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郑州《古宋七子》之孔子: 夫子山上晒书卷
_本文原题:《古宋七子》之孔子: 夫子山上晒书卷
本文插图
阅读提示:孔子历时14载“周游列国” , 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 。 此间 , 孔子与弟子们饱尝艰辛 。 孔子的游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 他没有做“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钻研者 , 而是做了“知行合一”的传播者 , 虽然他的传播当时并不甚成功 。 但他在周游中感受山水 , 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 , 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 , 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 。 可以说 , 孔子的一生 , 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 。 这是笔者在永城夫子山上 , 看到孔子及其弟子在风雨过后晾晒书卷的塑像时的感悟 。
尤其是孔子晚年游历归来 , 不再东奔西走 , 但是却仍然能放眼天下进入另一个静宁、安祥的时期 , 那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从而将其所见、所闻、所感形成集智慧大成的《论语》 , 这是他留给华夏乃至世界的财富 。 在夫子庙听着导游讲解着孔子行径夫子崖避雨的故事 , 在夫子苑国学堂听着孩子们集体诵读的朗朗书声中 , 感觉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人生旅行的智慧 。 因为人生就是一场重要的旅行 , 伴随着思索 , 成就了智慧 。 既然从出生就注定不能停止这场人生的旅行 , 所以不妨向孔老夫子学学智慧 , 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畅游 。 大概这就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倡导的“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务实治学之道 , 从而在自然的启发陶冶之下 , 体悟出圣贤达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
本文插图
适宋避雨夫子岩 石崖晒书遗圣迹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遗踪中 , 行经宋国时的夫子山最近两年火了起来 , 除在原有夫子崖、夫子庙的基础上兴建了夫子苑、晒书台、微服过宋雕塑等景点外 , 还在山体上新建了悬崖栈道、玻璃栈道等体验项目 , 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在行游中更好地体验了儒文化景区的智慧理念 。
夫子山 , 位于永城芒砀山西侧 , 因纪念孔子周游列国时在此避雨而得名 。 据夫子山景区导游介绍 , 此山虽不大 , 但它是全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 。 孔子避雨于此 , 是在微服过宋那次 , 即宋景公二十五年(公元前492年) , 当时孔子离开卫国 , 经曹适宋 。 因孔子祖先之茔在孔氏采邑栗邑的龙亢(今永城龙岗集)之地 , 孔子为祭祀先祖故绕道东南行径芒砀山再赴宋都 。 行至芒砀突遇雨至 , 遂在一山崖下避雨 。 因孔夫子曾在此避雨 , 后人遂称此为“夫子岩”或“夫子崖” 。 清光绪《永城县志》记载:“县北六十里有芒砀山 , 吾夫子周流天下 , 过宋经石岩下 , 曾避雨于斯 , 后遂名曰夫子岩 。 ”(邑令耿晋光《重修夫子岩记》)
我们可以想象 , 当时山风呼啸 , 风雨中行走的孔子师徒又饥又饿 , 蜷缩在山崖内避雨 , 是怎样的情形啊 。 夫子崖为一天然悬崖 , 宽约10余米 , 进深6.5米 , 最高处约4米 。 现存于岩崖中的明代孔子石像雕塑 , 被置于玻璃罩内 , 高约一米 , 背北面南 , 屈膝盘坐 , 拱手缩颈 , 惟妙惟肖地把当时孔子的狼狈情形表现了出来 。 近些年 , 崖内新置了孔子师徒避雨群雕 。 在夫子崖的前面 , 原为一宽敞平台 , 说是雨过天晴后 , 孔子让弟子们把淋湿的书籍搬到洞外晾晒的地方 , 被称作“晒书台” 。 据传晒书的石台 , 晚上也不沾露水 , 晒粮可以过夜 , 此台“文革”期间被砸毁 , 如今建有晒书群雕 。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孔子避雨于此 , 为夫子山注入了鲜活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信仰力量 , 夫子山也因此名闻遐迩 。 夫子崖的“石岩积翠” , 成为明清永城八景之一 。 明代丰城人徐即登游后有诗《夫子岩》:“芒砀山中王气浮 , 宣尼车辙昔曾游 。 何年洞自神工凿 , 今日岩为夫子留 。 ”明代永城秦时雍有诗《夫子岩》:“幽岩遗圣迹 , 往辙昔年还 。 莫讶登临晚 , 云深谷口闲 。 ”清代永城吕永辉有诗《石岩积翠》:“石岩深邃几星霜 , 偶此停骖仰素王 。 四海尽尊夫子学 , 空山犹辟圣人堂 。 晒书台古石阶老 , 习礼庭空草色荒 。 屡沐春风拜遗像 , 书帷诗社两相望 。 ”1982年12月 , 日本学者井上靖曾来此考察孔子的行踪 , 对孔子避雨的山崖多次竖起大拇指 , 表达了他由衷的敬意 。分页标题
崇祀先师夫子庙 古柏抱碑成奇观
因孔子避雨晒书夫子山 , 后来当地人就在避雨的崖前建一座文庙(也称夫子庙) , 以纪念这位曾到于此的至圣先师 。 据说此庙建于宋代 , 虽历遭兵燹 , 多次毁于战火 , 也多次进行重修 。 文庙坐北朝南 , 庙前有大成门、东西厢房等清代建筑 。 主体建筑启圣殿面阔五间 , 进深三间 , 殿内塑有孔子及其弟子颜回、曾参、子思、孟子四配像 , 尤其是两厢偏殿塑有七十二贤的彩泥配像 , 造型栩栩如生 , 这是连山东曲阜孔庙也是没有的 。 夫子山文庙硬山灰瓦、螭首咬脊 , 殿内四楹架构、雕梁画栋 , 殿前石柱擎檐、棂格彩饰 , 殿内青砖铺地、陛雕云龙 , 令人叹为观止 。 大殿走廊下石柱阴刻清代永城知县陈梦莲的楹联:“德配天地 , 备高明博厚之大 , 近圣人居 , 若此其甚”“道冠古今 , 统二帝三王之传 , 中天下立 , 无得而喻” , 对孔子及儒学思想给予高度赞扬 。
在夫子山文庙的院内有三块巨大的石碑 , 分别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子第67代孙孔毓圻所撰文的《夫子庙碑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孔子第71代孙孔昭焕所撰文的《勒石碑记》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永城县令周正纪撰文的《夫子崖碑记》 , 详细记载了孔子芒砀避雨的事情 。 尤其因年深日久 , 院内一石碑插进西侧古柏 , 古柏拥抱石碑 , 成就“柏抱碑”的一大奇观 。 东侧的一株古柏在清代咸丰年间清军和捻军大战芒砀山时曾遭火烧 , 但至今仍枝繁叶茂 。 有诗曰:“苍岩何限游人迹 , 乱石生香夫子名 。 存庙千年行释蔡 , 当时驻马孰班荆 。 ”(清代张公麟《咏夫子崖》)国家领导人布赫及张震将军曾在此流连忘返 , 挥毫题字 。
曲水流觞夫子苑 幽岩胜景映文雅
孔子芒砀避雨晒书 , 让夫子山这座在名山大川中可谓并不起眼的小山有了灵性 , 也让中华民族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这座山融合在了一起 。 如今 , 在夫子山文庙东侧兴建的夫子苑(又称文圣苑) , 便是一处以孔子过砀为主题的充满文化韵味的典雅园林 。 园内正中与人为善拱手礼迎天下的孔子塑像和“六艺”祥云柱相结合 , 彰显着华夏文明礼仪的厚重 。 登上园内标志性建筑文圣阁 , 则可俯瞰芒砀全景 。 芒山书院的国学讲堂声情并茂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圣人传经讲学的场景 , 夫子书屋存有藏书供大家阅读交流 。 清代的郭塔砖塔64块大型《西游记》人物故事砖雕 , 对研究当时豫东的佛塔建筑和工艺史都有重要意义 , 是难得的文化艺术遗产 。
千百年来 , 夫子崖在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 , 夫子山则以旖旎身影掩映着悠久的文明 。 难怪古人有“山自鸿蒙起 , 岩从夫子留 。 萝壁睛云映 , 书台积翠流” , “ 朝寒云历历 , 晚照石巉巉” , “爱景无他物 , 寻真到此山”的感慨 。 如今夫子山上 , 亭台楼阁散布 , 林木花草葱郁 , 曲径通幽 , 溪流潺潺 , 山势峭拔 , 湖光明媚 。 景区内的文化碑林、曲水流觞、状元桥、晒书台、宋人伐木、微服过宋雕刻等文化小品尽显儒家文化精粹 , 还有高空玻璃栈道、滑道漂流等游乐设施相映成辉 。 据芒砀山旅游公司营销总监罗帅介绍 , 下步还将在夫子山兴建梁国“三百里梁园”的栖龙岫景点 , 更好展现儒家文化在西汉时的传承 。 行走在秀美的夫子山林之间 , 感悟着当年孔子与芒砀山水神秘而又亲切的交流 , 笔者相信文化复兴的东风在中原会更劲!
【搜狐城市-郑州《古宋七子》之孔子: 夫子山上晒书卷】(刊登于20182年1月27日《京九晚报》15版“厚重商丘”专栏)
- 搜狐新闻|舌苔发黄、厚腻,要不要刮了它?看完你就明白了
- 华联|华联城市230m2设计效果-现代简约风格案例赏析-深圳德派装饰
- 旅游|适合穷游的城市,景点多消费低,去了之后就不想回来
- 旅游|中国最“憋屈”的省份,因为名字的原因,常被误认为是一座城市
- 雨融YUKON|GDP近1.2万亿的二线城市:经济比部分新一线还强,却多次被评二线
- 搜狐新闻|如果一个男人对你有这几个表现,很显然,他喜欢你!
- 车讯精选|BJ40城市猎人版来袭,2.0蜂巢动力+采埃孚8AT,不到16万
- 城市战争|海南自由港,到底厉害在哪里?
- 麻小薯|中国新四大火炉城市,一到夏天热得不想出门,气温常常超过40度
- 辽沈美食|地摊启动城市夜经济,2020年夜市美食流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