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清平乐》开播以来 , 很多观众都在吐槽帝后这对CP , 因为实在是太虐、太难磕了 。
剧情里 , 从赵宗实到赵徽柔 , 从张茂则到董秋和 , 所有人都在抹着眼泪说:"娘娘实在太好了" , 可偏偏我们的宋仁宗偏爱一个张妼晗 。
曹丹姝文武双全、知书达理、温婉典雅 , 长得还漂亮 , 做女儿、做闺蜜、做朋友、做皇后 , 她都是成功的 , 但唯独作为妻子 , 曹丹姝失败得很彻底 。
封建社会的盲婚哑嫁和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 , 是造成曹丹姝婚姻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宋代的士大夫们极力推崇儒学 , 人人都以复兴儒学为己任 , 在对待女性的地位和作用上极力诋毁唐朝相对开放的社会风气 , 要求女性完全遵从"三从四德" , 重新回归传统角色 。
曹丹姝在婚姻生活中的"自虐"倾向 , 和这些思想息息相关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 不论是曹丹姝的家世 , 还是士大夫们的谏言 , 都对曹丹姝的思想道德进行了"绑架"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开国元勋 , 家世显赫 , 曹丹姝的家庭烙印就此形成
除了与生俱来的天性外,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周围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而家庭又是性格成长的重要场所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从婴儿到五至六岁期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
曹丹姝自虐性格的首要成因就源自于家庭 。曹丹姝的祖父是大宋的开国名将 , 曹家最有名望的大家 , 这一点是与历史相符的 。历史上的曹皇后是大将曹彬的孙女 。曹彬曾为北宋立下赫赫战功 , 官至枢密使、谥周武惠王 , 欧阳修曾说"曹武惠王斌 , 国朝名将 , 勋业之盛 , 无与为比" 。在史料记载中 , 曹氏"生于鼎族 , 教自公宫 。""庆毓令淑 , 望蔼高华 , 而性禀柔闲 , 体含仁厚 , 援图史以自鉴 , 节環珮而有容" 。曹皇后的家世可见一斑 , 而曹皇后本身 , 也是名门望族闺秀中的典范 。
身为望族世家的女儿 , 曹丹姝自小对祖父的事迹耳濡目染 , 给自己定下了高标准 , 力求成为这些望族小姐中的佼佼者 。在曹丹姝和闺阁小姐们的谈话中 , 不难发现 , 曹丹姝在各个方面都有令这些小姐们羡慕的地方 , 言语中透露出过人的自信与骄傲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傲娇 , 让曹丹姝站在"在家从父"的道德制高点上无法下来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丹姝的第一段婚姻 , 就是家庭绑架之下的牺牲品 。她和李植自小订婚 , 原因是李植的爷爷在战场上救了曹丹姝的祖父 。古代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盲婚哑嫁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 , 曹丹姝早早也就认命了 。即使在结婚前 , 她已经开始仰慕那个长得帅气又颇为仁爱的官家 , 她也丝毫没有退婚的打算 。
同时 , 曹丹姝和李植的这段婚姻 , 比一般的盲婚哑嫁还要离奇 。因为李植压根儿不想结婚 , 他满脑子只有修仙 , 就连迎亲都不亲自上门 。曹丹姝的母亲看不过去了 , 她害怕女儿因为这段婚姻受委屈 , 提出要帮曹丹姝解除婚约 。此时 , 曹丹姝的道德再次被家世绑架 , 她说不能因为她的婚姻 , 而让家族背上忘恩负义的罪名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家庭烙印 , 对于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终生的 。不同的是 , 有人以家庭环境为荣 , 产生了相向的行为特征 , 有些人以家庭环境为耻 , 产生了逆反的行为特征 。但不论哪一种 , 都会最终造成自虐的倾向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特蕾莎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叛式自虐"的例子 。她对于母亲的那个没有羞耻的世界是极其厌恶的 , 但每到软弱无助之时 , 特蕾莎仍会自然地萌生出"想要回到母亲身边去"这个不可阻挡的欲望 , 因为她在潜意识里接受了母亲所说的生命的最高价值就是母性、母性意味着伟大的牺牲这一说法 。母亲指责特蕾莎作为自己的女儿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过错 , 这使特蕾莎感觉自己的灵魂深处有着与生俱来的、无法摆脱的负罪感 , 并且为了弥补这个罪过 , 她什么事都愿意做 , 形成了自愿顺从、自愿受虐的消极应世的性格 。分页标题
而曹丹姝就是典型的"正向型自虐" 。曹彬的孙女 , 这五个字在曹丹姝的人生中重若丘山 , 她为自己身为曹彬的孙女为荣 。在日常生活细节中 , 这种潜意识就是曹丹姝的行为向导 , 因为稍有偏差就极有可能为家世抹黑 。然而 , 曹丹姝本身是个极其洒脱、不愿被束缚的性格 , 这一点 , 从她女扮男装替哥哥去学堂就可以看出来 。所以 , 对于曹丹姝来说 , 当背负家族的荣耀和自己的性格产生冲突的时候 , 她便自愿受虐 , 以维持家族荣光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出嫁从夫 , 母仪天下 , 维护君权和夫权高于一切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曹丹姝这个皇后 , 是百官按照"当求德门 , 以正内治"的标准选出来的 。
《清平乐》中 , 韩琦给观众们通俗的解释了一下:曹丹姝家世显赫 , 没有实权 , 不会有外戚干政之忧;曹丹姝德才兼备 , 是为后宫乃至天下典范;曹丹姝出嫁当天 , 新郎翻窗而逃 , 因此貌丑不至惑君 。
当然 , 第三点的貌丑纯属谣言 , 但不至惑君倒是实锤 。
闺阁之中的曹丹姝 , 处处以家世为先 , 结婚后的曹丹姝 , 就立刻变成了"出嫁从夫" 。新婚之夜 , 官家觉得曹丹姝并非心中所爱 , 又貌丑 , 所以整夜在外溜达 。而曹丹姝强忍着心里的委屈 , 还嘱咐下人给官家送几个小菜 。
后来 , 为了讨好官家 , 曹丹姝建议接回郭皇后、晋升苗娘子等人 , 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 郭皇后还遭人暗算致死 。这下可给曹丹姝敲响了警钟 , 她的这个"出嫁从夫"里的"夫" , 不是普通的夫婿 , 而是整个大宋最至高无上的官家 。于是 , 曹丹姝的道德制高点瞬间升级 , 成为了"全国女性道德典范"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为全国女性的道德典范 , 曹丹姝自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她不和其他妃子争宠 , 甚至从不开口留宿官家;她不干涉朝政 , 甚至听到官家骂曹评的时候 , 自己被吓得不知所措 。然而 , 曹丹姝的内心深处是深爱官家的 , 她十分渴望像小女孩一样得到官家的宠爱 。曹丹姝也是精于政务和军事的 , 一盒胭脂粉黛便画出了精细的军事布防图 。此时 , "母仪天下"虽然替代了"曹彬的孙女"成为了曹丹姝新的行为向导 , 但是 , 仍然让曹丹姝处于矛盾之中 。
长期压抑本性、为道德标准所困 , 这样的处境造成了曹丹姝严重的心理变态 , 尽管她表面上对宋仁宗俯首贴耳 , 对张妼晗的专宠宽容大度 , 内心却十分不甘和嫉妒 , 自虐倾向逐步升级 。
她明明很爱宋仁宗 , 却总是表现出一副拒人于千里的样子;她明明很讨厌张妼晗 , 却处处忍让 , 甚至让出皇后的仪仗;她明明可以偶尔任性 , 却总是要拿出祖宗家法 , 弄得宋仁宗说 , 面对曹丹姝的时候 , 分不清自己是在后宫还是在前朝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仁宗曾对曹丹姝说:"你确实是完美的皇后人选 , 一直很开心没有不甘心 , 就算偶尔有幼稚的时候 , 也速速改了 , 这便最好了……你一直很好 , 你这个皇后比我这个官家 , 可能还要好些 。"估计宋仁宗压根儿没有想过 , 就他这一句话 , 便把曹丹姝牢牢地钉在了道德榜上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庆历八年(1048)宫廷卫士叛乱 , 曹丹姝在平定叛乱过程中 , 临危不乱 , 保全帝王功不可没 。但是当她看到宋仁宗对张妼晗百依百顺、温柔呵护的时候 , 她又开始自虐了 。由于叛乱者和曹丹姝宫里的侍女有染 , 曹丹姝要把侍女处死 , 而官家却想饶侍女一命 。史载:"后阁侍女有与黄衣卒乱者 , 事觉当诛 , 哀求于帝幸姬 , 为之言 。帝性宽仁 , 欲赦之 。后具衣冠见 , 固请诛之 。帝曰:'痛杖之足矣 。'后不可 。曰:'如此 , 无以肃清闱闼 。'帝命后坐 , 后立请 , 几移两辰 , 帝乃许之 , 遂诛于东园 。"
俩人吵得面红脖子粗 , 曹丹姝还回屋特意换了一身皇后的正装觐见 , 当时她的心里已经顾不上官家的想法了 , 满脑子都是祖宗家法、后宫法度、道德标准 。事后 , 官家产生了废后的念想 , 曹丹姝只能是暗地里哭得稀里哗啦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夫死从子 , 曹皇后被道德绑架的命运仍在继续
封建社会中除了明显的男权主义 , 还有严苛的阶级等级制度 ,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 , 或者说维护男性的优越地位 , 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思想手段来固化女性的思维 。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下 , 女性被训练成只能依靠男人而活的角色 , 对妇女强调得更多的是缄默、牺牲和忍让 。
宋仁宗在位期间 , 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 , 所以在对待赵宗实上不仅"旧邸诸亲 , 无一人敢通信问者"甚至"饮食悉皆阙供 。"《清平乐》中 , 曹丹姝对小宗实是十分好的 , 而历史上的曹皇后在这件事情上始终保持缄默 , 这也埋下了宋英宗即位后报复的隐患 。
曹皇后在处理宋英宗即位事上表现得异常冷静、机智 。史载:宋仁宗深夜晏驾 , 宫中乱作一团 , 她力排众议 , 一面密谕辅臣黎明入宫 , 取粥于御厨;一面召回医官严密看守 , 严防走漏风声 。直到第二天早上辅臣上朝时 , 曹皇后才发布消息 , 保证了政权的顺利过渡 。
然而 , 宋英宗对曹皇后的努力并不领情 , 他以生病为由 , 下诏:候听政日 , 请太后权同处分 。把新寡曹皇后推到极其陌生的政治前台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太后的垂帘听政完全听命于辅佐大臣 , 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道德典范 , 严于律己 , 丝毫不袒护曹氏一族 , 所有的事情都严格按照法度进行 。
为了缓和曹太后和宋英宗的关系 , 大臣们还时不常地上个劄子 , 苦口婆心地劝曹太好好好听政、好好保护宋英宗 。
比如 , 韩琦曾说 , "臣等只在外见得官家 , 内中保护 , 全在太后 , 若官家失照管 , 太后亦未安稳……太后照管 , 则众人自然照管矣 。"
司马光也曾说:"臣闻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 。况后妃于国同体 , 休戚如一 。若赵氏安 , 则百姓皆安 , 况于曹氏必世世长享富贵明矣!赵氏不安 , 则百姓塗地 , 曹氏虽欲独安 , 其可得乎?"
其实说白了 , 这些大臣们表面上是在劝诫曹太后和宋英宗和平相处 , 实际上是说 , 太后 , 您必须得保护好官家 , 要是官家少根头发 , 您也就不好过了 。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曹太后还不能说不干 , 稍有推辞 , 士大夫们就会以"有夫从夫 , 夫死从子"的道德标准鼓励她 。
宋英宗亲政后 , 曹太后不仅生活拮据 , 精神承受着更大的痛苦 。宋仁宗大丧一过 , 宋英宗下诏将自己亲生父母合葬 , 打算追封父亲濮安懿王为皇、母为后 , 由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濮议之争" 。而曹太后的境遇 , 直到宋神宗继位之后才得以好转 。分页标题

『』《清平乐》:曹丹姝"自虐"背后,是封建舆论对女性的道德绑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元丰二年(1079年) , 曹氏病逝 , 年六十四岁 , 与宋仁宗赵祯合葬永昭陵 , 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 。
纵观曹皇后的一生 , 时时处处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 用"自虐"的方式禁锢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 虽然恪守妇德 , 赢得"功德盛大 , 振古无有"的褒奖 , 但也因此付出了感情、人格和尊严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