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椰子原产于亚太地区的美拉尼西亚群岛和新西兰 , 考古学家曾在那里的冲积层内发现100万年以前的椰子化石 。 距今4000年左右 , 居住在马来群岛的人们已驯化并种植椰子树了 。 而马来群岛距离海南岛 , 只隔了一个南海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海南岛所在的南海洋流 , 夏季南海西岸盛行西南季风 , 洋流也是西南—东北流向 。 因此 , 从南海南部过来的洋流 , 可以将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沿海的椰子一路运送到位于南海西北岸的海南岛东海岸登陆 , 生根发芽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在海南 , 椰子是海南旅游文化的名片 , 而椰子在中国 , 很早便有史料记载 。 在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 , 椰子树被冠以“胥余” , 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
在汉前 , 椰子被称为“越王头” , 这里的越人是现代黎族的先民 , 聚居在两广一带 。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征云南 , 在见到椰子树时也产生了误解 , 而命令士兵大举砍伐 。 据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称椰子为“不令小邦有些异物 , 多食动气也” 。 可见当时我国云南地区也已经有了椰子树的栽培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宋代时期 , 著名诗人苏轼苏东坡被贬谪居儋耳(现在的海南儋州) , 曾为椰子赋诗一首:“天教日饮俗全丝 , 美酒生林不待仪 。 自漉疏巾邀醉客 , 更将空壳付冠师”前半句说的是椰子水 , 后半句说的就是可编织做冠的椰子壳 。 而这种椰子壳纤维和椰子叶编织的大沿尖顶的草帽也被后人称作“东坡帽” , 这种看上去十分清凉的小帽子算起来也是东坡肉的同宗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到了明朝 , 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记载:“椰子 , 甘 , 平 , 温;无毒 。 食之不饥 , 令人颜面悦泽 。 ”椰子久食能令人面部润泽 , 起到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的作用 。 以及 , 明代海南名人丘浚在《南溟奇甸赋》中称椰子“一物而十用其宜” 。 比如用椰肉研制成椰子油 , 油内含量月桂酸含量高达45% , 使用可祛暑气 , 还可以替代其他食用油烹调 。 椰子壳炭烧而成的椰子壳油可治癣 , 疗杨梅疮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在史料记载中 , 古代的百姓们对椰子的食用和疗效有了较深的了解 。 以及 , 对于大而圆的硬核椰果 , 在民间也有神奇而有趣的传说 。
故事一 , 相传黎人首领越王在征战凯旋后大排筵宴 , 席间兴致正浓时被敌人派来的刺客暗杀并斩下了头颅 。 刺客将越王的头颅悬于大寨旗杆上 , 作为号令 , 通知军队可以开始进攻 。 敌军大举入侵 , 但奇怪的是 , 他们射出的箭矢却仿佛受到了无名的吸引 , 纷纷插在了旗杆顶上 , 人们眼看着那旗杆渐渐变粗长高 , 变成了椰子树 , 这些箭也化作了椰子叶 , 而越王的头颅竟然化作了椰子 , 敌军见状纷纷吓破了胆 , 不战而败 , 灰溜溜地逃走了 。 得以存活下来的黎族人看着这一切 , 都认为是越王在天之灵对自己子民的保护 , 十分感动 , 自此便把其奉为神圣 , 椰子树也就成了黎族先民的象征 , 打击纷纷传言椰子上的三个发芽孔 , 就是当年越王怒目而视的眼睛和嘴巴 , 故而椰子又叫做“越王头”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椰子的传说更为盛行 , 相传古代有一名士唤作“木耶” , 他在御舟寻找仙山时意外遭遇海上的风浪 , 阴差阳错地流落到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岛屿之上 , 不过这里却是人烟稀少 , 木耶名士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岛上有恶龙出没 , 带来的黑雾笼罩在岛屿上空令这里瘟疫肆虐 , 人们哀鸿遍野 , 木耶决定拯救这里的人们 , 他在树林里寻觅时从头顶掉下了一颗毛茸茸的棕色果实 , 这东西不仅没有摔碎还掷地有声 , 于是木耶便采集了许多这种果子 , 等到黑龙出没的时候 , 砸向它 , 那黑龙被砸中之后果然受了重伤 , 逃之夭夭再也不敢进犯 。 木耶又发现这果子中的汁水清甜 , 便给病重的人们饮用 , 不出几日 , 大家的身体都恢复了过来 。 而在此时 , 木耶也得道成仙了 。 人们为了感谢他 , 便把这种果子称为“椰子” , 木耶因这岛屿位于海的南边 , 遂赐名“海南岛” 。

椰子椰子不为人知的冷知识,民间历史小故事
本文插图
海南岛从1988年建省至今 , 从荒芜之地变为现在的海岛度假圣地 , 椰子也从无人问津的胥余成为了夏天解暑饮料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