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你的心中存有什么念头 , 决定你的人生有什么回报
文/芨芨草
有一个词 , 叫做“报应”;还有一个词 , 叫做“福报” 。 这是截然相反的两个结果 。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 自然也是因为有不同的起因 。
因果关系 , 自来是人们所认同的 。 有什么因 , 就结什么果 , 也是人们所相信的 。 所以人们简单地认为 , 什么样的人 , 他的结局就会是什么样的果 。 比如 , 你是善良的人 , 那么你的结局大多是好的;相反 , 你作恶多端 , 那下场肯定就是不好的 。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 也不是胡编的 , 而是有例子可以佐证的 。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就知道了 。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一 , 心有恶念 , 必有恶报
我们有一句话叫“念由心生” 。 一个人做什么事 , 都是由心里先起了念头 , 之后才会付诸行动 。 所以 , 如果没有心头的念 , 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行为了 。
一个人一旦心头起了恶念 , 并且把它变成现实 , 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 最著名的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 就是其中之一 。
孙膑和庞涓本来是同学 , 因为孙膑比庞涓好学 , 为人正直 , 所以得到教师的喜欢 。 因此 , 庞涓心里起了嫉意 。 这个“嫉”就是“恶”的因子 。 人都是自私的 , 因为同样的学生 , 老师为什么会偏爱其他的同学而冷落自己?很多人不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 反而把怨念归到他人身上 。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如果后来 , 孙膑没有和庞涓一起同在魏国当官 , 那么他被庞涓加害的机会还不大 。 但坏就坏在孙膑还以为庞涓是自己的同学 , 可以在一起共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 于是就来到了庞涓身边 。
庞涓呢 , 在孙膑来到自己身边后 , 更加发现他的学识确实比自己要好 , 于是心中的嫉妒之意更加加深 , 想加害孙膑的念头由此而生 。
恶念一生 , 自然就要把它付诸行动 。 因为没有除去孙膑 , 庞涓就不能显示自己的聪明 , 不能得到魏惠王的宠信 , 这是他所不想要的 。
于是庞涓设计让孙膑失去双足 , 还想夺他性命 。 不料孙膑命大 , 被人救起送到齐国 。 孙膑在齐国受到了重用 , 最后将庞涓射杀于马陵道的一棵树上 , 让庞涓因为害人而得到应有的报应 。
这就是“心有恶念 , 必有恶报”的最好诠释 。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二 , 心有善念 , 必在善报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史记 · 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信钓于城下 , 诸母漂 , 有一母见信饥 , 竟漂数十日 。 信喜 , 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 , 吾哀王孙而进食 , 岂望报乎!“后信为楚王 , 召所从食漂母 , 赐千金 。
这一段历史中 , 记载了韩信落泊之时的惨相 , 混到连吃的都没有的地步 。 都说“人失意之时 , 连喝水都呛牙”就是这个道理 。 韩信连日在江边钓鱼 , 却没能钓上一条来 , 只把自己饿得发晕 。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一位在溪边洗丝絮的大娘看他可怜 , 就把自己的食物分了一半给韩信吃 , 这样的日子 , 竟然长达数十日 。 韩信曾经对大娘许诺 , 说如果有一天我发达了 , 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 。
大娘却生气地说 , 你是一个男人大丈夫却还不能靠自己生存 , 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 , 又哪里需要你的报答?分页标题
韩信听了大娘的话 , 既羞又愧 , 于是弃钓从戎 , 追随刘邦平定天下 。 刘邦称帝后 , 封韩信为“韩王” 。
成为王侯后 , 韩信想起了当年曾经分食给自己的漂母 。 于是命人四处寻找 , 并赐她黄金千两 , 用来颐养天年 。

荒原芨芨草心中多存善念,人生就多有福报
本文插图
这就是“善有善报”的因果 。 如果当年 , 漂母也像别人一样看不起韩信 , 不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吃 , 又怎么可能在后来得到韩信的报答呢?虽然 , 漂母也曾说 , 她不是为了报答才分食物给韩信的 , 但“人之善 , 老天岂能负之”?所以 , 漂母的福报也是她的善良所带来的 。
所以 , 人这一世 , 多留些善 , 才能多收获些福 。 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