。有一个男护士就会方便很多 。男性也适合安排夜班 , 不能排班的时候让男护士扎堆 , 也得错开 , 一个顶一个地使 。
40岁以上的护士有8人 , 作为一个过来人 , 我有经验 , 值一个夜班好几天缓不过来 , 在一线这种特殊情况下 , 要保证每个人的精力、体力 , 不能有非战斗性损耗 , 尽量不安排这些人夜班 。分页标题
有一些来自非呼吸、重症专业的护士 , 对呼吸机、床边血滤等操作可能不是很熟悉 , 采集动脉血这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儿 , 扎不上紧张 , 扎上采不出血也紧张 , 一紧张就容易扎伤自己 。尽量不安排这几个人上一线 , 人手这么紧张也不能浪费 , 可以安排她们做辅助工作 , 比如协助护士穿防护服、领药订餐和领用物资等 , 加快熟悉工作流程 。
采访人员:编排好人员之后 , 怎么来协调调度?
童莉:我制定了《护士人力调配方案》《交接班制度》等工作制度 , 得有规程 。
我们接管的是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独立病区 , ICU排班是4小时一班 , 普通病房排班6小时一班 。以普通病房为例 , 工作周期为早8时-14时 , 14时-20时 , 20时-次日凌晨2时 , 凌晨2时-8时 。
不同病区不同时段 , 都得有人监管起来 , 我又从这些护士当中 , 选拔有经验的16名护士长和组长、副组长 , 组长重点抓班次安排 , 副组长重点盯紧质控 , 这就把组织机构建起来 。
采访人员:护理管理中 , 有没有为了适应一线情况而采取的特殊措施?
童莉:你可以看到我的帽子上是三道蓝杠 , 护士长是一道 , 护士帽子是纯色的 , 这也是患者在病区区分护理人员级别的标志 。但是在一线 , 大家都穿着防护服 , 即使衣服上写着字 , 患者也认不清谁是医生、护士长、护士 。
我让护士长胳膊上系一条红带子 , 刚开始找不着 , 就用红色塑料袋代替 。这一方面给护士长责任感 , 你带着这一小组 , 你要负责任 。另一方面给护士们信心 , 你们这个工作小组 , 有领头人 , 有事儿有人盯着 。同时也给患者一个信号 , 我们这有主事儿的 , 有什么事可以朝这人说 。
雷神山的管理是怎么实现的 , 我观察记录了很多
采访人员:到达一线后 , 你要处理的第一个工作是什么?
童莉:交接 。我们这一批主要是替换一线已经很疲惫的同行 , 目的地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当地同行了不起 , 很多人已经在一线坚持了40多天没回过家 。我们到之前 , 为了解决应收尽收患者的问题 , 当地医生曾露天给患者看病 , 下雨就在车里接诊 , 泥巴都糊到了小腿 。
这些事情都让我们很感动 , 也意识到得赶紧进入状态 , 让他们休息一下 。但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 , 不管是电话还是微信群里 , 有问题中南医院马上就有人回应处理 , 专业素养非常高 。我们两天半就完成了交接 , 行动是很快的 。
采访人员:你们后期被派往了雷神山医院 , 也是河北唯一一支参与雷神山医院救治工作的医疗队 , 这里的患者有什么不同?
童莉:这里收治的是方舱、其他定点医院以及从重症病房转出来的患者 , 是中南医院和其他定点医院清零之后依然没有康复的患者 , 最后集中收治到雷神山医院 。比方舱的患者重 , 比重症的患者轻 , 如果护理不好 , 这些患者可能会回到重症病房 。
采访人员:雷神山医院是全国网友盯着建起来的 , 很多人都很关心内部工作状况是怎样的 。
童莉:3月13日 , 得知我们医疗队要被派往雷神山医院 , 大家都很兴奋 。实际去了之后 , 我想每个人应该都得到了提升 。
这所医院虽然建设周期很短 , 但是严格按照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标准建设的 。负压病房、三区两通道等 , 让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下医嘱、领药、分发物资这些全部是信息化处理 , 而且环节简单清晰 , 在很多医院还不能完全实现 , 或者流程不是很便捷 , 有些流程还需要纸质手写 。合理规范的流程大大降低了感染风险 , 办事效率高 。
这里的医疗设备很先进 , 比如ECMO(体外人工膜肺) , 我们医院仅有一台 , 很多基层医院的护士都没见过 。在雷神山这样的高级医疗装备很多 , 可以说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 真的是靠这些高科技医疗装备抢回来的 。
采访人员:拥有如此硬件的雷神山医院 , 管理运转上和普通医院有什么不同?分页标题
童莉:雷神山医院算是一家临时战地医院 , 有1500张床位 , 来自全国16支医疗队近3000名医护人员 。
我刚到了雷神山 , 还没进病区 , 就有了各自的身份编号 , 信息化系统很便捷 , 所有工作和记录都通过输入编码进入 。
这里大概有400多名工勤人员 , 1000多名后勤人员 , 还有志愿者 , 这么多人 , 不管是医护还是工作人员 , 无一人感染 。
病房的门把手坏了 , 上报后几分钟就有人到场维修 。垃圾清运等工作也不再需要医护人员承担 , 医护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救治 。
可以说 , 这里运转有序、高效 。
采访人员:这种高效体现在哪儿?
童莉:你能想象吗 , 一千多位患者 , 吃饭能实现个性化定制 。我们在护理过程中 , 发现有的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病 , 配餐中的部分食物可能不适合 , 吃不好就不利于患者恢复增强免疫力 。说实话 , 当时特殊情况下 , 单个患者的需求如果逐一照顾到 , 将会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但让人惊讶的是 , 这件事在雷神山医院就能解决!
医生会将病人的情况直接下到医嘱中 , 提供个性化配餐 。这不是点餐 , 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症调配忌口和需补充的营养 。这些餐盒按照定制送到医院后 , 会有不同颜色标识 , 由工作人员按照电脑设定系统直接配发 , 从未出错 。这种紧急情况下还能如此精准照顾到每一位患者 , 让我重新体会到了什么是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 。
采访人员:管理方面是否也需要新的调整?
童莉:硬件水平上了台阶 , 防护物资也不短缺了 , 会让大家放松警惕 。这时候 , 管理就得紧 , 得时时提醒大家 , 不要放松警惕 。
另一方面 , 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精力 , 去落实怎么更好地照顾患者 。比如有患者提出呼吸锻炼 , 这个节奏怎么把控 , 这个问题真把我们难住了 , 但是得解决啊 , 就去问医生 , 找专家 , 回来再告诉患者 。
采访人员:你刚提到 , 雷神山的工作经历让大家都有提升 , 你的提升是什么?
童莉:我把所看到的、体会到的 , 都记录了下来 。你看我柜子里那堆厚厚的材料 , 都是带回来的经验 。
这次中南医院院长带队 , 把人员分了四处 , 分别留守中南医院、支援武汉第七医院、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 ,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 , 哪一块的工作他们都处理得很好 。
尤其是雷神山医院的科学高效管理是怎么实现的 , 我特别注意观察并做了很多记录 , 对今后提升我们医院应急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会有帮助 。
从护理部工作来说 , 一方面是培训新入职护士怎么做 , 另一方面是监督他们做得是否到位 。今后的培训 , 我一定会把这次经历放进去 , 让每一个护士都知道防护服怎么穿 , 至少面对这种应急情况 , 能保证医护人员不受感染 , 一辈子用到一次 , 这培训就是有用的 。
以前觉得说奉献矫情 , 这时候大家真是讲奉献
采访人员:在一线管理120名护士 , 和你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管理878名护士有什么不同?
童莉:说不同 , 就是换了个地方 , 很多管理经验 , 也是从这边带过去的 。但一线的护理工作确实比日常有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
几乎每一位护士 , 每一天的步数都不会低于一万步 。当时医院内部的保洁、搬运、护理等工作全部由护士承担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一个患者治愈出院 , 如果在一家普通医院 , 患者到护士站打个招呼 , 办完手续就可以在家属陪同下自行离开 。但是在一线不行 。患者的个人物品可能携带病菌 , 要由护士专业消毒 , 并帮助患者收拾好 , 带领他穿过专门的通道 , 将患者送到门口 , 交接给社区工作人员 。因为患者没有家属陪同 。这些事情都琐碎而具体 , 一个环节做不好 , 前期的医治白费了 。要求护理管理工作要做得更细、更扎实 。
采访人员:怎么做到更细更扎实?
童莉:要找出护理这个疾病的特殊性 , 有针对性地去管理 。分页标题
比如 , 我要求护士对所照护的每位患者每班不少于10分钟的交谈 。因为患者看不到家人 , 对病情不了解 , 他会非常恐惧 。护理时的交谈 , 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情绪 , 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
还有 , 要求每天每个班次的每个人 , 都要写工作心得发到群里 。这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不带到下一个班次 。比如护目镜的松紧在什么程度最合适长时间工作等等 , 都是大家发现的经验 , 相互传授 , 提高整个团队的作战能力 。
一线的护理工作和在后方医院的另一个不同是没人监管 , 我和小组长们自制了护理文书手写质量检查表抽查 , 比如患者普查指脉氧每天2次并记录 , ≤93%经处理后仍无改善立即上心电监护 , 至少每班记录一次 , 保证落实 。
采访人员:作为护理工作管理者 , 你看到的一线护理工作状态是什么样?
童莉:一位男护士出了病区曾跟我说 , 童姐 , 我现在都想躺地上 。可想而知 , 体力较弱的女护士有多累 。防护服对体力和精神都是很大的消耗 。这时候一个夜班就更熬人 , 值夜班的人会特别盼着交接之后能赶紧休息一下 。
之前我说过 , 一线工作护士的排班时间 , 8时到岗接班 , 得提前一小时出发 。后来我们改为支援雷神山医院 , 路上需要时间长了 , 那出发的时间就要相应再提前 。换衣服穿防护服 , 快的15分钟 , 慢的30分钟 , 可能有时8时30分了 , 接班的人还没进去 。
白天看起来略好 , 但14时下班的这班人 , 也会错过一顿午饭 。他们出了病区要脱防护服、洗澡 , 回到驻地差不多就得16时 , 如果不能保证饮食 , 也会降低免疫力 。
采访人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童莉:以前觉得说奉献矫情 , 这时候大家真是讲奉献 。因为进入病区交接还得半小时 , 里面的值班人员工作时间无形中就拉长了 。这不是谁帮助谁 , 而是主动承担 。护士们会主动提出 , 童姐 , 明天我再早来半小时 。
护士们值凌晨2时的夜班 , 定12时30分闹铃 , 为了快速换衣服 , 有的里面穿着睡衣裤外面裹着羽绒服 , 就往车里跑 。为什么?快啊 , 到医院 , 好穿好脱节省时间 。可那些天 , 武汉一直阴雨绵绵 , 气温很低 , 我又心疼又感动 , 可也得制止他们 , 这样容易感冒 。
采访人员:听说你们在护理上还进行了一些小创新 。
童莉:我们有一些独特的工作方法 , 比如亲情护理 。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有一位护士会画漫画 , 她利用休息时间画 , 然后配上文字 , 正面是病情讲解 , 反面是出院指导 , 然后我们复印了很多张 , 每一位患者出院的时候发一张 , 这比单纯的一堆文字更易于让人了解 。
我们还创造了病区加油站 。大家把发给医护人员的小蛋糕、饼干、苹果拿到这里 , 供患者活动时取用 。
【【一线】【最美逆行者】童莉:我在一线管护理】护理要把患者当亲人看 , 患者心情好 , 也有利于康复 。这些都是各地的护士们集思广益的结果 , 也是管理的艺术 。(采访人员 白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