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官员』明朝官员集体造假案:234州1171县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悠国悠民
作者:黄金生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原题:《明朝的一次官员集体造假 , 234个州、1171个县的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大小官员』明朝官员集体造假案:234州1171县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万历间内府刻本《大明律》
在洪武时代做官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危职业 ,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 , 及暮无事 , 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对贪污官员 , 朱元璋毫不手软 , 除恶务尽 , 宁可错杀一千 , 也绝不放过一个 , 所以一件贪污大案到后来竟演化出无数冤狱 。其中 , 最典型的就是“空印案” 。
洪武初年规定 , 每年各布政司(省)、府、县都要向户部(相当现今的财政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而所有钱粮和军需等款项都得先层层上报 , 由县报给府 , 府报给布政司 , 布政司报给户部 。到了户部 , 户部官员就要进行比对审核 , 其所掌握数字必须与各地布政司收支款项总和数字完全相符 , 分毫不差 , 才可以结项 。如果有一点儿对不上 , 整个文册便要被驳回 , 须重新填报 。
重新填报倒不是太麻烦 , 关键的就是要将重新做好的账目盖上地方各级政府的印章 。这就需要税收官再回到地方官府 , 重新造好账册 , 然后加盖好地方官府的官印再送到中央户部来 。即使再到南京 , 也不能保证不出错 。但是 , 上有政策 , 下有对策 。有人想出一个“聪明”的方法:就是在上南京去呈报钱谷账册时 , 顺便携带好由本地政府加盖了官印的空白报表 , 以便在与户部反复核对数字时 , 一旦需要返工 , 就可以在京城就地填报 , 这样既可免去往返路途的颠簸 , 又能节省大量时间 。

『大小官员』明朝官员集体造假案:234州1171县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京明故宫西安门遗址
这个方法提高了官员的办事效率 , 又免受奔波之苦 , 逐渐成了官场的潜规则 。不过没多久 , 秘密就被皇帝发现了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认为这肯定是相关部门上下舞弊、共同贪污 。于是龙颜震怒 , 一声令下 , 全国13个布政司、153个府、234个州、1171个县的大小官员 , 不论清贪良莠全部以“欺君”的罪名处死;副职以下的官员鞭打一百大棍 , 充军或者流放远方 。一时间 , 如同黑云压城 , 人们惊恐不已 。
.
就在这时 , 一个叫郑士利的人却冒死上书 , 为此案打抱不平 。郑士利是郑士元的哥哥 , 郑士元因为空印案被逮捕入狱 。他借着洪武九年皇帝下诏求言的机会 , 写了洋洋洒洒数千字 , 上书皇帝 , 为此案辩白 。上书说空印文册所用的是骑缝印 , 并不是一纸一印 , 难以作奸犯科 。钱粮的数字是由府到省 , 再由省到部 , 最后由部定夺 , 数字上出现一些差错在所难免 , 如果发现问题 , 必定要先填报后盖印的话 , 麻烦就大了 。
从省府到京城 , 近的三四千里 , 远的六七千里 , 往返一次 , 就要到第二年了 , 实在是费时、费力、费财 。何况这种做法自古就有 , 又是权宜之计 , 何必要这样深究罪责呢?而且 , 国家的责任在于立法要明示天下 , 而后才能给犯罪的定罪 。大明朝没有空印之律 。现在被杀的都是一些地方官 , 人才难得 , 杀人不可能像割草一样 。

『大小官员』明朝官员集体造假案:234州1171县大小官员全被处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奏章写成后 , 郑士利在旅店里关起门来哭了好几日 。他的侄子问他:“叔叔为什么这样悲伤?”郑士利说:“我有奏章将呈献给皇上 , 但必定会触怒天子 , 我一定会因此惹祸上身 。若杀了我 , 能救活几百人 , 我也死而无怨了 。”朱元璋见了上书后大怒 , 以为其必有后台指使 , 两兄弟都罚作终身苦役 , 而受空印案牵连的人并未得到赦免 。分页标题
【『大小官员』明朝官员集体造假案:234州1171县大小官员全被处死】牵扯空印案的确实不乏清官、好官 。郑士元就是其中一位 , 案发时他任湖广按察使佥事 , 刚直廉洁 , 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他还冒着触怒御史台领导的风险 , 平反一批冤假错案 。还有济宁知府方克勤 , 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没有换新的 , 因为牵连到此案中 , 也被毫不留情地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