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满槐香的胡同

北京的东城区有一条府学胡同 , 全长681米 。它和老北京许许多多的胡同一样 , 由两行青砖灰瓦的民居南北整齐排列 , 组合出一条不很宽的街道 。所不同的是 , 这条胡同的北侧都种着清一色的槐树 , 共有九十五棵 。这些离过房顶的大槐树 , 底部的枝杈都被修剪掉 , 上部的枝条顺势被修剪成优美的弧形 , 直达胡同的对侧 。这些槐树 , 春季新叶翠绿 , 阳光穿过缝隙洒下点点金辉 。夏季槐萌蔽日 , 走进胡同 , 像走进了林间小道 , 暑热顿消 。到了秋天 , 就有许多浅绿深黄的叶子在晴空里悠悠飘落 , 静静地汇集在阳光暖暖的角落 , 等待着新的归宿 。冬天的老槐树 , 披几重白雪 , 闪一身银光 , 古老的小巷又添了些许冷峻和肃穆 。

【】飘满槐香的胡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飘满槐香的胡同】槐花摇曳槐香醉人的小胡同确也有它不同凡晌之处 。胡同西侧的65号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天府学” ,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68年 , 最前身为报恩寺 , 明代洪武初年 , 在此建立了大兴县学 。永乐元年(140年) , 改北平为顺天府 , 县学改称府学 。解放后 , 仍为学校 , 现为府学胡同小学 。

【】飘满槐香的胡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府学小学现存出土的记载修缮府学的石碑上可以看出 , 顺天府学的建筑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了魁星阁、名宦乡贤祠、明伦堂、东西庑、文天祥祠等现在府学已有的或恢复的建筑 。有两块石碑还专门记载了明崇祯和清嘉靖年间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 , 仅在崇祯1到7年就有10名学生中进士 , 井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 远的有云南、四川等地 , 显示了当时府学的名气之盛 。前些年 , 府学小学根据史料对校舍进行了大面积的修复修缮工作 , 修复后的府学小学 , 门楣威严 , 殿宇辉煌 , 鲜花绿草透迤铺地 , 亭台水榭散缀其间 , 更有校门口古槐上探出的串串槐花与屋脊上的兽角两两相对 , 让人们在感受博大高深历史的同时也为现实的美好而欣慰而满足 。

【】飘满槐香的胡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和府学小学相邻的63号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丞相祠”它是为纪念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而建的 。1278年 , 宋朝丞相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 , 掳至大都 , 囚禁于兵马司土牢中长达四年 。面对元统治者的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 文天祥毫不动摇 , 誓死不降 , 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正气歌》 , 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就出于此 。后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 , 是年47岁 。明朝初年 , 为追念这位民族英雄 , 在土牢处修建了“文丞相祠” , 祠内保留了文天祥亲手栽种的一棵枣树 , 一棵槐树 , 现槐树已无 , 枣树仍在 , 且树干自栽种之时直至今日一直向南倾斜 , 传说它象征着这位民族英雄虽身陷囹圄 , 仍不忘南方故国乡亲的赤子之情 , 人称“文公枣” , 亦称“指南树” 。
府学胡同36号院是清末兵部尚书志和宅邸 , 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典型的老北京大四合院 。

【】飘满槐香的胡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几处古老的建筑 , 记载着几段古老的历史 , 近百棵北京传统树种老槐树 , 更给这小巷添着了浓浓的书卷气和历史的沧桑感 。在槐花飘香的初夏 , 如果有情趣 , 不妨到这小巷里走一走看一看 。走进小胡同 , 置身于婆娑的槐荫下 , 您仿佛能听到历史老人娓娓的絮语 , 能听到岁月悄悄的脚步声……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