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导语: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 , 在这一政治制度下 , 中央朝廷一直伴随着丞相制度 。 有皇帝 , 就有丞相 , 皇帝坐堂 , 丞相治国 , 这样组合搭配从古至今 , 从来没有改变过 , 直到明朝初年 , 明太祖在经历了两次丞相胡作非为、目无君法的事件后 , 痛定思痛 , 决定废除丞相制度 。 而致使他下定决心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一个名叫胡惟庸的大臣 , 就这样 , 胡惟庸成为了华夏民族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 胡惟庸的发迹之路
在元末乱世之中 , 胡惟庸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 管着百十里地的军民百姓 , 后来 , 群雄纷起 , 他所管辖的地界被朱元璋的队伍所占据 , 就这样 , 胡惟庸不得不在朱元璋的手下当官 。
胡惟庸为人明断善谋 , 而且很有才能 。 投靠朱元璋后 , 在一次机遇巧合之下 , 他的才能被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李善长所发现 , 李善长非常欣赏胡惟庸 , 再加上他们俩是同乡的关系 , 李善长将他举荐给了朱元璋 , 自此胡惟庸才开始飞黄腾达 。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本文插图
(图一:胡惟庸画像)
刚被引荐给朱元璋那会 , 胡惟庸并没有受到重用 , 他一直跟在李善长的身后 , 充当朱元璋团队里的智囊团 , 不过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 , 他的远见卓识让朱元璋渐渐的关注到他 , 并且朱元璋逐步将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 胡惟庸也没有辜负信任 , 他每次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 比如:朱元璋统领大军和主要文武大臣出征与另一支农民军领袖陈友谅交战时 , 他就钦点胡惟庸留守大本营 , 由他主持日常政务处理工作 。
胡惟庸待在朱元璋和李善长身后做一个小角色的时间很长 , 这段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 , 另外 , 他为人谦虚谨慎、沉稳踏实 , 又很有才能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他在朱元璋核心团队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 他慢慢的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 朱元璋也越来越欣赏他 , 明朝开国初年 , 胡惟庸就已经成为了朱元璋的亲信 , 能够参与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 , 后来 , 新兴的朝廷政权逐渐稳固 , 胡惟庸开始在政坛上大展拳脚 。 权倾朝野的胡惟庸
明朝建国并且逐渐统一江山的过程中 , 胡惟庸一直是以李善长的学生的身份留在人们的印象之中 , 后来李善长担任了中书省的右丞相 , 胡惟庸就跟着他在中书省做一些杂事 , 朝廷内外都默认了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党羽的事实 。 由于在明太祖身边的时间很长 , 胡惟庸熟谙官道 , 深感君心难测 , 伴君如伴虎这一道理 。 他处处小心谨慎 , 不敢犯丁点过失 。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本文插图
(图二:明太祖与胡惟庸)
中书省左丞杨宪因罪被处死之后 , 在李善长的极力推荐之下 , 胡惟庸接替了他的位置 , 他成为了当朝丞相 。 而此时李善长的年事也已高 , 中书省的大权悉数归于胡惟庸 。 大权在握 , 再加上时间一长 , 胡惟庸开始变得胆大妄为 , 有些生杀罢黜官员的事情他都敢不请示皇帝自行做主 , 御史有参奏他的奏章 , 他一并扣留不呈交皇帝御览 。 胡惟庸在百官心中威望极高 , 逢年过节 , 给他送礼的朝臣多得踩踏了他家的门槛 。
而且胡惟庸暗中还做一些违法的勾当 , 相传有些人甚至向他买官来做 , 可见当时他的权势之大 。 明朝开国名将徐达非常痛恨胡惟庸欺君罔上的罪行 , 他多次当面向明太祖数落胡惟庸的罪行 。 胡惟庸因此记恨徐达 , 后来他甚至企图收买徐达家中的家奴去暗害徐达 , 只不过家奴因害怕而向徐达坦白 , 这才使得奸计未能得逞 。 胡惟庸案之始末
胡惟庸权势滔天之后 , 他积极网罗自己的党羽 , 明太祖经常斥责一些功勋武将目无王法 , 而他则暗中与这些将领交好 , 他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使得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对他言听计从 。分页标题
更有甚者 , 胡惟庸老家的官员向他禀报 , 说他家里的水井中生出石笋 , 而且晚上他家的祖坟上亮起耀眼的火光 , 人们都认为这是祥瑞 , 向胡惟庸称贺 , 胡惟庸非常高兴 。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本文插图
(图三:影视剧中的胡惟庸)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 , 胡惟庸密谋造反的事情李存义也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 , 为了拉拢更大的势力 , 胡惟庸甚至教唆李存义去拉拢李善长 , 李善长刚开始坚决反对 , 后来也慢慢动摇了 , 他也加入了胡惟庸叛党 , 胡惟庸因此更加觉得大事可成 。
就在胡惟庸积极筹备谋反事宜的时候 , 他的儿子驾车在市集上狂奔 , 不幸坠马身死 。 胡惟庸很生气 , 处死了驾车的车夫 。 这件事情被明太祖知道了 , 明太祖要胡惟庸偿命 , 胡惟庸吓坏了 , 提议赔偿车夫家人以重金 , 皇帝不许 。 这使得胡惟庸加快了谋反的进程 , 他让在外领兵的党羽将军做好准备 , 不过事情意外败露 , 朝野震惊 , 明太祖雷霆之怒下杀死相关者数万人 。 胡惟庸谋反的历史争议
胡惟庸谋反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正史中有详尽的描述 , 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史学家对此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 他们认为 , 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杀 , 这只是明太祖为了废除丞相制度而找的借口 。 胡惟庸就算权倾朝野、勾结叛将 , 他的实力也远远达不到起事的标准 , 他们叛乱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本文插图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图四:动漫中的胡惟庸)
而且史书记载中确有前后矛盾 , 不符合逻辑之处 。 比如:根据正史记载 , 明太祖在收到胡惟庸党羽涂节关于他们密谋造反的举报之后 , 下令严查事情真相 。 就在这个调查期间 , 已经孤注一掷的胡惟庸以家中出现祥瑞为名邀请明太祖去他的府邸 , 而他的家中藏满了兵士 , 他企图弑君篡位 , 只不过意外被人发觉这才以失败告终 。

炎黄子孙历史丞相制度终结的罪魁祸首胡惟庸案之始末
本文插图
(图五:罪犯胡惟庸)
史学家们认为 , 既然胡惟庸是待罪之身 , 并且有谋反的嫌疑 , 按照明太祖一贯多疑的性格特点 , 他不可能会接受胡惟庸的邀请去他家看什么祥瑞 , 由此可见这些故事有很大的可能是杜撰出来的 , 胡惟庸之死只是"君要臣死 , 臣不得不死"的又一次实践而已 。 结语:
胡惟庸案的事实真相我们不得而知 , 不过最后的结果是肯定的 , 历史上存在已久的皇权与相权之争自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这件事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他教会我们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历史 , 正史中的记载不一定都是事实 , 野史中的记载也不一定都是谎言 , 这些都需要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去甄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