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导语
春秋证明了没有谁是永远的强者 , 在春秋时期 , 将近有一个世纪是晋国和楚国争霸的时期 , 除了像秦国、齐国等有些实力的诸侯国可以保持中立 , 其余诸侯国一直作为晋、楚的附属国的存在 。这种情况在春秋后期发生了改变 , 吴、越两国异军突起 , 大有争霸中原的势头 , 尤其是吴国 , 差点把楚国给灭亡了 。而晋国也同样爆发了内乱 , 国力一在受损 , 最终被三家分晋 。而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 , 最后却变成了三家分晋 。晋国独特的政治制度
晋国的强大得益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 , 在晋国 , 权力并不在君主手中 , 而在六大家族手中 , 就是所谓的“六卿制” , 这六大家族分别是:知氏、赵氏、韩氏、魏氏、中行氏、范氏 , 这六大家族轮流成为盟主 。恰恰是这种灵活的制度 , 确保了晋国的活力和领袖的才能 。翻阅春秋的历史 , 可以看到 , 历代晋国的执政官没有几个是庸才的 。当然 , 这种制度确实有好处 , 但坏处也是很明显的 , 那就是各大家族之间因为利益问题 , 会不定时爆发内斗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国六卿
公元前497年 , 晋国再次因为家族斗争问题 , 陷入了分裂的危机 。中行氏和范氏与其余四大家族的关系极度恶化 , 最终爆发了战争 。而晋国的内乱也引发了中原各诸侯国的一系列斗争 , 齐国、郑国、卫国等诸侯联合支持中行氏与范氏 。
可以说 , 当时的各个诸侯国都等着晋国分裂 , 然后去抢到属于自己的蛋糕 。不过 , 当时的晋国元帅知跞权衡利弊 , 抛弃了和知氏出自同门的中行氏 , 选择了与赵鞅站在同一阵营中 。知跞一边拉拢赵鞅 , 一边压制赵氏家族 , 可惜的是 , 知跞很快就病逝了 , 按照晋国的传统 , 赵鞅成为了晋国的执政 。赵鞅率领晋国军队打败了齐、卫、郑等国联军 , 又平定了中行氏和范氏的叛乱 。暴风雨前的宁静
晋国的这次内乱改变了晋国的政治模式 , 在内乱结束后 , 晋国的权力集中到知、赵、韩、魏四家手上 , 这四家又以赵、知两家最强 。赵鞅一旦死后 , 知氏家族的知瑶是最合适的执政人选 。当时的晋国人称知瑶为“五贤” , 意思是知瑶有五大优点 , 分别是:
相貌堂堂 。春秋战国对相貌还是比较重视的 。
武艺高强 。骑马射箭都精通 。
才艺过人 。在春秋战国的外交礼仪中 , 经常是需要外交表演的 。
头脑敏捷 。能言善辩 , 反应快 。
坚强刚毅 。果断 , 有领袖才能 。
不过 , 知氏家族的知宵却反对知瑶成为继承人 。他认为知瑶虽然很有本事 , 但却缺少仁爱之心 , 没有了仁爱之心 , 他的这些本事就会用在坏事身上 , 那么一定会导致知氏家族灭亡 。不过 , 知宵的话并没有引起知氏族人的重视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国四卿
知氏与赵氏同为最强家族 , 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赵鞅为了保证赵氏的安全 。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他叫来了自己的大儿子赵伯鲁与小儿子赵无恤 , 给他们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赵鞅给两个儿子每人一篇家训诫言 , 上面记载了赵鞅数十年的执政经验 , 他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每天都要学习 。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 , 赵鞅只字不提家训诫言这件事 , 在三年后的某一天 , 赵鞅叫来赵伯鲁和赵无恤 , 要求二人背诵家训诫言 , 大儿子赵伯鲁别说背下来了 , 就连竹简都给弄丢了 , 而赵无恤却能倒背如流 。就这样 , 赵无恤成为了赵氏的接班人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鞅画像
赵鞅明白 , 如果以才能相比 , 赵无恤永远不是知瑶的对手 , 知瑶成为下一任晋国的执政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尽管晋国还存在四个家族 , 但只有知氏和赵氏强大 , 那个时期的韩、魏两家都只是陪衬 。赵鞅也清楚知瑶一定会对赵氏动手 , 他就派心腹尹铎去镇守赵氏的封地晋阳 。临走前 , 尹铎问赵鞅:“派我去晋阳 , 是为了聚财 , 还是为了一个保障 。?”赵鞅回答:“求一个保障 。”尹铎心领神会 , 前往晋阳 。在晋阳 , 尹铎减轻赋税 , 实行惠民政策 , 并告诉百姓这都是赵鞅做的 , 晋阳的百姓对赵氏越来越拥护 。
公元前475年 , 执政十七年的赵鞅迎来了死神的召唤 , 临终前 , 赵鞅告诉赵无恤:一旦晋国有难 , 一定要回晋阳 , 并信任尹铎 。赵鞅去世了 , 知瑶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晋国新的执政官 , 而这一年也被史学界认为是战国元年 。晋国的战争
知瑶的能力很强 , 这就代表着他的野心也很强 , 他想要再次恢复晋国当年的霸主地位 , 而最大的阻碍就是齐国 。齐国自从齐桓公去世之后 , 就一直被晋国压制 , 后来虽然趁着晋国内乱与晋国对抗 , 却仍然被赵鞅打败 , 之后还被吴国打败 , 齐国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败让知瑶很瞧不起齐国 。
公元前472年 , 知瑶以齐国侵占晋国土地为由 , 对齐国宣战 , 还得到了周王室的批准 。虽然周王室没有实力 , 但此举让知瑶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晋军与齐军在犁丘爆发战争 , 齐国大败 。次年 , 晋国拉拢了鲁国脱离齐国阵营 。公元468年 , 知瑶又率军攻打郑国 。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让知瑶越来越不将其余家族放在眼里 , 此时的知氏家族在实力上已经超过了赵、韩、魏三家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知瑶执政时晋国疆域
自从中行氏与范氏叛乱失败后 , 两家的名字就从晋国六卿中除名 , 而这两家的封地在赵鞅执政时期并没有被瓜分 。公元458年 , 知瑶与赵氏、韩氏、魏氏共同商议瓜分中行氏与范氏的地盘 , 虽然几家关系一直不好 , 但在利益面前 , 却一致同意 。
最主要的是 , 这次瓜分行动 , 四大家族是背着晋出公秘密进行的 , 知道这件事的晋出公十分生气 。晋出公当了十七年的傀儡 , 对家族专权本就心有怨言 , 在中行氏与范氏的地盘被瓜分后 , 晋出公就决定要对四大家族开战 。
晋出公没权 , 他只能向齐国和鲁国求救 , 希望两国派出援军 , 接着 , 晋出公还很勇敢地向知、赵、韩、魏四家发出挑战书 。结果很明显 , 晋出公被四家联合给打败了 , 晋出公逃往齐国 , 六年后在齐国病逝 。晋出公出逃后 , 知瑶立晋昭公的曾孙为晋国国君 , 从此 , 晋国的大权完全被知瑶掌握 , 而知瑶的野心也越来越强 。
野心是没有上限的 , 知瑶打破了四卿平等的传统 , 在国内政坛上一枝独大 。他还十分喜欢挖苦人 , 连其余三家的家主都照样羞辱 。公元前457年 , 知瑶在一次酒宴上喝过头了 , 就出言不逊 , 羞辱韩虎 , 连带着还羞辱了韩虎的辅相段规 。知果就劝知瑶收敛点 , 以免其余三家进攻知氏 , 知瑶却毫无在乎地说:“要是发难 , 也是我发难 , 哪能轮到他们 。”在知瑶看来 , 他已经完全控制了晋国的权力 , 谁也对他造成不了威胁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知瑶
公元455年 , 知瑶已经整整执政了二十年 , 在他的领导下 , 晋国恢复了几分霸气 , 为了使知氏的权力更大 , 他要求韩虎献上万家之邑 。韩虎想直接跟知瑶翻脸 , 但韩虎的辅相段规就给韩虎分析道:“不给土地 , 知瑶一定会攻打我们 , 而给了土地 , 那么知瑶的野心就会更大 , 到时就可以联合其他家族进攻知氏 。”分页标题
韩虎的屈服让知瑶更加目空一切 , 他又采取同样的手段勒索魏氏 , 魏氏的家主魏驹与韩虎一样的反应 , 而魏驹的家臣任章看的和段规一样 , 也劝魏驹先忍一忍 , 等知瑶轻敌 , 露出破绽在发难 。实际上 , 韩虎与魏驹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有风险的 , 与其说是“以退为进” , 倒不如说是在赌赵氏和知氏开战 。
知瑶想统一晋国 , 赵氏就是最大的障碍 。他同样向赵无恤勒索土地 , 赵无恤没有选择忍 , 而是痛快的拒绝了 。知瑶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 为了自尊心 , 也为了利益 , 他打算向赵氏开战 。知瑶本就有优势 , 又强迫韩、魏两家一同出兵讨伐赵氏 。反观赵无恤一方 , 处处被动 , 不仅没有进攻的能力 , 连防御的都成问题 , 最后 , 赵无恤才想到赵鞅生前对他说的话 , 到晋阳去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淹晋阳
此时的晋阳因为一直实行惠民政策 , 数十年没有战乱 , 百姓都安居乐业 , 人们也十分感激赵氏 。当得知知瑶要进攻晋阳城的时候 , 晋阳的百姓为了保住这种美好的生活 , 都纷纷把家中的余粮送到粮仓 , 大户人家有私人武装的就送兵 , 百姓还自发的修筑城墙 。
所有人都认为赵氏必败 , 可战场上总是会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知瑶指挥三家军队进攻晋阳三个月 , 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熟知兵法的知瑶知道 , 速战速决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 他换了一种策略 , 死死地包围住晋阳城 , 想要耗死晋阳城里的人 。
在包围的状态下 , 晋阳坚守了三年 。公元前453年 , 知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 那就是引水灌城 。之所以说他大胆 , 是因为 , 在当时 , 战争是比较文明与人道的 , 像知瑶这样为了攻城不顾百姓安危 , 在当时是不被人们认可的 。知瑶把汾水的堤坝决开 , 河水几乎淹没了整个晋阳城 。《史记》记载:“城中悬釜而炊 , 易子而食 , 群臣皆有外心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魏、赵、韩三家主要人物
知瑶的战略很成功 , 既杀伤了晋阳守军 , 还摧毁了晋阳城内的士气 。胜券在握的知瑶邀请韩虎、魏驹共搭战车巡视战场 , 知瑶说了一句;“我以前不知道水也可以消灭一座城市 , 河水可以灌入晋阳 , 也可以灌入平阳与安邑吧 。”平阳是韩氏的大本营 , 安邑则是魏氏的大本营 , 知瑶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引来了杀身之祸 , 韩虎和魏驹都明白 , 赵氏一旦灭亡 , 就轮到韩氏和魏氏了 。
赵无恤的手下张孟谈很清楚韩、魏和知氏之间的矛盾 , 他潜出城外 , 会见韩虎和魏驹 , 与二人达成三家联合的秘密协定 。当然 , 正面进攻是不可能的 , 三家就将汾水的绝堤口改了一个方向 , 引水灌入了知氏的大营 。在洪水的冲击下 , 知氏营地大乱 , 而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提前占据高地 , 等洪水冲击后 , 又从高地杀了下来 。知瑶最后被赵无恤砍下了首级 , 算是报仇雪恨了 。
知瑶死后 , 知氏家族多数族人被赵、魏、韩三家屠杀 , 而知瑶的儿子知开在公元前452年率领邑人投奔到了秦国 , 晋国大夫知宽也率邑人逃到了秦国 , 知氏家族就这样在晋国消失了 。
知氏的灭亡意味着赵、韩、魏三家的崛起 , 在这之后 , 与以往的“六卿制”和“四卿制”不同 , 三家相互独立 , 互不插手 , 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三个独立的政权了 , 晋国的王室也是名存实亡 。在这之后 , 齐国的首相田盘率先派出使节 , 与韩、赵、魏通使 , 算是承认了三家的独立地位 。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家分晋时各疆域(魏占中山国)
在之后三家的软硬兼施的压力下 , 周王室最终在公元前403年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 。当然 , 晋国依然存在了一段时间 , 却沦为了只有几处房屋的穷诸侯 , 最后在公元前349年灭亡 。
晋国的分裂大概有四个阶段:
公元前497年 , 中兴氏与范氏叛乱 , 六家变四家 。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53年 , 晋阳之战过程中 , 知氏被消灭 。
公元452年到公元433年 , 晋侯反过来朝拜三家 , 标志着晋国被瓜分 。
公元403年 , 周天子承认 , 三家独立 。结语
【六卿@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为何最后却是“三家分晋”?】当然 , 如果中行氏和范氏没有叛乱的话 , 或许六家依旧可以保持平衡状态 , 共同引领晋国 , 那么秦国就算能够统一 , 但过程无疑是比各个击破魏、赵、韩要艰苦的多 。三家分晋也被史学界认为是战国与春秋的分界线 , 礼崩乐坏的情况更为严重 , 战国时代也是贵族体制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转变阶段 , 到秦统一后演变成为皇权制度 。而分裂后的三家 , 虽然辉煌一时 , 却再也无法重现晋国时期的辉煌 , 最终都败给了相同的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