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_本文原题:【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一、山地的形成(按成因)
山地 , 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 是陆地的骨架 。 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 ,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山地 , 主要有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
1、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 , 岩层会发生变形 ,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 叫做褶皱 。分页标题
我们可以将它比作一个平铺的毛巾 , 从两侧向中间挤压 , 毛巾会产生一个一个的褶皱 , 这便是褶皱山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图1 褶皱山
2、断块山
地壳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和张力 ,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 岩体就会破裂 。 如果岩体两侧有明显的位移 , 则会形成断层 。
断层如果水平运动 , 则会切断原有的地貌;如果断层垂直运动 , 则下降的部分会形成谷地或者低地 , 例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上升的部分会形成山岭或者高地 , 例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图2 华山
3、火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 , 使得地下深处的演讲喷出地表 。
如果岩浆沿着地表的裂隙流出 , 则会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 , 例如东非平原;如果岩浆沿着管道喷出 , 往往会形成火山 , 例如我国的长白山 , 日本的富士山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图3 火山
山是人的桑田
要点精讲
一、知识联系要理清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二、重点对象记心中
1.值得关注的山地
山地
考查主方向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秦岭、武夷山、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
山脉南北两侧自然带、降水差异分析 , 地理界线意义
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阿特拉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印度东、西高止山 , 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比利亚山 , 欧洲高加索山、乌拉尔山 , 北美洲的落基山、海岸山脉 , 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
对气候的影响 , 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重点山脉微型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别称:地带性
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 ,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 , 从山麓到山顶 。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 , 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 , 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 , 自然带数量愈多 。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 ,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 , 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
重点解析:雪线
1、含义:
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 , 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 在高寒地区 , 由于气温低 , 降水多 , 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 , 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 。 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 , 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 , 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 雪线实为一个地带 , 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 , 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 , 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 。 常年积雪的下界 , 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 , 降雪逐年加积 , 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 , 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 , 发育冰川 。分页标题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 , 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 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 , 积雪易遭风吹蚀 , 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 , 往往发生雪崩 , 而使雪线下降 。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 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 , 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
在中国西部 , 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 , 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 再往北到北极地区 , 雪线降至海平面 。 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 , 雪线高度取决于年降雪量的多寡 。 在青藏高原 , 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 , 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 , 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 。 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 , 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 地形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而间接影响雪线高度 。 在同一山地 , 南坡的雪线通常比北坡高 。 但在喜马拉雅山 , 南、北坡的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极大 , 致使南坡雪线(4500米)比北坡雪线(5900~6000米)低1400~1500米 。
雪线高度不仅有空间差异 , 在时间上也有一定变化 。 空气变冷、变湿 , 导致雪线降低;反之 , 引起雪线上升 。 这种变化有季节性的 , 也有多年性的 。 第四纪时期几次大的气候波动 , 出现冰期和间冰期 , 都引起雪线的大幅度升降 。 故古雪线升降是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 , 称为雪线 。 在雪线以上 , 气温较低 , 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 , 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 , 气温较高 , 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 , 不能积累多年冰雪 , 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 , 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 达到动态平衡 。 因此 , 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
3、雪线影响因素变化规律: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 , 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 , 雪线下降 。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 , 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 , 由于这个缘故 , 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
雪线高度受气温、降水、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因地而异 。
(1)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 如赤道附近的安第斯山为4800~5200米 , 天山为3500~4200米 , 北新地岛为600米 。
(2)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 , 降水量小 , 则雪线高度高 , 否则 , 反之 。 副热带高压区降水量少 , 雪线最高 。 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量多 , 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 。 迎风坡降水量多 , 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少 , 雪线高 。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 , 北坡雪线高达5800米 。
(3)地形
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的影响 。 如阳坡气温高 , 冰雪消融量大 , 雪线高 , 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 , 雪线较高 , 坡缓的地方则相反 。
(4)气候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 , 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 根据材料可知 , 昆仑山冰川融化速度加剧 , 雪线每年最快上升可达百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雪线纬度分布规律:
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
典例剖析
[考查方式一]
以山脉植被景观图或山体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 , 考查雪线高度、自然带谱的判读等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 , 如下图所示 。 据此完成1~2题 。分页标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 , 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 , 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 , 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 完成3~4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3.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 读图 , 回答下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5.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 , 雪线高度4 000 m左右 。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 , 降水丰富
B.纬度低 , 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 , 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 , 冰雪下移快
1.B 2.B 第1题 , 材料中提示经历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 , 说明只经历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 , 经历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 , 经历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 结合图可知果洛山经历3次冰期 , 因此最早 , 太白山只经历1次冰期(末次冰期) , 因此最晚 , 雪宝顶经历了2次冰期 , 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 , 因此B项正确 。 第2题 , 气温越高 , 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 , 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 , B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 , 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 , A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 , C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 , D项排除 。
3.C 4.B 第3题 , 根据图中自然带的垂直变化以及基带可以看出 , 该地降水较少 , 且山地海拔较高 , 最高海拔将近7 000 m , 而秦岭、南岭的海拔在4 000 m以下 , 所以排除A、B两项 。 由图可知 , 该山地北坡基带为1 000~2 000 m , 可以排除D项(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在4 000 m 以上) 。 所以选C项 。 第4题 ,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 。 图中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有所不同 , 其中乙、丙缺失山地森林草原带 , 甲、乙缺失高山草原带 。 乙从山地草原带直接到了高山草甸带 , 中间缺失山地森林草原带和高山草原带 , 原因是乙地在该高度的水分不能适应森林的生长 。 因此影响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
5.选A 从题干信息可知 ,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气温和降水 。 一般来说 , 气温越高 , 雪线也相对越高;降水越多 , 雪线相对较低 。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 , 海拔高 , 气温低;同时 , 它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 降水丰富 , 积雪量远远大于消融量 , 因此雪线较低 。
[考查方式二]
以山脉所在区域图为背景 , 考查山脉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 读图回答1~2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分页标题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3.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 , 因黄河贯穿 , 湖泊众多 , 加之贺兰山的“守护” ,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 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 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
1.C 2.B 第1题 , 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 , 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 , 故选C 。 第2题 ,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大陆西岸 , 紧靠太平洋分布 , 造成南美洲地势大致西高东低 , 故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 故选B 。 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是沉积作用的结果 , 与地壳运动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无关;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流经的结果;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是暖流、东南信风(迎风岸)综合作用的结果 。
3.解析:根据该地区东西地形和水源的差异角度解答即可 。
答案: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
[考查方式三]
以山地及大气运动示意图为载体 , 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等
结合图文材料 , 回答1~2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1.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 , 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 , 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 , 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问题 。
死谷长约225 km , 宽8~24 km , 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 km2 。 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 , 最高曾达57 ℃ ,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
4.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 , 因黄河贯穿 , 湖泊众多 , 加之贺兰山的“守护” , 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 , 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 下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 分析其原因 。
1.A 2.A 第1题 , 从材料中“北京西山”可知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 其降水受我国夏季风影响大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甲地位于东南坡 , 该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 降水最多 。 而乙丙丁三地位于山地背风坡 , 且位置逐渐偏向西北 , 故降水逐渐减少 。 第2题 , 板栗喜光、喜暖 , 乙丁两地均位于山地阴坡的山腰 , 光照和热量条件均不好 , 丙地位于山顶附近 , 热量条件差 , 故三地均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板栗 。
3.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 ,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降水少 , 晴天多 , 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 , 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 , 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 , 死谷海拔低 , 空气对流弱 , 热量不易向外扩散 , 造成夏季炎热 。分页标题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 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 , 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 , 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 , (谷底海拔低 , )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 , 热量不易散发 。
4.解析:读图可知 , 贺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 西部为沙漠 。 冬季 , 贺兰山对寒冷气流和风沙的东移起到阻挡作用;夏季 , 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作用 , 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
答案: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 , 增加降水补给 。
对点精炼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与降水关系示意图 。 读图完成1~3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的是在()
A.南坡1 500~2 500 m
B.南坡2 500 m以上
C.北坡500~2 200 m
D.北坡2 200 m以上
2.甲河属于()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乙河谷从成因来讲 , 属于()
A.流水侵蚀谷
B.冰川谷
C.风力侵蚀谷
D.断层谷
下图为某山地东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 。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6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4.导致P景观跨纬度达25°的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5.该山地可能位于()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6.Q所代表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阔叶及混交林 D.荒漠或半荒漠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 。 读图回答7~8题 。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重磅整理】山地的形成、分类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地理年年必考的“山”类试题思维模型给你整全了!
本文插图
7.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 , 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 , 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 以防御洪水
8.下列措施中 , 既能提高农民收入 , 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1.B 2.A 3.D 第1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坡2 500 m以上 , 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 第2题 , 甲河纬度在北纬33° , 而甲地年降水量在800 mm , 判定该山脉是秦岭 , 而甲河在秦岭以南 , 属于长江流域 。 第3题 , 乙地是秦岭北侧的渭河谷地 , 是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 , 因此是断层谷 。
4.B 5.C 6.D 第4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该山地南北跨纬度大、海拔高 , P景观南北跨度大约为25° , 但是东西跨度不大 , 其主要是受到了寒流的影响 , 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 第5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该山地南北跨度大、海拔高 , 且东西坡自然带差异较大 , 结合选项可以判断出 , 其最可能位于南美洲 。 第6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Q地海拔较低 , 位于山地的东坡 , 且位于30°~40° , 由于处于西风的背风坡 , 降水较少 , 故其代表的自然景观很可能是荒漠或半荒漠 。
7.D 8.D 第7题 , 聚落三面临河 , 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 , 河流进入汛期时 , 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 , A、B、C三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 , 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 故本题选D 。 第8题 , 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 A错误;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B、C错误;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既能提高农民收入 , 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 D正确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