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信息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5月测试语文试卷
_本文原题: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5月测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1~3题 。
中国早期小说 , 与其后的宋元明清小说相比 , 它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 。 新世纪以来 , 随着 新出文献的不断涌现和学界对中西“小说”观念的反思 , 该领域研究渐呈复兴之势 。 陈洪教授长期潜 心于该领域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个性 , 其新著《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近日由中华书局出 版 , 又为该领域研究增加了一部富有深度与创见的大作 。
仅就中国古小说领域来说 , 一个世纪以来的出土文献 , 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与“语”“说”“故事”“小说”等相关的文字与图像资料 , 如《语丛》《春秋事语》《逸周书》《晏子》等 , 为重新建 构中国古小说的生成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新材料 , 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传世古小说文献的“探点” 。作者将新出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融汇 , 比对 , 互证 , 综合梳理考辨相关文本的真伪、年代、源流、性 质和社会功能等问题 , 多有发覆抉微之功 , 也为相关论题的进一步展开 , 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 解早期小说、小说观念及其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境奠定了基础 。 比如书中综合考察银雀山汉简、定县汉 简、双古堆汉简、居延汉简中的《晏子》残文及传世《晏子》文本 , 指出该书成书时代是在战国时期 而非后世“伪作” , 其“亦史亦子亦小说”的特点也形成于战国时期 。 作者亦将王家台秦简中与“嫦 娥奔月”故事相关的资料与传世文献相梳理比对 , 得出在先秦时期的“嫦娥”与“羿”是属于不同神 话系统中的人物这一论断 , 进而更为清晰地梳理了该故事的流变历程 。
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作者认为目前尚不适宜对古小说研究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 , 因而选择了宏观视野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研究路径 。 一方面 , 作者着眼于先秦至六朝前后神话、子史、宗教 等 , 意在较为清晰地勾勒和揭示出小说生成、衍变的面貌 , 并在理论层面进行初步总结;一方面 , 作者力避重复 , 在总结前贤时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选择富有新意和代表性的在古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价值的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的考察 , 以求达到由点到面、见微知著的研究效果 。 比如 , 书中通过《韩诗外传》来探究汉代经学语境下故事的文化功能 , 借伊尹故事流变说明历史人物神话化、巫术化这一现象 , 用伍子胥故事演化说明子史之于故事的形塑意义等 。 对于每一具体论题 , 作者均能做到旁征博引、胪列丰富、抽丝剥茧、条分缕析 , 又能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总体认识 , 兼具 深度、广度与新意 , 从而使该书呈现出细节爬梳繁深细密、整体论述简洁明晰的研究风格 。
基于这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 , 该书中多有新颖的立论、深刻的见解 。 书中对嫦娥奔月、伍子 胥、周穆王等故事生成及流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梳理考察 , 多发前人所未发;对《韩非子·说林》 中“一曰”之异闻的独特体例与性质的判断 , 对《列仙传》的性质及其小说史意义的阐述 , 令人信服; 关于唱导等佛教仪轨之于六朝小说具体影响的阐发 , 少有人关注却富有新意 。
关于古小说的渊源 , 前人多有阐述 , 或认为其是“史之余” , 或认为是“子之流” , 或以为其兼祖于子、史、神话(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 而总体言之 , 古小说的生成无疑是中国早期经、史、 子、集、神话、原始宗教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合力的结果 。 尽可能简要、清晰地揭示并阐述古小说在 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演变的原生状态 , 正是作者撰写此书的最终目的 。 基于此 , 作者以“小说” 为本位 , 在梳理“小说”“稗官”等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 分别探究了“语”“说”等体、故事、子、 史、神话、巫话、佛教、道教等外在历史与现实语境之于古小说文本存在形态与性质 , 小说参与各时 代文化建构的功能以及其生成与流变的具体作用和时代意义 。分页标题
总之 ,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进深入 , 博赡精详 , 架构恢弘 , 为我们呈现 了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和流变的大致面貌与历程 。
(节选自胡政《文汇报 读书周刊》;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晏子》等书的出现 , 为重构中国古小说的生成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 提供了若干重新审视小说文献的“探点” 。
B.基于对某些重要问题展开“探点”式的考察 , 《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中多有新颖的立论、深刻的见解 。
C.既旁征博引、胪列丰富、抽丝剥茧 , 又能归纳出总体认识 , 是本文作者对《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的高度评价 。
D.对中国早期小说的生成和流变的研究 , 伴随着新出文献的不断涌现和学界对中西“小说”观念的反思渐呈复兴之势 。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节交待《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 , 评价该书出版为该领域研究增加了一部富有深度与创见的大作 。
B.第二节概括论述了《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成书的过程 , 并通过两件实例 , 例证其作者是如何利用出土文献进行考证的 。
C.第四节承上启下 , 对第三节提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深度 , 用例证法来映照“该书中多有新颖深刻的见解”的观点 。
D.本文属书评 。 以《中国早期小说生成史论》为对象 , 分析评价其内容 , 探求其学术性 , 在作者、读者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 。
3.下列观点与本文作者观点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古小说研究的现状决定了目前还不宜在该领域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 , 只能选择宏观视野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路径 。
B.对“史之余”“子之流”“兼祖于子、史、神话”的中国古典小说 , 陈洪教授长期潜心于该领域研究并有自己的学术个性 。
C.古小说是在中国早期的经、史、子、集、神话、原始宗教等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 , 是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 。
D.先秦时期“嫦娥”与“羿”属于不同神话系统中的人物;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晏子》 , 是一部“亦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4~6 题 。
材料一
古代土木工程 , 历来依靠工匠的师徒口口相传 , 无人以文字和图绘认真记载 。 文献中偶有零星记载 , “专门术语 , 未必能一一传之文字 。 文字所传 , 亦未必尽与工师之解释相符……历代文人用语 , 往往使实质与词藻不分 , 辨其程限 , 殊难确凿 。 ”
(选编于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 一卷一期)
材料二
上世纪三十年代 , 我国古代建筑研究处于筚路蓝缕之时 , 梁思成指出:“盖建筑之术 , 已臻繁复 , 非受实际训练 , 毕生役其事者 , 无能为力 , 非若其它文艺 , 为士人子弟茶余酒后所得而兼也 。 然匠人 每暗于文字 , 故赖口授实习 , 传其衣钵 , 而不重书籍 。 数千年来古籍中 , 传世术书 , 惟宋清两朝官刊 各一部耳 。 此类术书编纂之动机 , 盖因各家匠法不免分歧 , 功限料例 , 漫无准则 , 故制为皇室官府营 造标准 。 然术书专偏 , 士人不解 , 匠人又困于文字之难 , 术语日久失用 , 造法亦渐不解 , 其书乃为后 世之迷 。 ”
(选编于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序论”》百花文艺出版社 , 1999 年)
材料三
《营造法式》这部书作为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研究筚路蓝缕的拓荒者 , 影响之大难于言表 。 建筑历史学家、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 , 在美国留学时收到过梁启超寄给他的一套“陶本”《营造法式》 , 这套印制精美却看不懂的“天书” , 萌发了他学习研究传统建筑体系的志趣 。
(选编于非白《陶湘与》)分页标题
材料四
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在这个过程中 , 朱启钤处心积虑 , 从酝酿、准备、筹措 , 到最后创学科的成绩 , 无不体现了朱启钤过人的智慧 。 1925 年 , 朱启钤成立了“营造学会” , 因为缺乏费用 , 学会的地址就安在自己家中 , 聘请学者 进行搜集、整理、校译中国古代营造散佚史书、图籍等工作 。 “营造学会”的建立 , 为中国营造学社 的创办打下了基础 。 朱启钤每年都筹措大量经费用于学会的研究工作 , 为此而不惜变卖珍藏的文物和家当 。 为了学术研究的开展 , 朱启钤还出售了他多年来收藏的历史文物及一批珍贵的丝绣 , 而自己竟负债累累 。 1931 年后 , 梁思成和刘敦帧海外学成归来 , 先后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 。 朱启钤决定由梁思成和 刘敦帧分别来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个主要业务组织——法式部与文献部 。 中国营造学社在朱启钤的领导下 , 走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道路 , 使中国营造学社逐渐 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科学机构 。 在短短的时间内 , 收集整理出版了《明代营造史料》《同治重修圆 明园史料》《中国建筑设计资料参考图集》等许多重要的中国古代建筑典籍;同时 , 还组织了调查与 测绘华北及西南地区古建筑的活动 , 并编辑出版了《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朱启钤一手缔造的中国营造学社 , 以其突出的学术成就填补了当时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空白 , 反映出中国近代第一代建筑学大师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思想历程 。 在朱启钤领导下 , 营造学社的同仁们通过文献与考证相结合的中国建筑史研究方法 , 对后来的新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方论基础 ,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
(选编于《传记文学》2016 第 5 期)
材料五
1929 年 , 朱启钤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 , 并亲任社长 。 学社下设法社式组和文献组 , 法式组由梁思成任主任 , 文献组由刘郭桢任主任 , 同时还有 瞿宣颖、林徽因、刘士能、陈明达等知名人士参加学社工作 , 培养了一批古建筑人才和团结了一批国 内一流的古建筑专家 。 朱启钤亲自校订了我国宋代李诫所著古建筑名著《营造法式》 。
(选编于贵阳网《人物春秋栏目》)
材料六
朱启钤九十大寿 , 刘敦桢给朱老的贺信中写道:“今日建筑学术界在党的领导下,蓬蓬勃勃,一日千里 。 然当年,先生筚路蓝缕之功固亦垂诸不朽 。 敦桢亲聆教益三十余年 , 于兹受惠之深,楮墨难 罄……”
(选编于《传记文学》2016 年第 05 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土木工程中的专门术语无人以文字和图绘认真记载;偶有记载也是“文字所传 , 未必尽 与工师之解释相符” 。
B.梁思成认为:匠人赖口授实习 , 传其衣钵;又因匠人困于文字 , 术语日久失用 。 故此《营造 法式》乃为后世之迷 。
C.建筑名著《营造法式》为宋代李诫所著;陶湘、朱启钤都对此书进行过校订研究 。 后世有“陶 本”“朱本”之分 。
D.刘敦桢给朱启钤的生日贺信 , 用“楮墨难罄”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赞朱老的筚路蓝缕之功 ,抒发亲聆受惠之情 。
5.六则材料之间有些内容是相互印证的 。 请你选取其中的三处加以说明 。 (5 分) 。
6.结合文本 , 请你谈谈朱启钤先生在古建筑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7~9 题 。
常青的草叶
孙震
花儿已经开得相当尽兴 , 相当热烈的时候 , 我的梦境里却常常只是一片纯情无涯的绿 。 我知道 , 38 年前那个盛夏的热风 , 掠过惠特曼那些极具个性的葳蕤草叶们 , 无可阻挡地又追上来了 。
那个炎热的暑假 , 我在图书馆、书店里浸泡得实在惬意 。 当年的书店 , 实行开架售书 。 置身书架前 , 可以随意取阅 。 读不完的书 , 第二天可以继续 , 只要记住中止过的页码 。 当然 , 书店说不上欢迎 站成一颗树“揩油”读书的我 , 但我确实没有遭受过拒读的驱逐 。 我尽可安心地站读 , 一天又一天 , 而我心里时时涌动着一个念头:有钱了的时候 , 一定把自己喜爱的书都抱回家去 。分页标题
有钱的日子总也不来 , 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 , 那时候 , 我尤为钟情于诗 , 凡是搜捡到的诗集 , 我几乎概莫例外地全都生吞活剥了 。 在吸吮过了为数不算少的诗集之后 , 隐隐总 有点不过瘾的缺憾 。 那时我说不清什么道理 , 只是感觉诗人本应一泻千里的激情 , 是被通用的豆腐块 形式过多地拘禁着了 。 诗人 , 难道正被一种什么流行病感染着吗?
然而 , 这位大洋彼岸的惠特曼与众不同 。 他的诗与他的相貌竟是如此的恣肆、率真 , 如同来来去去无须打招呼的田野上的风 。 我端详着扉页上惠特曼的画像 , 他那满脸满腮不守秩序的如同野草一样芜蔓的胡子 , 和宽沿帽下那对自信得可以穿透所有雾障的眼睛 , 就满有理由地想:只有这样的汉子 , 才能写出这样的诗 。 《自己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斧头之歌》等犹如排山倒海的波涛 , 滚滚而来 。 我捧着这本题名为《草叶集选》的书 , 当时是真正体验到“爱不释手”这个成语所传达的 滋味了 。 但是不忍“释”也得“释” , 当一眼看清此书封底 1 元 l 角的定价 , 就乖乖把它放回书架上 了 , 我身上 1 分钱也没有 。
从没读过一天书的母亲 , 倒是很能体谅儿子爱书的痴心 。 当我委婉地向她诉说了自己的喜爱之后 , 她沉吟片刻 , 还是把钱 1 分不多地给了我 。 母亲没说一句为难的话 , 但我知道这 l 元 1 角钱 , 在 她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数 。 当年 , 人均月生活费不足 8 元才能吃救济啊 。
我记不清那天是怎么高兴地跑过海沿那条路的 , 反正一进书店就去书架上取《草叶集选》 。 可是 , 交书款时却傻了眼:掏遍了身上的所有口袋 , 还是少了 1 角钱 。 收书款的其实也还是那售书的女子 。 整个暑期 , 我几乎很少听她说话 , 总是穿一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 , 静静地或站或坐在书架前 。 看她这 件绿地白圆点的短衫 , 总让我想起校院里那开满莲花的小湖 , 便觉得她很亲切 。 只是弄不懂 , 她大大 的眼睛里 , 为什么总是贮满了厚重的忧郁?她有我应该呼之为大姐姐的年龄 , 见我浑身上下搜索也找不到那 l 角钱 , 便轻轻地说:“书你拿去吧.那 l 毛钱我垫上 。 ”
惠特曼以他那些生机蓬勃的、散发着浓郁的野味儿的草叶 , 包容了我此后的若干晨昏 。 当我偶然对母亲说及买书少钱 , 书店那位女子代为垫付的事时 , 母亲便以为我犯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过失 。 她立 即掏出 1 角钱 , 要我去书店还帐 。 “她一天才能挣几个 1 毛呀 。 1 毛就是一顿饭钱呢 。 ”母亲说 。 我赶到书店时 , 却没有见到那位女子 , 再去 , 还是没有 。 那绿地圆白点的短衫不见了 , 书架前仿 佛黯然了好多 。 那年月风云突变的事 , 实在太多太多 。 一个人的命运也常常如一片草叶 , 飘忽难定的 。
好长一段时间 , 我还到书店去寻找 , 忧郁的眼睛倒是见过不少 , 但那都不是她的眼睛 。 我那时懂事不多 , 却知道是不可随便向不相识者打听人的 , 何况打听的又不知姓什名谁 。
38年过去 , 人海茫茫 , 我再也没见过那位女子 。 欠她的那 1 角钱 , 以及远远不是钱所能涵盖的珍贵东西 , 看来是永远难以偿还了 。
惠特曼那些个性独具的草叶们 , 常年摇曳在我生命的四季里 。 白居易的著名的原上草会“一岁一枯荣” , 惠特曼的草叶们不会 。 它们永远鲜活 , 蓬勃着不枯的绿意 。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划线“买书只是隐伏于心底的一个又甜又酸的奢望”句 , 使用通感手法 , 形象写出自己 少年时代对书的喜爱 。
B.母亲在得知售书员为“我”垫付书款后 , 催“我”去还钱 。 此时售书员已不知去向 , 这一情节 暗写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
C.本文通过回忆引出自己少年时代对书的喜爱及渴求 , 详写了买《草叶诗集》时母亲、女店员 对自己的理解与帮助 。分页标题
D.书店是“我”活动的主要场所 。 在这里“我”“认识”了惠特曼及其诗歌 , 获得了远远不是钱 能涵盖的最珍贵的东西 。
8.文中有两处写到售书员的服饰和眼神 , 请分析其作用 。 (6 分)
9.本文题为“常青的草叶” , 结合文本谈谈其所包含的意蕴 。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 19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 完成 10~13 题 。
(1)(徐)光启幼矫挚 , 饶英分 。 尝雪中蹑城雉 , 疾驰 , 纵远跳 。 读书龙华寺 , 飞陟塔顶 , 呋顶 盘中 , 与鹳争处 。
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 , 进凡思五六指 , 乃祝笔 。 故读之者不辞凡思五六指 , 猝未易识 , 而实可 试诸行 。 往往顾盼物表 , 神运千仞之上 。 以北雍拔顺天首解 。 甲辰成进士 , 选庶常 。
会万历末年 , 臣劳颓于优尊 。 光启约以二言:曰求精 , 曰责实 , 此四字可呼沉寐 。 后数十年 , 长 计无过此 , 光启甫释褐 , 一口裕之也 。 后草《农政全书》十二卷以闻 。
光启宽仁果毅 , 生平务有用之学 , 尽绝诸嗜好 。 尝曰:“富国必以本业 , 强国必以正兵 。 ”宦邸萧 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起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至不能旋马 。 训子孙毋空期 明日:“期明日 , 则今日是作梦之日 。 以梦废今日 , 而明日不醒 , 当奈何?”
(节选自查继佐(《徐光启传 罪惟录》;有删减)
(2)徐光启 , 从西洋人学天文、历算、火器 , 尽其术 。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
熹宗即位 。 光启志不得展 , 请裁去 , 不听 。 既而以疾归 。 辽阳破 , 召起之 。 还朝 , 力请多铸西洋 大炮 , 以资城守 。 帝善其言 。 方议用 , 而光启与兵部尚书 崔景荣议不合 , 御史邱兆麟劾之 , 复移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 , 旋擢礼部右侍郎 。 五年 , 魏忠贤党智铤劾之 , 落职闲住 。
崇祯元年召还 , 复申练兵之说 。 未几 , 以左侍郎理部事 。 帝忧国用不足 , 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 言 屯政在乎垦荒 , 盐政在严禁私贩 。 光启雅负经济才 , 有志用世 。
(节选自《明史》251 卷;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宦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起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至不能旋 马
B.宦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起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至不能旋 马
C.宦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起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至不能旋 马
D.宦邸萧然|敝衣数袭外|著述手草|尘束而已|起居约啬|如寒士|门无杂宾|不设姬媵|厅事至不能旋 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 ,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解即“解元” , 是乡试第一名的称谓 。 科举考试 , 如果在乡试、院试、殿试中都考取了第一 名 , 则被称为“连中三元” 。
B.释褐:褐指粗布短衣;脱去布衣穿上官服 。 文中指徐光启考中进士始任官职 。 旧制新考取的 进士要到太学行“释褐”礼 。
C.兵部尚书:兵部 , 官署名 , 六部之一 , 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六部部门的各自长官称为尚书 。
D.敕 , 指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 ,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 例如“敕令”“敕命” “敕书”等 , 即皇帝下的命令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徐光启幼时就富有天分 。 他写的文章在事理、情理上层层转折 , 深入思考 , 总要想到五、六 层意思 , 才开始动笔 。
B.徐光启重视国防建设 , 注重练兵 。 其提出“富国必以本业 , 强国必以正兵”的建言 。 皇上对 他的建言都很重视 。分页标题
C.徐光启宽厚、仁爱、果敢、勇毅 , 生平致力于实用之学 , 完全杜绝了许多嗜好 。 因写了《农政 全书》 , 得以闻名 。
D.两篇选文各有侧重 。 前文重在写徐光启的日常生活 , 后文主要记叙其官场沉浮;两文从不同 侧面表现其为官清廉 。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期明日 , 则今日是作梦之日 。 以梦废今日 , 而明日不醒 , 当奈何?
(2)言屯政在乎垦荒 , 盐政在严禁私贩 。 光启雅负经济才 , 有志用世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 14~15 题 。
生查子
(无名氏 晚唐)
三尺龙泉剑 , 匣里无人见 。
一张落雁弓 , 百支金花箭 。
为国竭忠贞 , 苦处曾征战 。
先望立功勋 , 后见君王面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塑造了一位腰悬宝剑、手执良弓 , 豪情万丈愿报效国家 , 为国驰骋疆场 , 渴望建功立业 , 而有些怀才不遇的将军形象 。
B.作者在塑造将军这个人物时 , 既写了他性情略显张狂的一面 , 又写了他质朴率真、憨直爽朗 , 这样的塑造并没有贬损将军形象 。
C.上片通过展示三种不同的兵器 , 渲染了所用兵器之精良 。 这是一种“物中见人”、“实中有虚”的写法 , 写物意在表现人物 。
D.上片通过写物虚写人;下片“为国竭忠贞”“后见君王面”等句则间接抒情 , 表现将军渴望建功立业 , 博得君王赏赐之情 。
15.结合晚唐词风 , 浅谈该词的词风及语言特色 。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1)《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中 , 孟子向人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
(2)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一倍增其哀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有此效果的“ ”句 , 就是借此反衬作者独自借酒浇愁的落寞之情 。
(3)《离骚》(节选)开篇处 , 屈原用“,”两句直抒胸臆 , 表现其忧国忧民的 情愫;结尾“ ”句 , 用反问句式 , 表达即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为理想献身的决心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7~19 题 。
磋商和谈判的目的 , 是要解决矛盾和分歧 。 这就要求双方确有, 回应彼此重大。 中国以 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 , 以最大的诚意回应美国关切 , 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付出了艰苦 努力 。 对美方展现的合作意愿 , 中方一直表示欢迎、给予肯定 , 并诚恳地与之沟通 , 理性地寻求解决 问题之道;对于美方的一些指责和要求 , 中方也( ) , 尽力作出善意的回应和调 整 。 而美国的表现又如何呢?一年多来 ,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美国 , 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 滥用贸易救 济措施 , 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 , 歧视中国产品等等 。 尤其是一意孤 行举起关税大棒 , 威逼中国接受, 人为地给谈判进程设置了巨大障碍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耐心 关注 异名同实 檀渊之盟
B.诚意 关切 求同存异 城下之盟
C.耐心 关切 异名同实 檀渊之盟
D.诚意 关注 求同存异 城下之盟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以极大耐心进行冷静解释和应对 , 愿意在不涉及原则、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
B.以极大冷静进行耐心应对和解释 , 愿意在不丧失尊严、不涉及原则的前提下
C.以极大耐心进行冷静应对和解释 , 愿意在不涉及原则、不丧失尊严的前提下
D.以极大耐心进行冷静解释和应对 , 愿意在不丧失尊严、不涉及原则的前提下分页标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美国 , 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 歧视中国产品 , 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B. 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 歧视中国产品 。 滥用“国家安全审查” , 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 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 , 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C. 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美国 , 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 歧视中国产品 , 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D. 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 , 歧视中国产品;滥用“国家安全审查”阻碍中国企业在美正常投资活动;使用大量非关税壁垒 , 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20.请以顾永江设计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作品“月亮之上”的一双脚印为抒情对象 , 写一段赞颂 中国航天人从事探月工程的文字 。 要求:涵盖标识的主要内容;语言生动;一百字左右 。 (5 分)
本文插图
21.请根据要求 , 完成下列问题 。 (5 分)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为章回体小说 , 作品的回目是其特色之一 。 中学语文课本中也选录了其 中的一些章节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 场》)、《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 请概括章回体小说在回目上有何特点 , 并结合本套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常青的草叶》的具体内 容 , 进行章回体题目的仿写 。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60 分)
夫童蒙之学 , 始于衣服冠履 , 次及言语步趋 , 次及洒扫涓洁 , 次及读书写文字 , 及有杂细事宜 , 皆所当知 。 (朱熹)
【注释】童蒙:幼稚而蒙昧;即启蒙 。 涓洁:洁净 , 清洁 。
读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就上述材料进行立意 , 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 ,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高考信息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0年5月测试语文试卷】
- 苏米的星座馆|给12星座的6月忠告,信息量有点大
- 中公考研|考研是为了什么?快摘掉“考研无用”的错误认知考研是为了继续学习考研弥补了高考的遗憾考研让自己更加自信
- |红旗新款H5动力信息曝光 将搭载1.5T/1.8T发动机
- 信息时报|这个儿童节,十余万少年儿童家庭在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猪猪侠的陪伴下忆童年
- 崇武|泉州崇武古城边上神奇庙宇,不供佛不供仙,游客参观后都深受感动旅游攻略信息:
- 续航|行驶中的手机!车联网太丰富,新宝骏E300/E300 Plus配置信息曝光
- 宝马|新宝马M420i实车信息泄露!看看这双肾吧,这才叫放飞自我
- 面时代优美食生活指南|高考在即,给孩子多吃这菜,补钙壮骨,虽然贵了点,但是值了!
- 语文月刊|2020高考作文冲关:读懂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满分的关键(109P)
- Lily美食谈|高考冲刺,这早餐孩子多吃,简单快捷,还健脑补脑,收藏给孩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