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中华文化 ,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卓越辉煌 。 信步三百米甬道 , 阅历五千年沧桑 。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 , 或是强秦、或是大汉、亦或是盛唐等轮番登台、一展光芒 。 这是大一统的时代的表演;但分分合合是封建时代的常态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本文插图
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俱是斗争激烈的时代 , 杀人、战争成了常态 。 历史上有的只是一时的主角 , 但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最为辉煌的天之骄子 。
作为成吉思汗的嫡系后裔 , 林丹汗年纪轻轻
就统一了蒙古 , 那时的他是蒙古草原上升起的太阳 。 不幸的是 , 这位天之骄子遇上了他一生中最强的敌人——努尔哈赤;也留下了历史书页上一个空白:林丹汗兵败青海之后 , 为什么不愿意将汗廷移到漠北再图大业?一、蒙古草原上崛起的王者 , 也是草原上最后的一位大汗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图尔 , 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在他十三岁时便继承了大汗之位 。 不过那个时候的蒙古政权已经衰退了 , 早已不复当年成吉思汗时那般强盛 。 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 , 林丹汗一直想要恢复蒙古的统一 , 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 。
为了自己部落早期的发展 , 林丹汗一直纵兵劫掠大明边境;但是不得不说 , 这样对于身处在荒凉漠北的林丹汗获得了发展的物质基础!
十七世纪以来 , 作为历史舞台上又一主角的大明王朝也开始衰败 。 此时的大明王朝虽然一直秉持着“天子守国门 , 君王死社稷”的理念;但是 , 此时明朝走向衰落 , 曾经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变成了纸糊一般 。 很明显 , 此时压在蒙古部落上的大山正被一步一步挪开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本文插图
幸运女神的目光落在了林丹汗的身上 , 蒙古部落也得到了转机 。 明朝为了对付辽东地区兴起的女真政权 , 不仅进一步放松了分化蒙古部落的举措 , 还允许互市通贡、赏赐了巨额岁币 。 林丹汗因此有了整合蒙古部落的实力 。
在发展策略上 , 林丹汗吸取了正确的历史教训 , 对外采取了联合大明、抗抗后金的方针 , 对内则谋划控制蒙古草原上的其他部落 , 如科尔沁、土默特等 。 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原则 , 优先进行对蒙古的统一 , 避免与当时风头正盛的后金正面交锋 。
公元1627年 , 林丹汗西迁 , 平定蒙古草原右翼的其他部落 ,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 。 二、兵败青海的林丹汗 , 军事力量遭受了最大程度的削弱 。
(1)林丹汗和努尔哈赤、蒙古和后金的碰撞 ,
公元1619年 , 努尔哈赤取得了萨尔浒大捷 ,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没有了和后金抗衡的能力 。 在战略上 , 努尔哈赤乘胜追击派兵攻打铁岭 , 此时的铁岭岌岌可危 。 本着同盟的损失就是自己的损失 , 林丹汗派遣了一万铁骑驰援铁岭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本文插图
当蒙古铁骑奔驰而来的时候 , 后金则是以逸待劳;不仅大败蒙古铁骑 , 还俘虏了蒙古军队的统帅宰赛和他的两个儿子 。 这次军事战争的失利在内喀尔喀联盟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 作为联盟未来的盟主候选人宰赛被敌人俘虏了 , 这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 一时之间 , 联盟内部人人自危 。
努尔哈赤并没有杀掉宰赛 , 反而是借机收服了内喀尔喀联盟 , 一度减少了自己的敌人 。 这样无疑打乱了林丹汗的如意算盘 , 这个剽悍的蒙古大汗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 。 他派遣使者向努尔哈赤递上了一封挑衅意味十足的国书 。
他以高傲的姿态问候了这位后金的皇帝;不仅如此 , 之后林丹汗又向努尔哈赤提出了警告 , 以命令式的语气警告他不得进攻当时明朝和蒙古贸易互市的基地广宁;同时也禁止努尔哈赤拉拢喀尔喀等诸多部落 。 林丹汗的这番羞辱惹恼了后金的王公贵族 , 双方的火药味瞬间浓烈了几分 。分页标题
(2)青海兵败 , 众叛亲离的林丹汗病死他乡
年轻气盛的草原王者终归不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的对手 。 自铁岭事件之后 , 林丹汗和努尔哈赤之间已经没有了调和的余地 , 只能在刀枪上见胜负了 。 在努尔哈赤的一番算计之下 , 林丹汗的喀尔喀盟友被消解 , 自己的声望也因此遭受了巨大打击 。
看到了林丹汗众叛亲离的形势 , 努尔哈赤便露出了他如豺狼般的一面 。 公元1623年 , 努尔哈赤盯上了内喀尔喀联盟这块肥肉 , 发兵攻打;最终顺利瓦解了这一联盟 , 吞掉了这一块肥肉 。 时间 , 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 公元1626年 , 努尔哈赤去世 , 皇太极登基为皇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本文插图
这位年轻的雄主比他的父王有着更大的野心 。 三征林丹汗 , 一步步蚕食掉林丹汗的草原势力 。 最终 。 公元1632年 , 皇太极远征林丹汗 , 林丹汗不敌仓皇远遁、流亡青海 。 在林丹汗亡命青海的途中 , 手底下的部曲大量流失 , 一部分手下都先后投降了后金 。
更加恐怖的是 , 因为粮草的缺乏 , 这个蒙古军队表现出了人性中最为丑恶的一面 , 吃人肉、喝人血在这支军队里重现了 。 之后 , 林丹汗联系其他的汗王 , 建立了“反黄教联盟” , 试图东山再起 。 可惜这个时候 , 幸运女神不在眷顾他了 。
公元1634年 , 林丹汗感染了致命的天花病毒 , 最终客死他乡 。 他统一蒙古的梦想到死都没有实现 , 这一位末代大汗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三、荒凉的漠北 , 不足以提供林丹汗东山再起的物质资料
(1)漠北地区的荒凉和投降部落的威胁 , 使得林丹汗无法迁移漠北 。
漠北一带 , 自古便是荒凉贫瘠之地 , 到处遍布着沙漠戈壁;更有甚者 , 是号称生命禁区的地带 。 在这里 , 只有极少的耕地 , 难以养活较多的人口 , 对于林丹汗发展大批军队非常不利 。 和漠北地区相比 , 青海地区便是天堂一般 。
让那些忘不了灯红酒绿的蒙古贵族留在原址 , 显然比回到那鸟不拉屎的荒凉漠北生活 , 要更具有诱惑力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
本文插图
不仅如此 , 作为生命之源的水也比较难以保障 。 在这片土地上 , 多数为游牧民族 , 人口流动相对较大 , 所采取的又是耕战结合的模式 。
这个对于想要短时间迅速恢复力量的林丹汗说是是最为致命的 。 本来年轻的林丹汗有的是时间可以重建自己的军队的 。 但是 , 那些投降了后金的部落却一直虎视眈眈 , 时不时地搞一次落井下石 。 虽然这些部落只是小打小闹 , 却也成为了阻碍林丹汗恢复实力的脚步 。
在青海兵败之后的林丹汗在考量了这些因素之后 , 因此并没有将汗廷移回漠北 , 选择漠北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基地 。
(2)改宗运动 , 林丹汗种下了难以下咽的苦果——无法回归漠北
早期林丹汗为加强自己的汗权 , 除却一系列军事武装的改革措施之外;还倡导了一场名为改宗运动的信仰改革 。 这不仅没有使得本就是一盘散沙的蒙古团结起来 , 反而使得他们与大汗之间离心离德 , 嫌隙颇多 。
在当时林丹汗时期 , 黄教是蒙古地区至高无上的宗教信仰;而且 , 林丹汗的封号“林丹呼图克图汗”就是当时黄教的最高首领四世达赖喇嘛所赐予的 。 不过 , 由于达赖喇嘛给各个蒙古部落首领封汗号 , 使得这些部落首领据此和林丹汗作对 , 惹怒了林丹汗 。
这位雄心勃勃的蒙古大汗自然在想方设法地加强自己的汗权 , 争取实现完成统一蒙古的大业 。 很不幸的是 , 这个年轻的王者选错了对象 , 使得这次改宗运动彻底失败了 , 也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出于想要统一蒙古的目标 , 林丹汗便想要利用和黄教争锋的红教 , 企图通过红教的势力完成目标 。 但他不知道的是 , 自从信奉红教以后 , 这也使得他失去了联系民众的信仰纽带 。 而那些信奉黄教的蒙古部落首领也渐渐疏远了林丹汗 。
林丹汗这样自毁长城的做法 , 不仅给自己大量树敌 , 同时也断了自己的后路 。 青海兵败以后 , 林丹汗本想回归漠北 , 但是改宗运动的后果使得他在此处已无处容身了 。 结语:
林丹汗最终没有回迁漠北、图谋东山再起 , 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领导者性格的缺陷、自毁长城的改宗运动、操之过急的扩张脚步等使得这位草原上的最后一位大汗无奈客死他乡 , 雄图抱负成为了一场空梦 。
当一个政权处在弱小受欺凌的时候 , 逃避躲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这个是林丹汗内心最后的一份坚守 , 但也明显地体现了作为领导者 , 林丹汗的大局谋略的不足 。
雪崩来临时 ,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历史的舞台上 , 这也是同样残酷的 , 败者只有退出 。 最终林丹汗在自家内部腐朽和外在强敌的夹击之下 , 走向了覆灭 , 在历史的见证之中 , 慢慢走向了尘封 。
参考文献:
《崇祯长编》
《蒙古源流》
《明史》
【映真实力打底,运气加持,林丹汗兵败青海后,为何不回漠北再图大业?】《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