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事实上 , 这次事件后 , 无论“涉事男子”会不会被“重判” , 他都可能深陷长久的道德“重判” 。 至于 , 他的母亲来讲 , 已经到“土掩脖子”的年岁 , 再加上瘫痪卧床不起 , 就算有痛苦(身体的 , 精神的) , 应该也不会太久 。 所以 , 最终的罪孽承担 , 依然会落到男子身上 。
只可惜 , 对于这位男子来讲 , 无论是他的亲人 , 还是外围的公众 , 都却对他咬牙切齿 。 当然 , 这就是公共性审判的嘴脸 , 虽然主体的方向是正义的 。 但是 , 不代表一定是“最优化的” 。 所以 , 就这起“活埋母亲”案来讲 , 后续的处置可能更加焦灼人心 。
于此 , 也就能理解 , 为何获救的老人 , 在得知自己的儿子被刑拘后 , 会担心儿子被判“重刑” 。 这一幕 , 媒体特意摘出来报道 , 其实很大程度上 , 是为迎合伦理秩序的要求 。 也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来讲 , 总是会最大限度地进行宽容” 。 然而 , 回到真实的关系中 , 这种情感肯定存在 , 但是 , 儿子如果被判“重刑” , 她自己可能也会更加痛苦(现实的 , 精神的) 。
虽然 , 时日不多 , 但是足以压垮她 。 而在这其中 , 所交织的“世俗秩序” , “陈年过往”都可能成为残酷的利刃 , 刀刀致命 。 毕竟 , 那个曾经被抛弃的12岁少年 , 已经有自己的孩子 。 而这些 , 比起所谓公共性的正义 , 对老人来讲更为重要 。
【活埋@为何多半缘于“没有爱”?,“活埋母亲”事件:亲缘积怨无法释怀】所以 , 很多时候 , 当一件事情进入公共议题范畴时 , 并不见得铁板一块 。 甚至 , 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相悖的状态 。 因为 , “私域”所考虑的事情 , 往往和“公域”所考量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 “私域”讲究人情是非 , “公域”更强调正义普照 。
并且 , “亲缘关系”的存在 , 更多体现在“养育之情”上 。 对于“涉事男子”来讲 , 12岁后 , 母亲就改嫁 , 将其留给“叔父” , 很大程度上而言 , 他和母亲的关系 , 其实就是“血缘的勾连” 。 甚至 , 在一定程度上 , 他的少年时代是缺爱的 , 尤其还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 , 处境更加不可想象 。
所以 , 有怨恨肯定是难免的 , 并且 , “没有爱”也是确定的 。 毕竟 , 自己那么小就被抛弃 。 但是 , 时过境迁 , 母亲已经变老 , 自己也不再年轻 , 该化解的积怨本已经不那么沉重 。 但是 , 就因为“没有爱” , “瘫痪的母亲”所带来的负累 , 就会再次唤起他的积怨 。
很多人拿父母“照顾婴孩”的不讲得失 , 来衡量这个事儿 , 其实并不得体 。 因为 , 在“不孝”的基质里 , 肯定存在“不尊重的爱” , 或是压根儿就“没有爱” 。 所以 , 才会触发荒诞不经的现实图景 。 事实上 , 在这个问题上 , 类似的逻辑还是比较普遍的 。
稿源:(姬鹏)
【】网址:/a/2020/0508/gxnews162017.html
标题:活埋@为何多半缘于“没有爱”?,“活埋母亲”事件:亲缘积怨无法释怀( 二 )