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

公元383年 , 前秦皇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 。
随后 , 统治了近大半个中国 , 兴盛一时的前秦帝国彻底崩塌 。然而 , 前秦中的各个民族纷纷起义各自为政 , 开始了混乱的相互讨伐阶段 , 使得当时的中国一片混乱 。
到386年的春天 , 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恢复了代国 , 改国号为“魏” 。随后 , 开始讨伐各部政权 , 十二年间 , 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归所有 。到了393年七月 , 他宣布迁都平城 , 并在该地建立起了宫殿 , 设立宗庙和社稷坛等礼仪机构 。

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 , 北魏的都城都是平城 , 直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后 , 才改为了洛阳 。从历史上看 , 平城的命运与辽、金两代 , 以及明、清的边境重镇息息相关 。
那么 , 为什么北魏会选择平城作为都城呢?
虽然 , 秦、汉以来 , 平城都是较为重要的城市 , 不仅是汉高祖白登之围的发生地 , 还是历史名城 。但是 , 从其地位和所属的地理条件而言 , 却并不是什么要塞之地 , 仅是边郡地区的一个管辖县城而已 。
同时 , 根据当前的考古学发现 , 汉朝时期的平城 , 位于现在大同市的操场城 , 与普通的城址没什么区别 , 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边境小城 。并且 , 北魏统治时期 , 他们占领的大城市也不少 , 最出名的就是河北一个名为邺城的地方 。此外 , 那里之前是曹操霸府所在地 , 也是后赵和后燕等政权建立的都城 。
实际上 , 拓跋珪之前要在邺城建都 , 可是 , 不知道为什么仅仅过了几天他却改变了主意 。

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平城如果跟邺城相比 , 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都知道 , 邺城的地理位置 , 环境优势都非常明显 。
比如:当地的土壤肥沃 , 水源充足 , 是漳河途径的流域 。而且 , 之前的朝代在这里开凿过渠道 , 进行过灌溉系统的建设 , 更是让这里成为了著名的粮食产地 。同时 , 当地也是连接华北平原中部 , 以及太行山东麓的枢纽要道 , 是漕运的中心城市 。所以 , 有粮食 , 有交通 , 有人文环境 , 这样的城市 , 供养庞大的皇室、军队、仆人一点都不是问题 , 是非常好的建都地点 。
而平城地区 , 属于北部地区 , 天寒地冻 , 气候干燥 , 水源稀少 , 土地贫瘠 , 粮食产量很少 , 时不时还要闹些饥荒 , 使很多人背井离乡 。此外 , 加上汉朝末年战事连连 , 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 农耕稀少 , 经济基础非常差 。更有甚者 , 这里地处高原地带 , 山路崎岖 , 行军 , 走路都非常不方便 。这样的交通情况 , 对于运输物资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 。所以 , 在此地建都立业 , 是不太合适的 。
而邺城之前经过众多朝代的建设 , 宫殿林立 , 城池豪华 , 在那里定都可以说非常合适 , 不仅基础设施很好 , 连建立城池都能节省一大笔预算 。

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为什么最后拓跋珪还是没有选择邺城呢?
第一 , 战事所需 , 战斗格局决定了最后定都平城的事实 。
当时 , 北魏的核心力量 , 主要由以拓跋部为首的各个部族共同构成 , 他们虽然骁勇善战 , 战斗力强 , 但是 , 人数却比较少 , 团队力量相对较弱 , 与中原的庞大人口相比 , 其人口的劣势凸显 。如果 , 此时在邺城定都 , 那么 , 势必会面临汉人多、族人少的问题 , 担心以后的统治不好开展 。分页标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因为当时北魏统治集团还处于起步阶段 。拓跋珪从小来到内地地区 , 汉文化的水平较高 , 但是 , 对于其统治的整个部族来说 , 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 , 部落联盟的色彩浓烈 。同时 , 经济形态 , 主要以畜牧和狩猎为主 。
所以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以牧民和猎手居多的拓跋珪部族 , 自然很难适应平原地区的农耕生活 , 无论是气候还是生活习惯都不太适合他们居住 。要想让部族的人快速适应 , 凝聚人口数量 , 就要选择一个更加符合族人生活习惯的地方 , 所以 , 平城是比较好的选择 。

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 , 也就是平城的优势所在 。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 , 北魏选择平城地区 , 主要在于其地理位置 , 背靠大漠 , 符合部族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 。同时 , 该地区可以俯瞰中原的桑干河流域 , 并可以作为根据地进行畜牧和狩猎 。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传统习惯等综合因素考量 , 平城的位置居中 , 适合部族居住 , 是一个最为优质的选择 。
所以 , 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 , 即便是民族、政治、经济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大同这座城市 , 依然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格局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 与其区域的地理优势密不可分 。而且 , 北魏定都平城后 , “营宫室 , 建宗庙 , 立社稷” , 进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设 , 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上百处 。
此外 ,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 , 从城北引入浑水 , 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 , 使首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 , 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 , 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 , 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 , 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 , 真是花团锦簇一般 。最终 , 形成了“灵台山立 , 壁水池园 , 双阙万仞 , 九衢四达 , 羽旌林森 , 堂殿胶葛”的局面 。
参考资料:
【解密:北魏打下了不少大城池,为什么偏偏要定都平城(大同市)?】【《北魏平城时代》、《魏书·太祖纪》、《资治通鉴·晋纪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