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观看电影《十月围城》有感
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十月围城》 , 才知道在此剧之前早有一部同名电影《十月围城》 。 电影《十月围城》于2009年上映 , 据说早在1999年 , 该剧的剧本叫《十月维城》 , 其中的“维”就是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维” , 点出剧中故事发生地在香港 。 后来编创们觉得“围”比“维”更有气势 , 于是就该成了《十月围城》 。 至于电视连续剧《十月围城》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 , 也就是说比电影《十月围城》晚出了将近五年 。 不过 , 严格来说 , 电视剧《十月围城》并非翻拍 , 而只是借用了电影《十月围城》的品牌和人物关系 , 它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电影《十月围城》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 , 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 , 在满清朝廷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 , 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安全的故事 。 满清朝廷获悉孙中山抵港 , 遂派遣将军阎孝国前来剿杀 。 为了保护孙中山 , 《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多方活动 , 不幸被阎孝国擒拿 , 身陷囹圄 。 商人李玉堂投身革命 , 其独子李重光冒充孙中山做其替身 , 惨遭阎孝国杀害 。 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和以死抵抗的战斗喋血香港街头 。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电影《十月围城》中有两个重要角色 , 一个叫阎孝国 , 另一个叫陈少白 。阎孝国 , 清廷武将 。 慈禧在得知孙中山将要抵港组织革命后 , 迅速派阎孝国赶往香港 , 誓死刺杀孙中山 。 1905年10月15日 , 孙中山如期抵港 。 阎孝国率四大高手与300壮士沿着维多利亚港、皇后大道布下埋伏 , 为即将前来的孙中山和那些保卫孙中山的革命志士撒开了一张惨烈残酷的捕杀大网 。陈少白 , 中国日报社社长 , 坚定不移的革命党 , 为了革命 , 为了保护孙中山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 甚至是家人、朋友的性命 。阎孝国和陈少白具有共同的特质 , 他们都自信满满、热着于自己的追求 , 具有强烈的“爱国”的牺牲精神 。 但是 , 他们二人的追求却是相反的、对立的 。 闫孝国是朝庭忠臣 , 他誓死要用暴力镇压革命;而陈少白是革命骨干 , 他誓死要用武力推翻朝庭 。 这就导致他们二人必然地进行你死我活的相互残酷斗争 。阎孝国往上三代均为朝廷的高官 , 对国家 , 对整个清王朝 , 绝对忠心 。 他虽然早年师从陈少白 , 并曾经留学西洋 , 接受过先进的西方教育 , 但是 , 他认为爱国便是忠顺于朝廷 。 所以 , 他拒绝一切与西方有关的东西 , 更厌恶以西方思想来带领革命的革命党人 。 因此 , 在阎孝国的眼里 , 刺杀孙中山是一次维护国体的行动 , 是保家卫国 , 是赤胆忠心的体现 。 正因如此 , 在追杀孙中山的最后关头 , 阎孝国胸中那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几乎歇斯底里了 , 虽然他可能已经知道自己追杀的目标不是真正的孙文 , 但他一心诛杀“孙贼”以报效国家 , 他已经决绝到宁可错杀一千 , 也要让自己的报国之心得到一丝满足 。 阎孝国最终为了自己追求的爱国情怀而葬送了生命 。在此次刺杀孙中山的过程中 , 阎孝国抓捕了自己的老师陈少白 , 并劝其放弃革命 。闫孝国大义凛然地质问陈少白:“学生斗胆问一句 , 国家受尽欺凌 , 可是最终洋鬼子给了你们什么?除了连年的战乱 , 除了百姓民不聊生之外 , 还有什么?”陈少白理直气壮地驳斥闫孝国:“天赋人权 , 人人生而平等 。 可为什么有人天生就是主子 , 而且还冠以天子之名 , 而其他人生下来就得成奴才?”闫孝国更是言辞凿凿地答曰:“皇权乃天赐 , 从来如此!”陈少白则坚定地说:“所以才要改变!所以才要建立民主的中国!”闫孝国激愤地怒斥陈少白:“如果让你们成功了 , 国家必亡!”
阎孝国的爱国和陈少白的爱国
陈少白与阎孝国相反 , 他是孙中山的坚定追随者 , 是革命党的骨干分子 。陈少白的革命战友杨(衢云)教授在被清庭暗杀前一时刻说:“民主这个词 , 其实源于希腊文‘NeMosi’ , 就是人民的意思 , 从字面看就是人民统治 , 就是按照平等、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 我记得林肯曾经说过 , 他说:‘为民所有’ , ‘为民所治’ , ‘为民所享’ 。 这个理念就是我心中真正的民主之国 , 真正人民的国家 。 ”电影《十月围城》结尾处 , 孙中山说:“今天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 , 欲求文明之幸福 , 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 。 这痛苦 , 就叫革命 。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 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 1894年 ,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 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王朝 , 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纲领 。 孙中山的革命经费由海外华侨和商人捐助 。 1895年 , 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 , 事泄失败 , 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 1896年 , 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 , 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 。 此后 , 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 , 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 , 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 。 1897年 , 孙中山赴日本 , 结交朝野人士 。 1900年 , 策划广东惠州三洲田起义 , 义军奋战半月而失败 。 1904年 , 孙中山重抵美国檀香山 。 1905年在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 , 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革命党“中国同盟会” 。 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 , 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 。 1906至1911年 , 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 , 特别是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 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 1911年10月10日 , 武昌起义爆发 , 各省纷纷响应 。 孙中山从美国回国 , 即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 , 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 , 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 2月12日 , 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 , 肆虐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 建立了共和国 。 孙中山明确表示:“民国者 , 民之国也 。 为民而设 , 由民而治者也 。 ”“国民者 , 民国之天子也 。 ”孙中山创造性地学习西方 , 建立“民国” 。 而且为了躲避满清朝廷的迫害 , 在海外宣传革命并征集活动资金 。 这大概就是清廷忠臣闫孝国所污蔑的“洋鬼子给了你们什么?”看来 , 闫孝国和陈少白的所谓“爱国”不是一个概念 。 闫孝国所爱的“国”就是朝庭 , 就是万岁爷;而陈少白所爱的“国”是指这个广大的领土和在这块土地之上劳动、生息、繁殖了数千年的中华民族 。 所以 , 闫孝国所爱的“国”就是皇帝的家天下 , 是少数人的国 , 让他们少数人去爱吧 。 一个不是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 , 有什么脸面代表这个国家?爱这样的国家 , 就是对祖国的背叛 。俗话说 , 勿与夏虫言冰 。 陈少白和闫孝国互怼 , 只能是鸡同鸭讲了 。 也难怪 , 陈少白对闫孝国的评语是:“功课优秀 , 头脑愚蠢 , 一介莽夫 , 难为大才 。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